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引向死亡的蜜糖

  如果我告诉你,死亡是甜蜜的,你相信吗?

  这样的感觉,就像是面对一个巨大而不可知的黑洞,黑洞深处传来幽微的歌,迷醉的声波透过耳膜充满你体内,使你竟然能够克服内心的恐惧,头也不回地执意向前。哪怕在这温柔的吸引里,你隐隐感知到前方无可名状的危险。

  但你却无法停止想要继续往前的脚步。

  假如你相信了我的设想,便会同我一样,掉入栗子用画笔所营造的幻觉。

  某种意义上而言,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在制造幻觉,是为了将我们从日常的琐碎中抽离,引至更有意义的状态上去。

  而栗子为我们编织的幻觉,不仅模糊了我们对事物惯常的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揭示出一种新的观看方式。在此之前,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享受着绘画由视觉至心灵带来的震颤,却不常调动起其他的感官来参与这共振。

  栗子在自己的作品里,实现了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恶之花》中所重要论述的通感。

  你几乎都能闻到那来自她作品里森林秘境的气味,是一种古老枯木所散发的冷香,夹杂着夜幕将垂的露气;这种湿冷的气息迅速将你包围,在生理上带来微微颤栗,令你拥有了真切的体感;而这些作品,又无处不在地萦绕着一种充满生命威胁又引人入胜的轰鸣。轰鸣越是振聋发聩,越是表现得沉默如死寂。

  这个由画面所发出的声音,被栗子亲切地称之为,《160分贝》。

  160分贝,既是人体耳膜能够承受的最大极限,也是F1全速发动时所能产生的引擎声浪制高点。栗子的外表与这危险的临界点相离甚远。你很难想象面前这个模样甜美,举止妩媚的姑娘,是如何在某个夏日,驾驶着一辆租来的赛车,在德国的赛道上开足210码进行飞驰。她兴奋地向我描述着当时的感觉:那失重的状态非常刺激,几近失控的速度,好像随时会将整个人撕碎。

  人们都喜欢充满矛盾与神秘感的事物,于是,说着这样话的栗子,成为我一直想要透过表象去深入了解的人。我想剥开糖果的外衣,看看里面有着怎样的毒液。就像我一直很想走进她画面中的森林,去探知藏匿在深处的罪恶与秘密。

  在层层潜入栗子的作品之前,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解读线索,那就是空间。无论是《迷失》系列里用远近关系所勾勒出的多层次空间,《第五类森林》里放射状线条所构成的虚拟空间,还是《160分贝》里更为具象的立体空间,空间从开放式的广袤境域,演变为越来越狭小密闭的所在。随着空间的形式越来越逼仄,情感共鸣开始被无限地提纯与扩大。

  《160分贝》这个系列里,一只形如美洲狮的动物,自具象的四维空间朝你步步逼近。之所以在我看来是"四维"而非"三维",是因为其中明显流动着的时间。这时间攸关性命,但凡有那么一秒的闪神,你便极有可能成为对方的腹中之物。此般的紧张对峙,让空间成其为动态。

  画面里的凶兽越过了审美所限定的安全距离,那么近地与你僵持,你几乎能听到它缓慢而沉重的呼吸自你的耳边起伏。这细微的呼吸,在此时成了决定生死的可怖声响。于是,生理的不适,开始引起内心出自本能的恐慌。

  你相信了自己肉眼所看到的,便是相信了栗子用视觉制造的假象。

  栗子看似为你描绘出一幅兽图,实际上,是用局促的空间将你逼到死角,让你不得不面对一扇再真实不过的镜子。你是否想过,这个空间便是你精神世界的投射,镜中那只看似充满攻击的凶兽,其实就住在你内心深处。你不愿意承认,更为危险的敌人,正是自我。

  波德莱尔认为,现实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的表象的,即物质的现实;另一种,是精神的内在的。内在的现实,才是宇宙起源的基因。栗子用虚构的图景,开启的正是这样一扇直抵精神领域的大门。她所指的生理承受极限的160分贝,在我看来,也恰恰是人性深处真实又晦暗的声音。

  栗子的艺术作品受西方古典文学及巴洛克艺术的影响极深,这样的影响在前两年的作品里体现得尤为淋漓。在叵测的森林秘境里,散落着的是残破的石膏像与性别暧昧的人形,石膏像大多取材自西方经典雕塑,在这里被栗子打破后重新运用。作品的系列命名为《迷失》,栗子没有选择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庞大的叙述,而是从一种微观的个人情感体验进行切入。精神上的无所依附,被她呈现于画面上,便是经典肖像所代表着的高贵灵魂的受遗弃,便是性别暧昧的人形那难以排遣的寂寞。画面里流露出的虚空、无助、迷惘、困顿的气息,何尝不是"迷失"最准确的诠释?

  到了《第五类森林》,光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重要的识别符号。一道道未知光源的光束,成为画面中唯一的暖色调。人是逐光的动物,不由自主地,便会被这未知的光吸引,从而步入那线条所构成的异度空间里去。森林本身就密布着杀戮与罪恶,而它也是秘密的聚集地,任你有矫健的脚步与非凡的胆识,也无法真正掌握任何一整座森林。就像你无法完全参透一个人的内心。于是,森林在这里成为内心世界的一种隐喻,它用迤逦的奇观来引你神往,却又用茂密的丛林来粉饰真相,每个人都可以在这样的景象前,一次又一次地,与不同的自己相遇。

  在栗子的绘画哲学里,没有明显的善恶分界。就像她的作品里,亦没有具体时代背景与人物的交代,甚至连性别与性向的边界,都模糊不可辨识。这种接纳包容的心态,使她能够敏感地察觉并温柔地体谅任何一个群体的痛苦,不管是同性之爱,是现代人难以避免的情感冰冷,还是无信仰人群的愚昧与蛮荒……在栗子标志性的深重色调下,这充满悲剧式的表述,是那么致命却又让人欲罢不能。这种矛盾的心境里,你甚至能感到一丝的自怜,这自怜,正是源于艺术家对时代共同体验的捕捉与体恤。

  我与栗子相识于今年年初的写生之旅,曾在梨花环绕的金川听过她的歌,酷似邓丽君的声线,浅唱出缱绻的情意。在场的男艺术家纷纷表示,这样的嗓音,真能把人骨头都给唱酥了。我在想,塞壬飘渺于海上的歌声,大概也就是这样吧?

  三月的金川,艺术家们都在画着胜雪的梨花,只有栗子剑走偏锋地默写着核桃树,仍然是深灰色的调子,看起来与现实场景的唯美没有任何关联。但就她热情的为人与作品间形成的巨大反差,让彼时作为随行作家参与记录艺术家创作行记的我,开始对栗子有了格外的关注。

  晚上同住一间酒店,她会很神秘地告诉我自己能够通灵,并且由于电梯停错楼层,她明显感觉到了八楼有不甚吉祥的东西。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并不像在故弄玄虚。直到不久前的七月她打来的一个电话,才成为我心里,对她具有非凡第六感这件事的一个不算严谨的佐证。

  平常我们通话并不频繁,那天,突然接到她来自北京的电话,连通后没有半句寒暄,她便直切主题,告诉我头晕得厉害,感觉要发生地震了,并且是来自西南边。我将信将疑地等着验证她的话,在晚间的新闻里,果然收到甘肃6.6级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的时间,距离她拨给我电话之后不到十分钟。

  我不是一位无神论者,因此我相信栗子所感知到的世界,以及她感知世界的方式。

  另一件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事,是今年八月,栗子去意大利筹备自己的展览时,在亚得里亚海的一次夜泳。深夜的海,是许多本地人都不敢前往的,无尽的黑色与天际连成一片,很有可能在夜幕中将你吞噬。栗子只是随着心性,便只身潜入了这一望无际的海洋。一股股汹涌的潮汐,将她自岸边向海的深处越推越远。

  栗子说,被冰冷的海水环绕,就像是一个男人紧紧地拥你入怀。那个时刻,我感到海是有生命的,水里也有着水鬼,拼命地要将你往海的中心吸。你几乎都要迷恋上那种感觉了,但我知道,我始终会、我也有能力,游回到岸边。

  这就是栗子。用她浪漫优美的脉动,为我们带来的精神激荡。

  现在我告诉你,死亡是甜蜜的,你相信吗?

陈又 2013年8月31日于上海浦东

作者:陈又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