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7-03 11:29
史国威:过四姑娘山 海报
史国威个展:过四姑娘山
策展人:庄辉
展览时间:2016 年 07 月 09日 - 08月 21 日
开幕时间:07月 09日,18:00 - 22:00
地点:魔金石空间
史国威作品《汗水之旗》
脑洞大开的时候艺术家会通过眼球摄录那些自认为有趣的图像,并将信息存储在记忆的“芯片”上。这种持续的累积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甄别、取舍、叠加及强化图像认知的过程。
2013年开始,艺术家史国威在他的新作《汗水之旗》的创作中,尝试应用散点透视取景的拍摄方法,在画面上营造出了一个可被阅读并富有动感的图像。之后在《稀薄的压力》等一系列作品中,无论是面对“四姑娘山”的峰峦、密林,还是艺术家身边的一景一物,都延用了类似的拍摄手法。由于不设计主体,不强调结构关系,这些被拍摄的对象在画面中更显得日常和从容。
史国威曾就读于德国多特蒙德(Fachhochschule Dortmund)高等摄影学院。在他的毕业创作中,艺术家从父辈留下的手绘染色照片中得到启发。他通过柯达C-print洗印技术,先将黑白影像洗印在相纸上,作为一件作品的“底色”,最终艺术家用手绘的方式来完成。这项传统的手工技艺在百余年来的黑白摄影历史中,重现了大众的“美”感。摄影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公认为是“对客观事物的再现”,顺从这个理念的发展,今天摄影技术似乎已经到达了无所不能的地步。史国威本人用自己的作品挑战了这一观点——“肉眼对色彩的感知远超过镜头。彩色照片所获得的色彩也远没有自然丰富,并且显得苍白无力。相反通过大脑对拍摄场景的回忆,用认为合适的颜色调和出当时的情景,这样才能更加生动和准确。”
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在流行的国际趣味中被夹带而至,传统的如绘画、雕塑、摄影等门类的艺术被迫走向边缘。在面对突变的国际语境时,那些曾经让人们迷恋的手工和技术门类的艺术该如何变通,如何应对?除了“有观念的艺术”之外我们还能够干些什么?史国威作品中的坚守可作为对这一问题的应答。
史国威作品《稀薄的压力》
关于艺术家:
史国威,出生于1977年,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曾就读于德国多特蒙德高等摄影学院。
重要展览包括:Don’t shoot the painter,米兰当代艺术博物馆,米兰,意大利(2015);民间的力量,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中国(2015);The bright eye of the universe,Sundaram Tagore Gallery,纽约,美国(2015);“新身份”德中文化交流会,柏林,德国(2014);中国制造,伦敦,英国(2013);第六届成都双年展,成都,中国(2013);波普狂热,瑞银集团UBS艺术藏品展,香港艺术中心,香港(2012);中国-记忆与想象,Albemarle Gallery,伦敦,英国(2011),Diplom Arbeiten Ausstellung多特蒙德摄影作品展,德国(2006)
来源:新浪收藏影像艺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