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1-06-19 11:13
罗敏的最新个展取名“花间·慢”,恰如其分。
在展览现场漫游,便如同在春日的清晨,信步误入一片古蜀的花海,和煦的微风吹动清凉的薄衫,花枝轻摆。
展览现场
6月18日至6月28日,“花间•慢——罗敏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以花为线索,分为三个系列——“川南忆”“游春记”和“花间集”,共展出作品80余件,其中大多为罗敏的近作。
展览现场
同雄健恣肆、豪情万丈的北方不同,罗敏成长于以婉约迷离闻名的蜀地。她细腻、敏感、柔情,并极富绘画才能。值得一提的是,罗敏的细腻里带着一股韧劲,但这股子韧劲又恰如其分的藏匿在这份细腻之下,使得她的绘画,不至沦落为单薄的小清新,而带有中国传统绘画独有的特质——淡泊平和,不事张扬却毫不怯懦。
展览现场
诸如“绚烂至极 归于平淡”、“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羚羊挂角 无处可寻”,素来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风格旨归。它要人们在象外寻得“无象之象”,进入太虚冲和之境。古往今来,文人大多通过“五色兼备”的黑白水墨、寥寥数笔的不求形似之迹进入此境。
展览现场
罗敏却反其道而行。她用纸本设色,也用油彩颜料;她的造型能力太过突出;她笔下的花、物、人形象极其逼真,细看甚能分辨出是何类花,花期几月;她的画面虽绚烂至极,却不浓艳,淡得也是刚刚好。
毫无疑问,罗敏才情十足。能够感觉如此丰富细腻,并恰如其分地付诸笔端,靠的便是这股才情。这听起来玄之又玄,但确是艺术之境中无可言说的个人体会。
敏和莉的春天 布面油画 160x200cm 2021
敏和莉 No.4 布面油画 100x80cm 2018-2021
人民公园的秋天 布面油画 80x80cm 2019
可是,世间境象千万,罗敏为何独取一花?
这不得不提到古蜀地与花的不解情缘。
花开花落,春恨秋悲。古蜀湿热,自是花簇锦攒、争妍斗艳。花间词派诞生于此,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生长于斯。虽然其历来因题材狭窄、情致单调而广为诟病,但其词中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所营造的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可观可听可嗅,意味无穷。
花间集No.28 布面油画 40x4cm+40x30cm+40x4cm 2021
花鸟图No.2 布面油画 50x60cm 2019-2020
游春记 布面油画 200x160cmx2 2020
很难说,罗敏是否直接受到花间词派意境的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迷离幽深,早已汇入蜀文化的一部分,无声地滋养着古今的每一个蜀人。
按理说,如果只受文化构成的影响,罗敏的绘画应该是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通感。但罗敏的绘画,又总带着个人的情绪。这种情绪与罗敏的童年关系至深。
花间集No.30 布面油画 30x40cm 2021
花间集No.17 布面油画 50x40cm 2020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童年的时光似乎总是过得很慢,而且慢得幸福。对生于生活惬意的蜀地艺术家而言,这种印象只会更加深刻。以童年生活作为创作对象的艺术家并不少,罗敏最为特殊的地方是将所有记忆置于花丛之间。
不过,没有人能够一直在花间度过自己的人生,罗敏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她笔下的花与人,更像是一种拼图——先在童年的记忆中抠图,然后在花木符号间拼贴。这算不得百分百的真实,却更不是子虚乌有的虚构。应该说,这是画家以切身体验为底本的一种重构,重构一段特别的个人历史。
我们和妈妈 No.6 纸本设色 68x87cm 2019
春游 No.18 纸本设色 78x70cm 2020
这点罗敏为观者在展览前言中提供了索引。她在其中写到童年往事,母亲的性格特质,母亲的出走与回归,时髦与温情。展览现场几乎每件作品的旁边,都贴着罗敏母亲的照片。这是内敛、含蓄的罗敏坦率、真诚所在。
因此,与其说这些作品是艺术探索,毋宁说是罗敏在大时代边缘的私人情绪的表达,是她回顾如烟往事时的一种怅然。更何况,人生事,许多并不如烟。
夏 纸本设色 20x21cm 2020
蜻蜓1 纸本设色 24x25cm 2020
袁枚曾以一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记录一朵苔花的绽放。而罗敏,则以凡花,倾吐着人生路上的那种种细微情绪。
作者:李家丽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