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丁绍光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开始尝试了极具冒险性的商业操作方法——仿真印刷。
他向顾客保证一年后其作品可以增值百分之二十,否则连本带利退给顾客。
……等待丁绍光的是破产负债。
重彩画的辉煌岁月
回溯云南重彩画的发展历史,不能不提到它的研创人丁绍光,因为丁绍光的成功与重彩画的辉煌是无法分开的。上世纪80年代,云南画家丁绍光、蒋铁峰等人举办了一个画展,他们的名字与他们创作的重彩画作品从此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1982年,丁绍光移居美国之后,他的经纪人给他进行了商业包装,将云南重彩画推向全世界。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的刘涌老师风趣地说:“在东京银座,索尼的广告牌有多大,丁绍光的广告就有多大。”当时在西方权贵的客厅里能有一幅充满中国元素的绘画,是种时尚。所以,云南重彩画很快进入了西方人的视线,当时上流社会的权贵也纷纷以收藏丁绍光的画作为荣。
刘涌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也在进行重彩画创作。他认为云南重彩画一度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的成功,就在于画作展示给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人们一种既亲切又神秘的美感。其亲切之处在于这些画作流溢着该国度民族文化的沉积和表象,以及人类共同的人性之美;而神秘之处就在于画面把中华民族内在美的东西表现出来,并上升到文化的层面来表现。
丁绍光先后在世界各国举办了1000余场个人画展,其作品在全球1500家画廊中都有销售,作品收藏更是遍及40余个国家与地区。丁绍光因此而成为名噪一时的大画家,而重彩画也因为丁绍光红遍大江南北。
急功近利导致衰落
刘涌感叹重彩画取得的辉煌是前所未有的,而也正是它辉煌的商业化运作使重彩画走上“悲剧”道路。丁绍光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开始尝试了极具冒险性的商业操作方法——仿真印刷。丁绍光的每幅原作可以通过当时美国先进的印刷技术仿制出300到500幅,其仿真度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每幅售价可高达3000美元。但重彩画在国外热销的另外一个原因来自丁绍光的承诺,他向顾客保证一年后其作品可以增值百分之二十,否则连本带利退给顾客。此言一出,丁绍光的作品被买家疯抢。百分之二十,只要做生意的人都知道,在短短的一年时间,这是无法达到的数字,等待丁绍光的是破产负债。
而重彩画的衰落还有另一层原因,因为当时的重彩画市场很火,云南许多艺术专业的人都纷纷拿起画笔开始创作重彩画,画商见画就收,价格低至20、30元一张。一时间出现了大量仿品,重彩画市场秩序混乱不堪。
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专业发展部主任刘晓指出,艺术市场分为大众市场、学术市场、专业市场,云南重彩画当时在大众市场的发展可谓独领风骚,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并未更好的兼顾其它两个市场。
“在市场运作中太急功近利,最终导致功亏一篑。”刘涌老师认为云南重彩画的衰落归根结底还是商业运作的方法不对。
正确定位才能再赢生机
继丁绍光衰落之后,重彩画在画坛仿佛销声匿迹,而在旅游市场,重彩画却热闹起来,红酒标识、丽江皮画,都印着这美丽的、名叫重彩画的东西。
在昆明知名度较高的文达画廊的经理介绍,现在很多人买重彩画主要是用做室内装饰画,重彩画的代表画家蒋德芳,他的作品售价大概在每张12000元,销量还不错。
刘涌认为,旅游商品市场的装饰画,才是重彩画的定位,才可能会经久不衰。在高档的宾馆、酒店、酒吧或居家,挂上一两幅具有浓郁云南民族风情的重彩画,往往给人一种高雅、别致的感觉,其观赏价值是其它工艺品无可比拟的。“重彩画对云南本土来说是一个宝贝,就像杨丽萍的作品,带有标志性的地域特征。”
“专业画廊和艺术经纪人的缺乏是云南重彩画走向市场的最大瓶颈。”刘晓反复强调云南的画家太缺乏市场的推动。在昆明,专业画廊只有两三家,用文达画廊经理的话来说就是“小本买卖”。
“无法为艺术家提供一个悉心创作的平台,无论从艺术本身还是艺术的市场而言都是最大的损失。”
刘晓希望人们能够关注文化、关注艺术,艺术的宣传除了需要政府,也需要资本的推动。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