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5-13 21:01
丝绸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把中国的文化,商贸等转递到了欧洲,对于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中国也为誉为“丝国”。中国丝绸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至今饮誉全世界。
发展到当代的丝绸,如何再现昔日的辉煌;在当今的社会中,丝绸如何对于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国力影响下,丝绸如何一如既往走在世界舞台上。5月18日苏州丝绸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苏州丝绸博物馆邀请了五位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试图通过他们作品对于丝绸的理解,来解答上述的问题。
▲ 谷文达 《立夏》
▲ 计文于 《圣山不远》
苏州丝绸博物馆曾是明清显赫一时的苏州织造府的所在地,更是展陈和记录了近代丝绸工业的发展史。以往的织造技艺,图案花样,成为本次展览的灵感源。本次展览用更为艺术的手法,请艺术家独身定制,或抽象,或诙谐,或叙事,或浪漫,或夸张,用不同的表情来呈现丝绸艺术的多面性,以达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此为展览主题“丝境”的由来。
▲ 梁绍基 《蚕潺潺》
▲ 汪一舟 《高山》
有别于以往丝绸展览的平面化表达,本次展览更多的是立体空间的表达,丝绸成为非常好的媒介。梁绍基的“蚕潺潺”用影像和立体装置的手法,叙述了蚕微观世界的一年四季;谷文达的“二十四节气”用蚕茧屋和缂丝现场表演的手法,强调了当下织造工艺的重要性和传承性;张恩利用夸张的手法和油画技法,给传统中的“花样”赋予了当代性;计文于和朱卫兵的“圣山不远”用布雕的手法,诙谐地把丝绸和当下生活联系起来,引人深思;汪一舟是一位有“禅型”的艺术家,遵循“少既多”的原则,在本次展览中他试图用柔软的丝绸浪漫地表现厚重的高山,用至柔表现至刚。
▲ 张恩利 《编织》
▲ 张恩利 《花边》
▲ 张恩利 《花边2》
本次艺术展览作为新馆开馆的一道盛宴,给予观众耳目一新的展览方式,让丝绸作为艺术媒介而非功能性的材料被观众所认可。此抛砖引玉之说,也能引起商业空间,艺术机构,文化传媒,乃至丝绸类企业的兴趣和重视。
来源:凤凰网艺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