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勤奋地探求

  艺术家都梦想全身是手,抓住大自然的诗魂,社会生活本质,传统文化精髓,西方艺术史上健康向上的审美内容,溶入自身的气质感受,变上述“桑叶”为个性化的丝,织成民族的时代的画卷,能经久不灭地闪出真善美的光与力。

  尹默是有理想、有潜力、又敢于在否定自我中熔铸新我的画家。他还没有达到前边说的妙境,却在勤奋地追求着,我不能说每次求索都成功,而成功的消息,就在胜不喜败不忧的恒温中。

  尹默画得很苦,有时一天十七小时伏案,不能自休;有时沐雨披霞独行于崇山、大漠、深壑、林海,让童心得到复生,从自然的仪态万方咀嚼自我的渺小,生命与创造的狂喜,客体与主观互相发现、验证、补充,饱饮利己不损人的幸福!有时十天半月不成一图,于是徘徊月下、花间、小巷、桥上,捧书面壁,努力揭开笼罩在意识中的一层雾之帘,他也时而闯进孙其峰、王文芳等先生的画室,诉说原地踏步的烦恼,在老师的点化棒喝开示的契机中渐悟或顿悟,便一咬牙上了台阶。

  他的画“两极分化”,山水趋于繁丰,竭力揭示北国大地阳刚之美,广漠、博大、深厚、汪涵,尽管笔常常给构思的目标打折扣,开玩笑,前哲也在所难免。这些画家积着表现对象并不拥挤,总有给我们呼吸畅通的空间,(老实说离空灵还有一段路走!)景象也不是客体的重复,而是被他情绪强化过的带有意象的形象。(这种诗意化的寻求也是无极的,尹默当然有深化余地,吹捧很无聊!)他的花鸟画则力求简练、运线为主,融书入画,色、勒、砍、皴、擦,有时还用点丙烯颜料,放松神经任腕听之,常常把主要“角色”挤到“舞台”边缘,以保证留白空旷寥廓。用写的方式,直抒胸臆,总想通过畅达的气流、活脱的造型,表现生活的情、理、趣,轻松又有点回味。他还想把客体人格化,对画如对畅怀、坦荡、潇洒的高士哲人,萧散淡逸。山水中一些大块白色,也有此意。我不是说他已超脱名利之外,只是不刻意去找也不拒绝而已,向往超脱恰好是超脱不了的证明。

  展览、出画册,都不是作者对这些作品沾沾自喜,而是用微笑告别往昔,总结昨日,征求意见,更无留恋地从新起点上轻装前进。需要文字帮忙的“画”,陶醉于旧作的画家都是在死巷入口处踯踟,尹默不是那样短视的艺术家。对他,我寄以希望,相信他也不会辜负大地和父老姐妹的哺育。拙文仅仅是他昨天与今天之间的一个小小的标记,比我懂画的人是太多了。

写于1995年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画评论家,鉴赏家,美术理论家)

作者:柯文辉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