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丝境-与当代艺术共舞:苏州丝绸博物馆新馆开馆

2016-05-13 21:01

  丝绸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把中国的文化,商贸等转递到了欧洲,对于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中国也为誉为“丝国”。中国丝绸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至今饮誉全世界。

  发展到当代的丝绸,如何再现昔日的辉煌;在当今的社会中,丝绸如何对于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国力影响下,丝绸如何一如既往走在世界舞台上。5月18日苏州丝绸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苏州丝绸博物馆邀请了五位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试图通过他们作品对于丝绸的理解,来解答上述的问题。

  ▲ 谷文达 《立夏》

  ▲ 计文于 《圣山不远》

  苏州丝绸博物馆曾是明清显赫一时的苏州织造府的所在地,更是展陈和记录了近代丝绸工业的发展史。以往的织造技艺,图案花样,成为本次展览的灵感源。本次展览用更为艺术的手法,请艺术家独身定制,或抽象,或诙谐,或叙事,或浪漫,或夸张,用不同的表情来呈现丝绸艺术的多面性,以达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此为展览主题“丝境”的由来。

  ▲ 梁绍基 《蚕潺潺》

  ▲ 汪一舟 《高山》

  有别于以往丝绸展览的平面化表达,本次展览更多的是立体空间的表达,丝绸成为非常好的媒介。梁绍基的“蚕潺潺”用影像和立体装置的手法,叙述了蚕微观世界的一年四季;谷文达的“二十四节气”用蚕茧屋和缂丝现场表演的手法,强调了当下织造工艺的重要性和传承性;张恩利用夸张的手法和油画技法,给传统中的“花样”赋予了当代性;计文于和朱卫兵的“圣山不远”用布雕的手法,诙谐地把丝绸和当下生活联系起来,引人深思;汪一舟是一位有“禅型”的艺术家,遵循“少既多”的原则,在本次展览中他试图用柔软的丝绸浪漫地表现厚重的高山,用至柔表现至刚。

  ▲ 张恩利 《编织》

  ▲ 张恩利 《花边》

  ▲ 张恩利 《花边2》

  本次艺术展览作为新馆开馆的一道盛宴,给予观众耳目一新的展览方式,让丝绸作为艺术媒介而非功能性的材料被观众所认可。此抛砖引玉之说,也能引起商业空间,艺术机构,文化传媒,乃至丝绸类企业的兴趣和重视。

来源:凤凰网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