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论以书入画》——巴蜀诗书画讲坛戴卫先生艺术讲座圆满举行

  2016年3月1日(星期二)下午,著名画家、四川省诗书画院名誉院长戴卫先生在“巴蜀诗书画讲坛”,为200余名本院研修班学员和书画爱好者做了题为《论以书入画》的精彩讲座,受到听众热烈欢迎。

  戴卫先生一开讲,即提纲挈领地强调“回望传统”“以书入画”的重要性,饱含深情地回顾了自己从二十来岁以来各个阶段临习书法的经历,语重心长地介绍自己近十几年来也毫不懈怠,将大量临摹经典法帖作为“花甲功课”和“七十补遗”理念和经验。他说,书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文人别具一格的“敲门砖”,习书就是“练心”和“修身”。书法与绘画有不少共同特点,书画同源。从绘画材料上划分,中国画属于毛笔画。尽管近现代以来,书写工具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纯粹的书画艺术中仍为不能丢弃的重要表现工具;中国书画都是“功夫型”的,书法、金石的修养改变和丰富了绘画语言的形式。他回忆了李可染先生当年告诫自己“要研究线条质感”“要加强基本功”“基本功不等于上台表演”,以及黄胄先生晚年与其通信,多谈加强书法学习的往事,认为黄胄等老一辈的艺术大师,是不同凡响的“以书入画”的当代典范。

  戴卫先生临帖作品之一

  戴卫先生临帖作品之二

  戴卫先生临帖作品之三

  他通过高清大屏幕,以自己近年来的“扇面系列”“西昌写生”“西藏写生”“印度写生”“柬埔寨写生”等国画精品为例,精彩讲述书法笔墨的运化,畅谈“回望传统”“以书入画”的实践经验与感悟。

  戴卫《老子造像》

  戴卫《西昌写生·邛海湿地》

  戴卫《新德里青年》

  戴卫《恒河之晨》

  最后,在回答听众提问中,他强调中国画没有“写生”和“创作”之分,要注重“形神兼备”;指出书与画在纸笔选择上的不同,介绍了以书入画的用笔技巧;叮嘱广大中青年艺友,要拓展眼光,切实深入地融入传统经典,不能拘泥于孤陋与偏执,沿着书画艺术的正途迈进。

  戴卫先生的讲座充满激情、鞭辟入里、语重心长、精彩叠现,他壮心不已、勇猛精进,弘扬祖国优秀文化艺术传统、再创高峰的艺术精神与风范,使广大书画学员和艺术爱好者深受感动和启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