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工笔画是一种以精谨细腻的手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正是因为其描绘景物的精细性,更加赋予了作品中“形神”统一的重要性,可谓是其“形”盛,则“神”远。
“形神”的问题,从古至今都是艺术评论家的探讨焦点,在诸多绘画理论体系中,“形”与“神”的关系是对立又统一的,如何处理好“形”与“神”的关系,并做到形神俱备,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理论最高的审美准则。在千百年来,二者的统一性被认为是书画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评判标志。
工笔画繁盛于唐代,其发展至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西洋绘画的传入,中西绘画无论从精神上,还是技法上,开始互相借鉴,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走向了更宽广的领域,在造型上更趋于精准的同时,保持了原有的形象上的自然性和内容上的情感性特征。
如何在画作中将景物表现的活灵活现,是所有工笔画家所追求的,要使作品既保持原样,还要使其因意境而“神”远。工笔画创作中所使用“尽其精准”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力求于形似,形似则更胜一筹,由此可见“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如工笔画中的名作,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古代作品,描绘的对象都是来自于现实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写实性,而且还从中透露着诗情画意。
中国画传统美学经历了从“写形”到“传神”,再至“悟道”的一个螺旋式不断深入的过程,并以此接近艺术创作的本质,体悟艺术的生命。
一、以“形”写“神”
作为传统中国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工笔画形象刻画的细腻性、工整性、严谨性比起其它表现形式,更加注重“形”的表现,也因此被称作“重形”。在这里必须提到的是,工笔画虽重“形”,但并不是不重“神”,相反地,工笔画中的超写实手法正是表现着一种精神,一种本质的真实精神,艺术创作之“神”由此传递和表现。
工笔画既以精、细为主题,可见线、形、色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线是画主要构成的要素,在工笔画中,对绘画对象的线的细致表现可以说是整体造型成功与否的核心。如何以线去构图,来支撑起整图效果,不单只是一种绘画者技法的体现,还有一种高于现实形象,具有高超表现性、意象性的体现。线条在这里不仅占有整幅画的统治力,还以此来传神达意。用线来构架出的形,就是艺术形象,“形”塑造的优劣,是整幅画成功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形”盛则“神”远。
笔者潜心于工笔画创作近二十年,尤其是钟爱创作以荷花为题材的作品。在创作中,荷花以“形”写“神”的精神可以说是这类题材作品的精髓所在。荷花自古就拥有诸多美誉,以其淡雅高洁的本性而尽得文人士子之心,从古至今以荷花为材的文章、绘画作品不断涌现。我喜画荷花,因其风姿独特,用清新高雅的外形写尽了花之神韵。
对于绘画来说,形之盛则意之远,神才能由此而发。现实生活中荷花的千姿百态,如何捕捉其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入画而动人,实属一件难事,画好花“形”,是一项层层组合的复杂工程。在整体构图上,我考虑到荷塘之意境表现,在创作方法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创新,如在创作材料上,不再是单一的中国画颜料,而是用各种矿物质颜料、植物颜料等多种材料层层覆盖,表现出国画里很难看到的厚重之境。同时还采用金属颜料和丙烯颜料,以水、油相互排斥又融合,表现颜色上的延伸力。这样一来,整个画面效果的塑造性比用平常的画法强了很多,收获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荷花的形象塑造上,以钛白为主色,以求突出其洁雅之美,花瓣层层叠叠,并以整幅画的意境不同决定它们的不同形态,无论是表现没有开放的花苞、还未盛开的瓣瓣相拥,还是表现盛开的和美托出,都尽力在花瓣叶片的大小、形状、脉络、颜色以及花芯、花蕊的颜色、疏密上多做构思安排,以求达到风姿各异,如临其境之感。如在骄阳下的荷塘,画面主花花瓣一般采用盛开状的形态,白色调突出,在瓣尖偶酌的胭脂,晕开犹如含笑,延伸至清晰的脉络。在姿态的处理上,花瓣各有风姿,有些为突出表现花中央盛开状,采用几片花瓣自然的搭在花蕊上,有些在外瓣上表现盛开的沉坠之感,呈现剥离状,饱满之态跃然眼前。花芯、花蕊的表现手法,由整画的意境而决定其颜色、亮度、排列等。如用钛白色芯和烟雨蒙蒙之景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对比,以偏黄色蕊表现阳光明媚之境。这样酝酿而出的荷花,形态各异、风情万种,以其“形”写其“神”由然而见。
荷叶、莲蓬枝、草杆也是画面中不可缺少的形象,可以说这些形象塑造是否恰到好处,也直接决定着整幅画的构图效果。在整体画面颜色调配上,运用丙烯颜料和金粉等特殊材料来表现在荷叶、莲蓬、草杆之间穿梭的光晕,在表现不同天气和意境下的整体效果各不相同,如在晴朗的天气下,就以藤黄和金色为主色穿过荷叶、莲蓬之间,以求物理光晕的表现更加逼真、到位。用金粉或金色丙烯颜料在画面上泼、甩出的光线,生动的表现出了画之意境,使得整幅画好像闻得到生命的气息。莲蓬枝是随画面效果而出场的,在雨中的莲蓬,会以深色调、非正面的形象出现,来表现雨过荷塘时的飘渺之境。草杆的画法总是弯曲脱垂,尽可能的以静写动。在画面需要的时候一些小昆虫的使用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蝉、瓢虫、蜻蜓等,为画面的效果做出不同的构思,来传达“神”之韵。
二、以“神”入“形”
文章开始提及的工笔画之“神”,是指工笔画在写实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个性精神,即力求抓住事物本质的精神,这也是其它画法没有的独特之处。“神”之深,则“形”更盛,在工笔画创作中,形与神互相促进,共同深化。
在笔者的荷花创作中,特别注重以平面艺术的生动性还原荷花真实的面貌。刚才提到现实中的荷花总是群生的,在荷塘里可谓是千姿万态,朵朵不同,在实际创作中抓住荷花的本质精神,需日常生活中荷花多视角的观察。绘画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还是一种静态艺术,不可能去捕捉每一朵荷花优美的瞬间姿态,这就需要通过各种绘画技巧,将看到的荷花化为平面上风姿各异的形态。我们知道,画作既成用来观赏时,它是静止的,如何能使观赏者从视觉看到的这种平面艺术获得身临其境之感?不能说不是难题,因为这本来就是实景与物象之间的差距造成的,缩小它们之间的差距,是创作中意境上收获的成果。
意境的把握需要创作者投入更多的想法和体会,其含义非常深刻,潜伏在作品的深层,不是用视觉能够直接看出来,它是情绪、神韵、哲理的综合体现,是整个作品“神”之所在,这种表现到不到位,是“形”中有无“神”,意境深刻与否的重要标准。只有“神”入“形”,才能更好的表现出作品的精神,到此,“形”与“神”在这里达到了完美契合。
笔者在创作荷花题材作品时,比较多考虑到解决这个问题,并尽量做到周全,“神”之意境美,在表现荷花的千姿万态中,善于抓住其“神”,由此而出多种多样之不同的“韵”,以“韵”来传递荷花之姣美,则“形”在这里又更甚一筹。在表现风起荷塘时,采用色调上的渐变,光晕的不同效果,以及荷花、荷叶、草杆的摇曳之态,收获风起时荷塘之境,这种纸上表现出来的动,将整个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又如在雨过荷塘时,色调的过渡比较多,边缘采用模糊线条法,从而使得画中之境充溢着虚幻、朦胧的雨中之景,荷塘中所有植物犹如藏于帘后,隐隐约约中,荷花之“神”跃然眼前。阳光明媚的荷塘中,是用藤黄表现鲜亮的光线,荷花、荷叶的叶脉清晰可见,在阳光的反射下,花之白、叶之绿形成强烈的对比,透着生机勃勃。阳光荷塘象征着人的一种心理状态,阳光穿透了所有的阴霾,美丽中透着喜悦之情。草杆随风摇曳,在弯曲中尽显其线条之魅力,从其“神”中隐喻女性的柔美之形。意境表达的核心是通过这种情致的传递,透视出某些哲理,或者有着某种象征意义,这种通过艺术形象而显出的艺术哲理,不仅带给艺术家无尽的思量,还将使其画中之“形”更盛,给观赏者以启发。
“形”与“神”的问题是几千年来中国评判艺术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在绘画创作中,以形传神,以神入形,使画作之内在精神得以展现,观者之内在感受得以升华,艺术作品之灵性得以展现。这种存在于创作者和观赏者之间的深层精神互动,来自于眼睛的相遇,更来自于心灵的碰撞。
注:本文系作者傅松华发表于2010年4期全国艺术类核心刊物《美术观察》。
作者:傅松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