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图载论

  图载的图,泛指符号与图象;图载的载,意思是表达。图载就是采用图象表达,涵盖当代学者所说的载体。载体是用来表达的物质条件,包括天然的和人造的材料。作为图象史的一个形而下的方面,它同形而上和形而中的图载内涵,共同支撑着中国图象学。遗憾的是,自从图载这个词出现之后,一千六百年来,没有人做过系统研究。

  图载一词,始见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颜光禄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颜光禄的这段话,清晰地阐明了中国图象学的基本框架。需要说明的是,西方“图像学”缘自宗教圣像学,初始研究是宗教人物画,因而用带人旁的“像”字;中国图象的涵盖面广,图象的“象”字不能带人旁。

  图载论的提出者颜光禄是何许人,不详。在张彦远之前,颜姓名士有晋代颜含、颜髦父子,刘宋颜延之,北齐颜之推,唐代颜师古和颜真卿。他们都出自同一个家族。身为光禄大夫的有颜含、颜髦和颜延之。颜含父子不是学者,惟《晋书》录颜含文字一段,与学术无关。史称颜光禄的人物,惟有颜延之。明代张溥编纂《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收录刘宋名家八人,颜延之的著作,名叫《颜光禄集》。

  颜延之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宋书•颜延之传》称其为“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年三十,犹未婚。”“宋国建,奉常郑鲜之举为博士,仍迁世子舍人。高祖受命,补太子舍人。”颜延之文章通俗,无冷僻字,当为担任太子舍人时形成的文风。太子舍人,七品,隶属太子太保或太子少保,职务是侍候年轻的皇太子,负责起草文章、管理文件、记录人事言行。这里的世子、太子都是指宋武帝第三子刘义隆之子。因宫廷政变,刘义隆即位,是为宋文帝。颜延之在宋文帝即位前后,先后升迁为太子中舍人,六品;中书侍郎,五品;职位不断升迁,起草文章、管理文件的职能未变。

  东晋与刘宋的政权更迭,因为是禅让,社会没有大动荡。宋文帝在位三十年,重视文化与学术。元嘉十六年,即439年,文帝效仿齐宣王立稷下学派的作法,指示何尚之在城南营造房屋设立玄学,何承天设立史学,谢元设立文学,各自开馆授徒。(《宋书•何天承传》、《宋书•何尚之传》、《南史•宋本纪中》)元嘉十九年,又设国子学,颜延之与何承天共同负责讲授儒学。(《南史•何承天传》)马端临《文献通考•学校二》载宋文帝元嘉二十年立四学,雷次宗掌儒学,二十七年废。当时学术界的代表人物,大都同宫廷有关。他们的学业不尽相同但却相互砥砺,形成彼此关联的学术圈。这批文人,以颜延之、谢灵运最为著名。《宋书•颜延之传》:“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彩齐名,自潘岳、陆机之后,文士莫及也,江左称颜、谢焉。所著并传于世。”当时的学术界与艺术界名流,列表如下:

  颜延之《与王微书》:“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当与”二字俨然是指教的口吻,又表明这个观点是他自己的见识。图画与易象同体,开唐代以后书画同体同源的先河。王微比颜延之小31岁,但却是门当户对的平等关系。他是光禄大夫王孺之子,《宋书•王微传》:“微少好学,无不通览,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颜延之指教王微的措词,表明自己通晓有关知识。颜延之著《大筮箴》,可以为证。

  颜延之的图载论,出处不详。当时学者的著作失传,首先同个人或家族的衰败有关。颜延之为人自负,持才傲物,言语偏激,多次触犯权贵,仕途多舛,几次被降职免职。《宋书》、《南史》颜延之传记,颇多惊人事迹,然而刘义庆著《世说新语》,载羊欣、谢灵运和王微(一说是王徽)故事却不载颜延之佳话,应当缘于颜延之失宠。著作失传还同改朝换代频繁有关。沈约(441-513)撰《宋书》时,颜延之的著作还在流传。554年,梁元帝被北朝军队围困江陵,将宫廷所藏古今图书十四万卷付之一炬。北齐颜之推就此发出感叹:“史籍已来,未之有也,溥天之下,斯文尽丧。”颜之推是颜延之家族的后裔,他的强烈感慨,值得回味。《隋书•经籍志》:“焬帝即位,乃发史四出,搜天下书籍,与谶纬有涉者,皆焚之。”谶纬又名轨革、卦影,同图理、图识、图形直接关联。有关颜延之的著作与流传,摘要罗列如下。

  《南齐书•乐志》:“宋文帝使颜延之造《郊天夕牲》、《迎送神》、《飨神歌》诗三篇。”

  《隋书•经籍志一》:“《证俗音字略》六卷,梁有《诂幼》二卷 ,颜延之撰。亡。”“《纂要》一卷,戴安道撰,亦云颜延之撰。”《隋书•经籍志二》:“宋特进《颜延之集》二十五卷,梁三十卷。又有《颜延之逸集》一卷,亡。”

  《旧唐书•经籍志上》:“《礼论降议》三卷颜延之撰。”“《纂要》六卷,颜延之撰。”“《诂幼文》三卷,颜延之撰。”《旧唐书•经籍志下》:“《颜延之集》三十卷。”“《七悟集》一卷颜延之撰。”“《元嘉西池宴会诗集》三卷颜延之撰。”

  《新唐书•艺术志一》:“颜延之《礼逆降议》三卷。”“颜延之《纂要》六卷。”《新唐书•艺术志四》:“《颜延之集》三十卷。”“颜延之《元嘉西池宴会诗集》三卷。”

  元人编修《宋史•艺文志》,仅有《颜延之集》五卷。《元史•艺文志》颜延之著作空缺。

  而今传世的颜延之著作,有明代张溥辑《颜光禄集》一卷,清代严可均辑《全宋文•颜延之》三卷,清末丁福保辑《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收录《颜延年集》(颜延之字延年)四卷,民国龙璋辑颜延之《纂要》一卷(《小学蒐佚上编》,曹元忠辑颜延之撰《纂要解》一卷(《南菁杂记•纂要附》)。

  图载的三层意思,先说图理。“图理,卦象是也。”

  《周易•系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立象尽意,意思是确立抽象的符号系统,即八卦的爻象与卦象,以寓意方式充分地表达思想。卦象始于伏羲,伏羲生于成纪,即甘肃天水。史书记载,伏羲距今将近五千年;考古学家以为更早,大抵在七千至一万年前后。天水秦安大地湾遗址,距今约4950年到7850年。大地湾遗址有一铺地画,用黑色画两个人物。两个人物一左一右,应当是一男一女,男子的阴茎巨大无比。遗址地画给人很多联想,比如阳爻和阴爻代表两性,比如一阴一阳谓之道。西北草原地区有很多岩画,同大地湾地画的题材和画风类似。它们同地画很可能属于同一文化渊源。

  再说图识。图识,字学是也。

  字学包括文字训诂与书法。早期象形文字是图画文字,比如甲骨文是占卦的记录,形态特征便是书画一体。东汉刘熙《释名》:“画,挂也。”挂与卦,形近而音同义同。古文三横是天的异体字,伏羲乾卦的卦象:三折“巛”是坤字,是“巡”字的字根。巡是在大地上游走。图识的图,同绘画有关联,但到了秦汉之际,篆体字让位于隶体字,中国文字史将这一时段的变迁称为隶变。隶变改变了篆体象形字的特征,书与画从此分道扬镳。图载分为图理、图识和图形,这个词以及有关的它的解释出现在南朝,同隶变在时间上相合。

  三说图形。图形,绘画是也。

  图形的形,古文作刑,形字晚出。郭店楚简《老子》和西汉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与乙本,“大象无形”分别为“天象亡刑”和“天象无刑”。刑字从刀,可见图形的形,在汉代以前不是描出来的而是刻出来的,或者说是剪出来的或刺出来的。这在汉代以后仍然有蛛丝马迹可寻。颜延之同时代画家陆探微,人称其“笔力劲利如锥、刀”(《历代名画记》卷六),可作佐证。这种作风同中国画的粉本有关。绢本绘画同刺绣一样,都用粉本。粉本是在绘画底稿的轮廓线上针刺小洞,将色粉通过小洞过稿的方法。唐代以前的描法,比如高古游丝描,线条断断续续,就缘于刺绣,同粉本有关。后来的白描人像叫做绣像,同粉本与刺绣一脉相承。

  绘与画本来是两个概念。画是用笔蘸颜料描形象,绘是用五色丝绸绣形象。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糸部》:“绘,会五采绣也。”绘也写作缋。南朝王微《报何偃书》自称“性知画缋,盖亦鸣鹄识夜之机,盘纡纠纷,或记心目,故兼山水之爱。一往迹求,皆仿象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篇》:“画绘之工,亦为妙矣。”在这里,缋与绘都是画的同义词,不过追根溯源,绘与画不能等同。简明地说,画在上,绘在下,两者联称叫画绘(缋)。画缋(绘)在汉代以前是个约定俗成的词汇。《考工记》:“画缋之事,杂五色。”杂五色的杂,不是混合而是会合。《说文解字•隹部》:“杂,五彩相会。从衣,集声。”《考工记•画缋》:“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汉郑玄注:“此言画缋之事,六色所象及布彩之次第,缋以成衣。”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五色杂而成黼黻。”黼与黻是帝王用于祭祀的礼服十二章纹的最后两章,也是十二章纹的别名。十二章纹,据《古文尚书•益稷》创始于帝舜,时间在公元前22世纪。尽管田野考古还没有实证,不过至少在汉武帝以后,十二章纹一直是帝王礼服的固定纹饰。从汉代到宋代,十二章纹大都是上画下绘。即前六章画在上衣,后六章绣在下裳。

  回到载体。中国画的主要载体是绢与纸。绢的宽度大约50厘米。这种幅度决定了人物山水画都不大可能描绘细部。晋代绘画主要是画在绢上,因而画人物线条纤细,画山水没有皴法,画花鸟没有泼墨法。《洛神赋图》摹本和部分唐代墓室壁画保留了晋代绘画的特点。东汉洛阳纸同五代以后的纸,从文献记载以及出土与传世文物比较,前者小而后者大。大纸带来了新的画风,如范宽画大幅山水,不得不使用皴法,否则大画面就会显得空洞。

  载体会随着技术走。汉唐以前主要是帛,汉唐以后主要是纸,今后的载体会是各式各样的电子显示屏。理想的载体是随着人的需要走。载体不仅能被动地显示图像,而且会反过来制约、改变图像,进而影响或导致绘画的变迁。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