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画之道,技在其末。然笔端之墨,纸上之彩皆是画者之心。
李厚水墨之作,黑白最佳。道不离阴阳,李老笔墨之奇亦在能现阴阳之变。或以笔痕墨迹为实为阳,以云雾蒸腾为虚为阴;或以淡墨苍燥处为实为阳,以积墨浑厚处为虚为阴。实而能虚则活,虚而能实则生。阴阳者,显隐、虚实、苍润、断连、徐疾、轻重、疏密之谓也,笔法墨法尽在此阴阳变幻之中。笔有笔性,刚而能柔;墨有墨相,苍而能润。坚管虚心,柔毫爽健,故能摄万有于笔端。水墨相发,变化无穷,故能现诸奇于纸上。
李老常启后学,画法无非书法,画宜有笔有墨,虽墨法变幻无穷,然不离用笔。其超逸处,力在腕而不在毫,故能飘逸而不滑浮,举轻若重。其浑厚处,力透纸背而呈屋漏痕之象。如金文之朴重,积点成画。书法用笔,最为关键。若学画之人,不通书法,则笔无正气。涂泽描摹,浮色满纸,则墨无雅韵。
中国画以墨为主,辅之以彩。墨分五色,可幻化万有之形,得阴阳变化之奇。墨相有亏,色不能补。李老用色之老辣不逊于墨,亦以色韵而显传统水墨之变法。无论用墨与色,挥洒之中见笔法精勤之功,自在之处得于用色审慎之思。 笔不枉下,下必有由,墨不虚着,着必循法,色不徒用,用必增益其神韵。积墨千层,取其华滋,惜色如金,得其灵动。破墨得法,变幻显隐生机顿生。焦墨独运,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笔不轻出,墨不枉下,此笔墨之信也。
笔墨不经数十寒暑不能精熟,画境不通诸艺难臻其妙。李老自幼深得世家言传身教,研习用笔,寒暑不辍,修炼运墨,春秋不移,不事攀附,不求闻达。李厚虽事意象水墨数十载,然世人识之者不多。贫而能安,困而能居,世人毁誉,不动于心,常怀赤子之“真”。因其“真”而不事攀附,故不入时流,不为同道认可,不为世人称誉;因其“真”,不事包装,故无以自显其艺其名;因其“真”,不追时流风尚,而成自体。老子:“大智若愚”之言,于寂寞画道,于笔墨工夫,于修心养性,实为真实性相。名利或可因缘骤得,静心实是终身难求。有大智者为大器,而“大器晚成”。
李老之画境虽得中华精神之精髓,然国人常逐名而舍实,不得其妙。周游列国之际,竟得境外友人笑谈于李先生画作中见大千世界,能见所想之物、所幻之境。何能尔?虽以目览画卷,但实为心阅之。所际会者,亦为画者提笔之心,观者临卷之情。唯以静笃之心,观万物之变,舍其形而得其神,得外境之雅韵。墨相显出人的心理层次,墨相无非心相也,然不离物象;墨相无非物象也,然不离心相。心静则笔净,笔净则墨清,墨清则气韵自生,随心所欲。点线之间,浓淡相破,枯润相济,如层峦叠现,烟云翻涌,得万物于笔端,又无相之界限,更舍国界语言之别,使人观之,得物我两忘之禅意。
作者:袁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