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14 08:21
原标题:斯库利:《道德经》给我指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内,观众认真观看肖恩·斯库利的抽象画作。
已故著名哲学家、艺术批评家阿瑟·丹托评价他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曾受邀在超过150个世界和地区的顶级博物馆、艺术机构展览,并被永久收藏作品。他就是著名抽象艺术大师肖恩·斯库利。昨天,“随心而行:肖恩·斯库利艺术展,1964-2014 伦敦|纽约”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开展。
作为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的艺术项目之一,首次来京的此次回顾展为参观者提供了一次亲近斯库利原作的难得机会。展览涵盖他在半个世纪里各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包括油画、色粉笔、素描、摄影等,共计一百多件作品。这些展品由欧美重要博物馆、画廊和私人收藏提供。
现年70岁的肖恩·斯库利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1975年移民美国。他和中国文化有超过20年的“交往”。据此次展览策展人菲利普·多德介绍,斯库利迷恋中国功夫,25年里都在练习那些招式,而且,他还认真研读过中国的禅学、老子的《道德经》。斯库利自己也说:“《道德经》给予我指引,也让我的绘画更有力量。”他从中国文化里获得的最深体会是,认准了的事情就要集中全力出手,不能拖泥带水、犹犹豫豫,“就像作画,如果开始,那就表示我已经做好准备了。”
在美术馆三楼主展厅,展出的是斯库利自1960年代以来的部分标志性作品,包括8米长的大幅面绘画《夜与日》、1980年代颠覆极少主义陈规的名作《后与前》,以及他受中国之行启发,于去年完成的大型雕塑作品《中国堆砌》。这件作品长15.24米,宽6.1米,高3.66米。“此前我曾用石头作为材料创作过一件类似作品,颇具神奇色彩,考虑到展厅地板的承重能力,这次改为了木制品,在减轻重量的同时为作品增添了灵活性,透出一种活泼感。”斯库利解释说。
四楼展厅展示的是斯库利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的《光之壁》系列,这些作品曾以个展形式在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等世界美术馆巡展。如果再加上展厅里的“英格兰系列”“美国系列”,参观者可以一窥西方抽象艺术发展脉络。
不过,斯库利早期创作并不是抽象画,而是以肖像为代表的具象绘画,而他转变的理由很简单:抽象画更加普世化,可以超越形象的限制。在他看来,在不懂中文的西方人眼里,中国的书法展现的就是一种抽象美。对中国画,他也有自己的理解:“它们看起来很谦逊,甚至是柔弱,但其实蕴含着一种巨大力量。”他认为自己和中国的“天人合一”最接近的一点是,他喜欢从大自然里寻找色彩和活力,希望人们从那些作品里读出情感和力量。
至于不少人提及抽象画难懂的问题,斯库利有些不能认同,事实上他的画在美国就很受小孩子喜欢,“他们认为简单易懂。”他说,估计是孩子们的感官认识超越了工具理性,“不用去分析什么,凭借敏锐的直觉去感受,就好了。”
或许正是这种倚重感性的认知,让斯库利与同为爱尔兰裔的著名戏剧家塞谬尔·贝克特、U2乐队主唱波诺交情颇深。波诺形容斯库利的作品“有着音乐作品般的诗意”。本次展览也辟出专门区域展示斯库利与他同时代的艺术、音乐、文学、戏剧、电影、建筑等领域的跨界互动。
来源:中国经济网书画频道-艺术市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