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一 石油题材
石油文化是赵世杰油画艺术之根所在。作为石油人,不能不受石油文化与辽河文化的牵制和影响。这样的影响与接受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无条件的,非自觉的,化作了血肉与骨髓的。因而深受石油文化与辽河文化恩惠的画家赵世杰,最乐于也最擅长刻画石油题材和辽河地域风情。早在上世纪八十年初期,世杰便把油画创作的触角深深根植到石油生活的各个角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石油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奠定了他的创作基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创作的石油题材油画作品就在全国油画界崭露头角。如:油画《合力》,1992年获中宣部中国美协主办《五月的风》全国大型美术作品展佳作奖,同年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1999年创作的油画《世纪能源》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2004年油画《黄金带——探108井》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2007年创作的油画《黄金带——探2006井》系列作品分别参加了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画院双年展优秀作品展、2008年中国金陵百家油画大展和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大展。这些反映石油工业题材的优秀作品,在全国大展中反响强烈,受到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
20世纪的中国油画受到西方(包括俄罗斯)古典传统与当代艺术的影响,这是不容置疑的。可是在发展过程中,受本民族的现实生活、传统文化和艺术遗产的熏陶与感染,又形成与其他民族油画艺术不同的面貌,那就是油画的写意性。世杰深受此影响。《世纪能源》是他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作品,点、线、面是这幅作品的核心要素。他使用单纯的线和色彩用写意的手法,刀、笔并用来塑造石油工人形象。《世纪能源》是一个象征,而且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象征体。一是象征了中国的绿色世纪能源;二是象征了石油人的理想人生;三是超越了题材本身而具有更广阔的涵盖面及象征,即象征了当代石油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艰难跋涉。在油画《黄金带——探2006井》、《黄金带——探2008井》两幅作品中画家用独特的视角多角度展示石油工人工作的状态,画家对石油工人的感情通过画笔流贯而出,一气呵成,把石油工人刻画得自然顺畅,从容舒展,张弛有致。在这些作品中,形的简化和强烈的雕塑感与重量感,造就了一种稳固、冷静和永恒的气势。画面中色块交叠、碰撞,使作品充满张力。《气贯山河》由四联画组成,表现了电焊工春、夏、秋、冬在生产石油一线工作的场景。画家在这幅作品中提升了色彩对比度,黑与绿、蓝与白、红与黄、红与白组织在一起,游动的笔触和大胆的构图形成了一种气势、一种境界和一种胸襟。这是世杰作为石油战士的一种生命沉入。赵世杰在画《气势山河》所获取并传达的艺术灵气是一种大感觉,一种生命感觉,它通过大笔触,大色调、大刀法、大构图来表现石油工人的多姿多彩,但它却更浑厚、更庄重,更博大深邃。“艺术家必须因感而发,有情可抒,因为对形式的驾驭并非目的,而是使形式与内在含义相适应”。②世杰有这样的表述:“触摸心灵深处流淌的主观意识,表达自我需求的,明确表现主题而减弱繁杂的客观叙事,在绘画的主观精神,注重自己对作品的独特意识,同时和留白中强化画面的构成图式,让语言特征更加鲜明,取舍有度。”③赵世杰的这种自我个性的体验和宏观的“形而上”思考,非常得体和艺术地融入到他的创作中。非常幸运是的,画如其人,赵世杰具有聪颖、精明、强悍、坚毅的个性,恰好是石油人的某种素质和气质。这就无意中成全了画家对石油题材的把握与塑造。充分表露出画家的气魄与潜能,是他不断实现宏伟的“石油文化”梦想。
二 古船系列与野荷系列
赵世杰生活于斯,工作于斯、创作于斯,思考于斯,始终不曾割断与辽河在精神上的联系。这是因为地处辽河入海口的盘锦是辽河油田机关所在地,它的周围地域可以说集中代表了辽海文化的历史,像营口金牛山文化,凌原牛河梁的红山文化、朝阳鸽子洞原始文化,阜新的查海文化,盖州的石棚文化等等。画家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辽海文化氛围,造就了他独特的文化素质,形成了其缜密的、开放的思维方式。艺术大师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曾精辟地说过:“——在民族的事业上和历史上反映出来的,仍旧是自然界的结构留在民族精神上的印记。”这个“自然界”就是地域文化。赵世杰之所以成为生态油画家,其奥秘和地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这种渊源关系养成了赵世杰独特的文化素质和思维方式。他创作的油画《古河道系列》、《大湿地•船系列》是画家以盘锦二界沟这个古老渔港为题材,画面构图大胆新颖,以小见大,打破了油画传统完整的构图方式,极具现代感。作品的面貌独特,形与色高度概括,笔触凝重洒脱,具有东方绘画的书写意味,同时,又融入了西方的结构空间观念。画面饱满充实,色彩热烈沉着,铺陈一种奔放、迅促、力度,动感的笔法,作品充满着动荡的激情,色彩与快节奏的笔触结合,画面的有机构成表现出画家如诗人般奔放不羁的情感,捕捉着诗情的瞬息之间勃发的灵悟。其实,自然深层和持久的本质是需要通过灵魂的力量才能发现。“表现”,既不与生活和自然脱离,其笔触也不是纯形式的游戏,灵魂和精神的诉求驱使画家在自然和生活之中探寻更真实的东西。他创作的古河道与大湿地是一种对自然的模仿,但这种模仿不是外表的,而是内在的,是通过创造性的构图过程,协调画面和各种形式要素,达到一种表现性凝聚,与自然深层底蕴相契合的。当我们沉醉于《古河道系列》、《大湿地•船系列》作品时,感受画面的热烈与张力,厚重与饱满,作品又给我们开辟了历史沧桑感和一个清朗、辽阔的境界,使我们仿佛感受到画中如海风徐来,又如山水清音的绵绵诗意,让我们寻觅到宁静,端庄的清净之境。
赵世杰对辽河文化的谙熟与钟情,对他后来的生态油画创作无疑非常重要,而尤为重要的却是在辽海文化的超越与审美发现。譬如他画的《野塘系列》、《白荷系列》、《秋韵》、《大植物系列》等作品,用中国画的书写艺术与西方油画的形式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以粗犷豪放的笔触,用简单而又朴素的色彩在油画布上如疾风横扫,或是泼洒点染,画面展示出的是强烈的笔触和热烈的色彩感觉。画家创造这种强烈的视觉形式和激动笔触以及浓烈的色彩,都在观众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纵观赵世杰的《野塘系列》、《白荷系列》、《大植物系列》作品,其造型方法是典型的意象造型。“意象造型”是指艺术形象与被表现对象之间的一种既“似”又“不似”的关系,它并不强调形象的外形、结构、比例的精确性,也不强调模仿再现客观对象。它更多关注的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画家通过自身特有的情感去感悟对象,从而获得一个“意”中形象。它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一方面是因为,“意象”剔除了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抓住了客体最本质的东西;另一方面是因为,它还融入了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感悟。例如,赵世杰的《野塘系列》,画面上形成大面积的纯色与灰色的对比,从而增加了画面的对比度。通过多次厚与薄,透明与不透明的多层次的叠、透、盖,大大增强了画面的丰富性。那些喷涌而出,异彩纷呈的色彩和笔触,本质上都是他生命的原质,是生命的张力,是激情的喷射,是生活的渴望。赵世杰从中国写意画中吸收营养并融合在油画创作之中,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血液,变成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东西,并构建其“中国版本超写意油画”风格。“油画中国风,从绘画的风格方面讲、应该是我们油画家的最高目标。④“自从艺术家自觉地意识到‘风格’以后,他们就感觉传统程式不可相信,讨厌单纯的技巧。他们渴望着一种不是由可以学会的诀窍组成的艺术,渴望着这么一种风格,使它绝不仅属风格,而是跟人的激情相似的某种强有力的东西。”⑤通过这些手段处理以后,赵世杰建构起自己的形式,这是他长期摸索的,融合西方绘画特点与中国写意画的形式,符合画家内心意象表现的形式。
注释:①《艺术界》2003年9、10日第26页。
②瓦•康定斯基著《论艺订的精神》第7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③《中国美术大事记——赵世杰艺术创作状态》第5页,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
④董希文:《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的中国风》,载《美术》,1962年第2期。
⑤贡布里希著《艺术发展史》,第308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版。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