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学贯中西 画坛独步——韩振刚中国画中的诗性精神

  中国绘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她以线为主,讲究骨法用笔,重视审美程式造型和对物象固有色彩主观理想的表现,客观世界和主观心理合成的“高远深远平远”、“散点透视”的营构方式;“师造化”、“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现实主义艺术理想;工笔、写意的审美分野;绘画与文学联姻,诗书画印一体对意境的再造;直写“胸中逸气”的文人笔墨;各持标准的门户宗派,多民族的艺术风范与意趣;以及几千年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士大夫思想文化的大背景等等构成了传统中国画的形式和内容特征。

  “中国画是哲学的。”(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而中国哲学的根本是“道”,“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准则。而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语言形式是“诗”。最有诗性的人群莫过于文人,文人“志于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中庸》),诗与道完美结合,体现在绘画上,山水画再恰当不过了。苏轼因此有“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论断。而文人山水正是这种山水画的代表。韩振刚,就是这样一位当今画坛不可多得的山水画家。

  韩振刚,北京人,幼年在京西大山脚下,永定河畔度过。1991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北方温润的气候和家乡秀美的自然风光培养了韩振刚少年的情怀,北京深沉淳厚的文化积淀充实了他全方面的人格素养,使他作为当代少有的充满诗情的文人画家显得游刃有余,底气十足。

  韩振刚在早年本科、研究生学习阶段就打下了坚实的传统中国画笔墨基础。起初,他以工笔人物画在画坛崭露头角,受到关注;现在他仍以工笔人物画蜚声画坛。他立足传统,兼容并蓄。他绘画的主题是当代人物及其内心世界,充满了人文精神的关怀,讴歌生命自然之美,自然的和谐与静谧及洋溢其中的当代诗情。他处于当代文化语境多元化时代,面对世界众多思潮流派和中国画的多元形式,自觉进行着观念的转变,孜孜以求,进行着绘画语言的新探索。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韩振刚的写意山水画正体现了这种自然、通脱之美。他的山水画多取自然真景,构图一改传统山水画的“三远”布局,采用西方绘画甚至是摄影的透视取景方式,表现出空旷、娴静的气氛。春之生机,夏之清爽,秋之静寂沉雄,冬之荒寒萧索,都体现了东西绘画精神的共融而又不失一个东方人特有的审美视角下获取的生活之美,充满了无限的诗意!

  韩振刚的山水画,平和淡寂,娴静清新,可亲可善,真切感人,在现代喧嚣的都市生活中是一曲难得的轻音乐,给人以精神慰籍和休憩,使人们燥热的心灵得到可贵的一丝清凉。

  韩振刚的山水画,高朗清爽,自然通脱,充满崇尚自然的人格美。从韩振刚的山水画中,我们咀嚼到了清凉醇美的人生境致。如果说韩振刚的工笔重彩人物画是一种“错彩镂金”式的典雅美,那么,他的山水画就是“出水芙蓉”般的真率美。

  “风格即人”。艺术格调的高下取决于人格是否高尚。韩振刚为人平实谦和,与世无争,宽怀大度,真诚善良。他的秉性与他的绘画风格是一致的。南朝梁元帝萧绎在《山水松石格》中提出“格高而思逸”的理论。“格”不“高”“思”焉能“逸”?韩振刚山水画中的空间意识和虚灵境界,大有晋人风神。他的山水画得于自然,因此真切感人;构图色彩吸取西画之长,又不失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所以显得朴实清新,充满活力和生机。

  苏轼说:“余尝论书,以为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于诗亦然,……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侬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其论诗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他又说:“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苏轼所宣扬的这种“萧散简远”、“简古”、“淡泊”、“清新”“清丽”的文人画之境界正是受到庄子审美观的影响才产生的。韩振刚的写意山水画所蕴涵的审美理想正好和庄子、萧绎、苏轼等的审美思想相吻合。

  一个优秀的画家,总是在综合修养与多样文化陶冶中砺练自己的。山水显示出他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及高超的写实表现手法,使盈尺小品意趣盎然,笔精墨妙,充满抒情的诗意气息,体现的是画家自己对生活的由衷理解,以及把自己对生活诗意的捕捉与感受,转换为符号意向的提炼和笔墨表现方式,在诗意的前提下,在尊重生活原型中确立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抒情表现,以形态丰富的点线为主,敷色淡雅,使画面清新、明净、深远、辽阔,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也许是源于对色彩的钟爱和一往情深,也许是由于青年时代对于西画的学习或天性使然,韩振刚的作品总是有着艳丽的色彩、丰富的形式,艳而不媚,繁而不碎,画面效果丰富而厚重。

  画家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寻觅并发现诗情,善于在平凡的人和世界中攫取灵感,以平实、单纯的笔调抒写一种源于生命体验和感受的审美境界。正如维米尔,于平凡中见崇高。他始终在自己的作品中营造着一种生命之美。“生命的本质是自在”。韩振刚的绘画正是倾注了自己“解衣磐薄”式的对于生活和生命的热爱和感悟。通过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表现,韩振刚实现了从艺术表现的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而韩振刚的这种飞跃是通过意象表现完成的。

  画家笔下的工笔形象也不是生活真实的再现,而是经过了形式的高度提炼和概括,甚至是变形处理后的意象符号。这些符号化的人物、环境、色彩和块面,都具有一种精神层面的象征性,正如古埃及、巴比伦、高更的艺术,不仅表现了生命外在的美,还体现出了生命内在的文化内涵的无限丰富性。他实现了对于形的跨越。其实,无论是工笔人物还是写意山水,韩振刚的作品都是既有中国传统的线,又有西画或民间绘画的色彩因素。他以良好的艺术素质,敏锐的艺术感知力,睿智的把握与娴熟的技巧,特别是用诗意的眼光与感受方式,使作品形成了宁静、清新、纯净的艺术境界。

  人物,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流题材,而人物画,也直接孕育了中国的绘画美学。中国艺术始终以诗性为其美学特质,对人和自然的咏叹都体现为审美和抒情的特点。也正是这一点,使中国画艺术散发着永恒的光辉和令人动情的美感。韩振刚的作品正体现了这一美学特质。

  韩振刚是热爱生活的艺术家。对于苗族风土人情的深刻理解是他苗族系列作品产生的原动力。苗乡美丽的自然风光、人文画卷,朴实美丽的苗族姑娘,还有苗岭神秘的传说,不厌其繁的服装银饰,溪边洗衣妇女“咚咚哆,咚咚哆”的棒槌声,勤劳善良的苗族老乡,诱发了韩振刚的创作欲望,《清水丽人》等由此诞生。

  苗族系列作品是画家对苗乡难解的情结、多年的牵挂和向往以及游历的情思在笔下的延伸。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是多元的,什么都可以与国际接轨,唯独文化艺术不能。韩振刚的民族自信是作品的脊梁。

  艺术的生命在于发展,在于与时俱进。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古人讲“水墨为上”,“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因为水墨接近“道”。中国画以线为其主要特征,中国的线描也以其优美的形式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而绽放异彩,也产生过吴道子、李公麟、陈洪绶等彪炳千古的艺术大师。然而,这些在艺术百花齐放的今天仍嫌不足。西画以色彩见长,却又缺乏中国画的装饰美和抒情性。韩振刚是智慧的,他的画色线相容,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浑然天成。他在中国画线的基础上吸收了油画及民间美术的色彩因素,充分发挥现代材料之长,显得富丽华贵,尽美极妍,雍容典雅,耐人寻味,当今很少有人望其项背。

  艺术史表明,没有关注点的艺术是不会令人感动的,因为缺少人文关怀的艺术失去的是生命内涵,徒有苍白的表象,如果把题目抽掉,剩下的只是无意义的笔墨与符号的堆砌。韩振刚因为在作品中注入了自然的生机和生命活力,因为他对东西方艺术的广泛涉猎吸收和对美感的思考,使的他的作品温文尔雅,内蕴丰富,宁静含蓄,充满诗情。在形式、内容、笔墨和意象等方面都获得了充实,作品显得神完气足,气韵生动,张力饱满,在抒情之中给人以视觉愉悦和审美享受。

  美的追求永远没有止境。只有矢志不渝的求索者才能取得艺术的真谛。韩振刚正是这样的求索者,他用画笔勾画的是全新的诗意境界。

  ——发表于《水墨味》2008-4

作者:孙增波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