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学习市场化思维
高桥古镇感受海派工匠精神
本次课程,研修班一行前往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和高桥古镇参观考察,聆听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营运总监何百明分享“艺术的工匠精神”。通过跨界调研汲取创作灵感,探讨非遗产品应如何走向市场,适应市场。
1月9日,“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徽州雕刻研修班”开班第十六天上午,传承人群学员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非遗研修主管闵杰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下午,研修班学员前往高桥古镇,观摩高桥绒绣馆、高桥人家陈列馆等地,感受海派非遗技艺,开拓眼界,体会工匠精神。
了解艺术品交易市场新锐设计激发灵感
上午,学员们到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森兰国际展示交易厅,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并简单了解艺术品交易流程。展厅的一楼和二楼均为展览区域,展出了瓷器、中国画、雕塑、油画、苏式古建筑等展品。适逢2017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期间,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作为艺术展分会场,共展出来自全国九大美院、30多所艺术院校的1100件优秀作品。展厅内的珍贵藏品,国内新生代艺术家们的绘画、雕塑作品,为雕刻传承人群学员带来新鲜的创作理念,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启发灵感。
“徽州雕刻”研修班传承人群学员考察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并合影留念
传承人群学员参观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内雕刻展品
从“艺术的工匠精神”感悟传承与创新
随后,学员们在二楼会议厅,聆听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营运总监何百明的讲座。首先,何总监简单介绍了交易中心展厅的运营模式及主要业务,包括文创产品开发、针对国内外各类艺术机构的服务等。他提到,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作为艺术品流通的大通道,从2013年至2017年艺术品进出口贸易额已逾200亿元。接着,何总监以“艺术的工匠精神”为题,分别从“传承能力、创新能力、跨界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五个模块,与学员们交流了他对非遗传承与创新的看法。何总监认为,非遗传承人群学员的首要任务,是传承老一辈的技艺、精神以及他们个性化的工艺技法。当然在传承好前辈优秀技艺的同时,创新十分关键。“齐白石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传承人群学员要敢于创新和跨界,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采纳对自己有用的精华,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背景和人生阅历,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
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营运总监何百明讲解“艺术的工匠精神”
对于“传承人群学员应如何走向市场,适应市场?”,何总监认为,可以从项目和产品两方面进行思考。徽州雕刻技艺是否开拓传统雕刻相关行业之外的销售渠道?他提到了主打“复兴中华园林之美”的上海顶级别墅区“桃花源”,这一高档住宅区内就运用到传统徽州雕刻技艺。除了和房地产业的合作,与类似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这样的大平台合作进行作品的展览展示,也是推动传统技艺走向市场的途径。在产品开发方面,何总监认为除了传统的高端线,还可以开发中端线、低端线,使非遗走入寻常百姓家。他提出“将非遗大师的工艺与艺术家的原创结合”的产品创新思路,得到了在场传承人群学员的赞同。
访高桥古镇体味海派非遗
下午,学员们在交易中心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上海浦东高桥古镇非遗项目——高桥绒绣馆、高桥人家陈列馆、钱慧安纪念馆等地,感受高桥古镇传统建筑风格,品味海派文化。绒绣源于欧洲,但自从19世纪传入中国后,经过一百年的发展,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桥是中国绒绣的发源地之一,“高桥绒绣”现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高桥镇政府斥巨资设立高桥绒绣馆,皆在保护和传承绒绣这门技艺,促进绒绣市场发展。“高桥人家陈列馆”位于凌氏民宅,建造于1918年,是五开间三进深的中式庭院,门窗、廊檐、家具雕饰精美,展示了高桥历史文化底蕴和民俗文化,见证了高桥镇与上海市同步发展的历史。徽雕传承人群学员跨界考察海派非遗技艺与传统文化,开拓眼界之余,对于不同非遗技艺间的融合也有了自己的思考。
传承人群学员参观三峡石画艺术馆并合影留念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