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主办: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 德国欧斯特豪斯国立美术馆 哈根
策展人:泰丰·贝尔京 冀少峰
展览时间:2019年5月18日至2019年6月27日
开幕酒会:2019年5月18日下午17时
展览地点: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
“认识这么多年,这是我们第一次以双个展的形式同台”,傅中望和魏光庆都认为这是这次展览很珍贵的一点。
2019年5月18日,“傅中望&魏光庆”将在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泰丰·贝尔京(TAYFUN BELGIN)、冀少峰共同担任展览策展人,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Bonn Cgntemporary)、德国欧斯特豪斯国立美术馆 哈根(Osthaus Museum Hagen)联合主办,以双个展的形式,展出傅中望、魏光庆两位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
傅中望 《木枪》 木 100cmX 22cmX 48cm 2017
谈到将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共同放在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举办双个展的初衷,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认为成长于特殊的历史节点,以及见证了中国40年的飞速发展成为两位艺术家作品中鲜明的时代痕迹与文化担当:“傅中望、魏光庆出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历经20世纪后半期波澜壮阔、风雷激荡的岁月,那是一个不断革命,亦是不断告别革命的年代,重要的历史节点构成了他们的成长经历,也给他们的视觉叙事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冷战的铁幕,柏林墙倒塌,两大阵营的解体,全球化侵袭,他们在历史的大变局中经历着20世纪的精神文化,并非常幸运地进入了21世纪。”
傅中望 《十种关系》 木 每件 42×30×6cm 2014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成长,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两位艺术家相继创作出其代表作品。1988年,在榫卯结构的第一件作品《蝉》完成之后,傅中望的内心有很大震动,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他知道这是自己艺术生涯的重大转折。“我将‘坐标’从西方转移到东方,定在本土,从自己熟悉的文化中体味阴阳定理,从亲身体验中发现了榫卯之道。”傅中望有了很明确的方向,那就是用榫卯结构来做雕塑。
傅中望《大木作》 木 尺寸可变 2014
而在1993年开始做《红墙》系列的时候,魏光庆避开了由于明确的视觉符号,观众会由彼时的社会发展联系到的中国墙里墙外的状态,而是去讨论更原生的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的很多社会问题事实上仍然是历史问题,在一百年、一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遇到了,在一百年、一千年的曾经我们的祖先也遇到了,这些东西就像一个循环,不断地、来来回回地困扰我们。如果我们能够把历史的问题弄清楚,这些现实问题都可以解决。”
魏光庆 《金瓶梅No.42》 丝网版画 100cmX120cm 2010
在随后的30余年艺术创作中,傅中望以木质构造的榫卯书写着自我对艺术和人生的真诚思考。他以一种从传统中转换出的当代的情理与韵致,去构建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这些视觉表达不仅散发着一种精心打造的“粗糙感”,而各种木构之物的榫嵌、抽离、并置、交错、融合……于杂乱中透露着一种细密,于无序中又有着精心的调度,于朴素平淡的讲述中,诉说着生活中的痛苦、压抑与艰辛,艺术中的生命激情与想象,科技中的压迫与奴役,及对世界和平的向往。而视觉表达背后的人与人、人与社会、自然、人在新的社会形态下的真实处境,才是其叙事的关键所在。
魏光庆《对照-朱子治家格言 1-12》 镜面不锈钢 70cmX90cmX12件 2018
而魏光庆的视觉图象表达,在冀少峰看来,则带有着强烈的社会主义经验的视觉特质。他的视觉叙事路径,一方面源于传统文化的滋养,另一方面20世纪60~70年代的流行图像,也使其视觉表达呈现出的不仅仅是对历史传统的思考,更侵润着的是对现实的生存境遇的关注。他透过传统的文化符码和流行的图像,再去对其生命的印迹和生存的痕迹进行描述与回顾,在再现其生存经验的同时,亦回应着激变的社会结构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现实的变化。而其对历史文化符号和流行元素的利用,也使其视觉表达始终充溢着的是对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当代的思考。
魏光庆《 红墙-金钱至上》 布面油画 158cmX288cm 2000
尽管各有其鲜明的语言系统,冀少峰仍然认为,“他们的视觉表达,不约而同地表达出这么一种倾向,能够从中国的文化母题出发,并彰显出一种中国式力量、智慧、经验。他们亦亲历参与并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重回世界秩序的事实。傅中望、魏光庆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缩影。透过他们两个人的视觉讲述,阅读者可以体察感知到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所带来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和艺术表达方式的变化。”
作者:洪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