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枕头大战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就是手持枕头友好互动(殴)的一种减压行为
是情侣、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社交的一种途径
只要枕头在手,随时随地都能
“枕”救不开心
真是紧张刺激又有趣呢!
图源网络
不过这枕头大战,要是发生在中国古代
恐怕有些选手不仅要称霸赛场
还能瞬间毁灭一切友谊……
杨永徳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 图源:网络
金 虎形枕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图源:@微博:卡拉·蔡
看到这些硬邦邦的陶瓷枕头
甭管是技巧过人的格斗家
还是擅长远程攻击的投掷手
是不是都有种“救命,我脖子没了”的感受呢
这类大多数看起来有棱有角、又冷又硬
现代人仿佛只要看它一眼
就能感觉到后脑勺在隐隐作痛的瓷质枕头
真的是拿来睡觉的吗?🤔
是的,没错
20世纪20年代河北钜鹿城址出土的
一件瓷枕上墨书有五言诗一首:
“久夏天难暮,纱橱正午时
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
道出了瓷枕的用途
尽管古代也不乏软枕
但是在没有空调风扇的夏日
恨不得把被子枕头都踹到十万八千里的夜晚
这光洁细润,质坚清凉的瓷枕,真是救了命了
北宋 黑釉“长命”铭文腰形枕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图源:微博@倪小青·真人摄
在瓷枕创烧的隋朝时期
瓷枕仅作为明器而存在
到了唐朝,随着制瓷业的发展
瓷枕进入到百姓生活中
至两宋及金、元时期,瓷枕发展迅速
其题材、纹饰图案和实用功能等方面
也逐渐贴近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
成为夏日必不可少的寝具
为更有效地达到降温、散热的目的
宋代匠人们制作出了四面均可枕的束腰形枕
一面睡热了之后还可以另换一面
宋 白地褐彩花卉诗文束腰枕 西汉越王博物馆藏
为了让瓷枕更好地散发热量
又生产出这类美观又实用镂空状枕面的陶瓷枕具
一经上市,立马被一抢而空
南宋 青白釉镂空瓷枕 瑞士玫茵堂珍藏 图源网络
而为了提高瓷枕的舒适度
其造型也日益符合人的头部生理特征
平坦的枕面逐渐被
中间内凹、两侧翘起的枕面所代替
枕的前部变低,后部加高
前墙内曲犹如人脑后部的一个模型
使头后部的压力不再集中于后脑勺的一点
而分散于整个脑后部
如这类叶形枕,睡起来十分舒适,广受好评!
北宋 白地篦划花折枝牡丹纹叶形枕 河北博物馆藏
瓷枕除了上述所具有的实用功能外
还具有满足人们精神追求的作用
其特定的造型和不同的装饰纹样
往往具有特殊的用意
如狮形枕、虎形枕这类兽形枕
被当时的人们赋予了“神能”
寄寓避除邪害、安居乐业、祈求平安的心愿
金 白地黑褐彩牡丹纹虎形枕 西汉越王博物馆藏
图源:@微博:卡拉·蔡
北宋-金 绿釉兽头小枕 西汉越王博物馆藏
有童子手持荷叶,仰躺在床榻上的人形枕
则具有“莲(连)生贵子”的寓意
金 褐地剔牡丹花纹擎荷娃娃枕 西汉越王博物馆藏
而瓷枕上题材广泛的纹样
如名人典故、历史神话故事
元杂剧故事、体育、娱乐活动等
也是表现了人们的世俗生活和美好夙愿
金 磁州窑白地黑花人物图枕 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瓷枕上还常常题写、划刻
一些为人处事的格言、警句,作为助眠格言
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地因流水知高下,人为财交知深浅”
以告诫人们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
金 白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诗文腰形枕 西汉越王博物馆藏
但令我颇为震撼的
还是……
辽 绿釉剔水藻纹“忍”字如意形台座瓷枕 西汉越王博物馆藏
当夜深人静,难免emo
正辗转反侧无处发泄时
结果一眼看到枕头上写着大大的“忍”
可能当场就会郁闷的昏过去吧
嗯……
这样来看的话,的确有助眠效果呢
事实上,瓷枕不仅仅是古代的避暑乘凉神器
也承载了诸多古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信息
既是社会生活史研究的组成部分
又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一种重要载体~
故宫博物院藏
写完这篇推送
我jio得整个人都清凉了几度
在这炎炎夏日看完这篇瓷枕小科普
你还想来场枕头大战吗?
关注我们
每天开启一个艺术盲盒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