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导语:从2022年1月起,雅昌艺术网与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CMAA)联合推荐中国当代艺术展览,以月度名单方式,对优秀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进行推荐。多年来,北京大学CMAA以学术机构的身份,持续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的活动和文献,并以《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及年鉴展的方式进行推荐和总结;雅昌艺术网则从艺术媒体的角度持续跟踪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和重要事件,并以月度榜单、AAC艺术中国奖项等方式进行发布。双方对中国当代艺术展览进行月度讨论并联合推荐展览,以期能从学术研究与媒体观察的角度共同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推荐当代艺术的优秀展览。本期推荐的2022年12月展览,共推荐10场展览,按开展时间排序。
雅昌 × 北京大学CMAA2022年12月当代艺术展览推荐
一.
展览名称:何迟个人项目“故居”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9日——未知
展览地点:外交公寓12号
艺术家 何迟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12月9日,外交公寓12号推出何迟个人项目“故居”,项目邀约参观,仅接待外籍人士。
此次展览借由诗歌的形式,细数了艺术家多年在北京漂泊的生活。随着拆迁往城市边缘推进,艺术家也在北京周边不断地搬迁。每一次离开,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便成了“故居”。多年来,艺术家不断奔波迁徙,遗留下了不少“故居”。最终,艺术家不再以物理的居住点为自己的故居,而将故居藏在了心里。
墙面上的“地图”是艺术家何迟随机雕刻创作的,并非真实的地图,展览现场
被雕刻的粉尘覆盖的展览现场
被雕刻的粉尘覆盖的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何迟以诗性行动和概念创造为核心,作品不拘一格,跨越诗歌、行为、装置、雕塑、录像、摄影、绘画、书法、策展等各种方式和媒介,往往使普通的物品、方便的材料、传统的对象、日常的生活激发出照亮自体的光辉。他立足于反复无常的时代背井离乡的个人具体独特的生存感觉和生命体验,考察清理自身赖以生活难以脱离的母语世界,探索华人族群华人文化如何面对人类的各种当代问题和文明危机,以及个体如何革命,个人如何发明和参与共同体的创造性建构的可能。
二.
展览名称:胡庆雁个展“2023”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10日至2023年2月26日
展览地点:麦勒画廊
胡庆雁,《蔬果店I》,2022,大理石,尺寸可变(9件,每件31 × 53.5 × 37 cm)
胡庆雁,《蔬果店I》,2022,局部
胡庆雁,《Where is the art》, 2022,大理石,油画颜料,74.5 x 85 x 4 cm
12月10日,麦勒画廊推出胡庆雁最新个展“2023”。展览集中呈现胡庆雁的最新创作,共28件。展览也是艺术家对造型、媒介以及复制、转换所进行的持续而深入的探索。在延续艺术家“空”与“实”这一主题的同时,尤其将对周遭现实的所见所感以一种强烈而个人的方式予以介入性呈现。
此次展览是继2015年个展“永垂不朽”,2018年个展“空洞的,多余的”之后,艺术家在画廊的北京空间举办的第三次个展。
伴随着经济和疫情的起伏,戏剧性的现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真实上演。胡庆雁此次特意选择了冰冷、中性而又静穆的大理石作为整个展览所有作品的唯一创作材料。艺术家的创作物除却对雕塑内部问题的讨论,更是将我们引入对社会、哲学和政治的多维探索,思考艺术与现实以及生命之间的或实或幻的复杂关系。
胡庆雁,《一块多余的石头》,2021-2022,现成品石头,图片,组合尺寸可变,石头:44 x 97 x 45 cm
胡庆雁,《塔》,2022,大理石,181 x 50 x 47 cm
胡庆雁,《艺术的故事》,2008–2022,单频录像,彩色/有声,8’59”
作为观念雕塑家,胡庆雁选择石头这一美术史的经典材料进行了他的现实介入,在这些静默的视觉背后,蕴藏着无声的呐喊,和庄严、静穆的指引,鼓励着观者对于我们所处的特殊时代和所置身的社会现状进行深层的审视和表达。
三.
展览名称:第九届UABB深港双城双年展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10日至2023年3月12日
展览地点:深圳市罗湖区粤海城·金啤坊及六个分会场
贾若 苏畅《成为渔亭》
周力《我们》
2022年12月10日,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正式开展,此次展览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者鲁安东、青年建筑师王子耕和设计策展人陈伯康(Aric Chen)三人共同担任总策展人。本届深双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者鲁安东、青年建筑师王子耕和设计策展人陈伯康(Aric Chen)三人共同担任总策展人,延续“城市即展场,展览是实践”的原则,提出本届主题“城市生息”。
第九届UABB深港双城双年展主场馆选址深圳罗湖·金啤坊——由早年的金威啤酒厂改造的而来的半开放式艺术空间,并有前海等6个分展场联动呼应,各具特色。数百位艺术家的数百件作品,散落在这个巨大的能量场里,31位设计师和艺术家们给城市的小动物们设计的栖息角。罗湖,依然还保留着深圳的城市底色,到处能看到几十年前的老楼房,也能看到街边开了多年的杂货店。回望过去8届深双,从过去的南山华侨城文化创意园,到市民中心,再到蛇口工业区和南头古城,金啤坊成为2022年深双的主角。
展览现场
何哲、臧峰、沈海恩(James Shen)《众镜塔》
展览在策划上延续“城市即展场,展览是实践”的原则,提出本届主题“城市生息”。呈现的作品主题从宏观的生命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多样的生态认识论、跨领域的对话与实验,到环保理念下城市与建筑实践者持续的创新和行动;聚焦城市气候、生态变化等全球性议题,同时也关注当下生活方式、流浪动物等日常相关的话题,共同探讨未来城市新前景。
这是一场需要观众自己去探索的展览,即使游览三天也会走出不同的路线,看到不同的艺术品,每一处岔口拐弯,就是一番新的艺术现场。数百位艺术家的数百件作品,散落在这个巨大的能量场里,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艺术、设计、建筑、景观……
四.
展览名称:青策计划2022 - 群策群力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17日至2023年3月19日
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览现场 摄影:李文敬
展览现场 摄影:李文敬
展览现场 摄影:李文敬
2022年12月17日至2023年3月19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了“青策计划2022 - 群策群力”展览项目。“青策计划2022”的六个展览方案“苏麻离青:游牧的兀鲁思”、“物换星移”、“语言所能、不能和不稳定性”、“意图谬误”、“一阵春风”、“塔与案”,参展艺术家43位/组。
展览现场 摄影:李文敬
展览现场 摄影:李文敬
展览现场 摄影:李文敬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青年策展人计划”(Emerging Curators Project)是国内目前独树一帜的青年策展人发起的展览与研究项目。作为PSA的年度展览品牌暨学术品牌,“青策计划”致力于发掘华人青年策展力量,为他们提供实践理想的平台、全面且深度的指导、进入公共视野的途径和良性的成长环境。
展览现场 摄影:李文敬
展览现场 摄影:李文敬
展览现场 摄影:李文敬
据悉,这六个团队“群策群力”的展览样本,将率先启动“策展可以/何以协作”的讨论。接下来的几个月间,其他未参展的往届策展人也将以不同形式加入后续活动——“青策计划2022”将通过一系列讲座、对谈、写作出版和影像访谈,持续聚焦策展新生力量的发展现状,走进他/她们的共同关切和切身困境,携手探索突破与前行之道。
五.
展览名称:小宇宙:科技主导下的情感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20日至2023年3月20日
展览地点:成都市美术馆
12月20日,“小宇宙:科技主导下的情感”在成都市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李振华担任策展人。展览以“科技主导下的情感”为引,讨论人和技术界面的张力,消隐的技术表层、消隐的人类情感、不可见的技术操控、不可知的复杂情感。
大卫•克睿彭朵夫,《梦游》,单屏幕录像,13X8米 25’02’’
刘嘉颖,《红与蓝》加密艺术,LED显示屏,5*5米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在疫情和不稳定的现世,李振华希望这个展览能让观者,找到内在的平静。对未来的希望,对自然的热爱,对科技的好奇,对诗歌和文字的共情,对自我可能性的探寻,一切变化,也可能恒常永驻。
想象你在月球的表面,太阳正缓缓的移动过来,阴与阳,明与暗,热与冷。仰望星空,探索无限。一个真实情感的世界正在不断扩延,一个充满艺术张力的世界正在交织……人类对宇宙星辰的全部想象,日常而隐秘,在这里,你能回溯关于浪漫与艺术的初体验。
刘广云,《11071.9600114143公里》,装置
张增增,《呼吸》,特定空间装置,委托创作,500平米
比如艺术家刘嘉颖的加密艺术《红与蓝》是整个展览的起点,如《骇客帝国》中红丸或蓝丸的选择,这是虚拟和真实的开始。张增增的《呼吸》也将进化成一个巨大空间的光的万花筒,人在空间中,光是每个呼吸的个体,来自人类共处的灯,来自时间累积的光,和观看的人共同呼吸闪烁。
六.
展览名称:梁绍基个展“醉日”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1日
展览地点:香格纳北京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12月27日,香格纳北京推出梁绍基个展“醉日”,展览呈现了同名作品《醉日》,这也是这件作品在北京的首次展出。
《醉日》是汇集了视觉、听觉、嗅觉为一体的多媒体装置作品,它与画廊展厅空间形成互动,使每位来到现场的观众,都会收获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醉日》是艺术家梁绍基2020年受浙江美术馆委托创作的一件大型空间装置。作品围绕《山海经》为核心概念,对材料、内容乃至空间呈现的多样性展开了新的探索:在其三十余年如一日的养蚕实验之上,艺术家特意注入声音和气味元素,通过意识联觉触发我们对生命、自然始源的思考;源自远古神话传说的诸多线索,经过诗意的转译,潜藏在幽幽的埙乐蚕声和酒气弥漫的场景里,由此串联出一幅庞大而迷醉的世界图像。
七.
展览名称:艺以通衢——2022武汉双年展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28日至2023年5月31日
展览地点:武汉美术馆(琴台馆)、武汉美术馆(汉口馆)、合美术馆三馆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2022年12月28日,艺以通衢——2022武汉双年展”在武汉美术馆(琴台馆)启幕。此次展览由范迪安、吴为山、马锋辉担任总策展人,邵晓峰、吴洪亮、邱志杰、盛葳、张子康担任分策展人。
展览现场
展览以“艺以通衢”为主题,策划“文化样态”“城市形态”“创新动态”“绿色生态”“开放姿态”五个专题,深度探讨世界、人类、自然、科技、文化等多态合一、多态共生的关系命题,以体现“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通过艺术叙事讲好武汉故事、中国故事的同时,也是对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创新探索意义的视觉艺术成果的一次立体性梳理、创作与展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使“艺以通衢”这个主题成为学术内涵深厚、形式结构新颖、艺术感受度高的视觉大观。
展览现场
此次双年展展场分布在武汉美术馆(琴台馆)、武汉美术馆(汉口馆)、合美术馆三馆,同时,汤湖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芷美空间、东湖杉美术馆、近觉空间、剩余空间、美莲社艺术空间、佑品空间等九家艺术机构都将以双年展平行展场馆的身份参与其中。
因此,这是一场联动全城的盛大的文化节,展览“走出”场馆、走入城市生活,为公众带来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视觉艺术体验。
八.
展览名称:开启START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5月21日
展览地点:星美术馆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2022年12月30日,星美术馆开馆展“开启START” 开幕,此次展览由星美术馆创办人、馆长何炬星领衔的策展团队策划。
此次展览呈现“非线性、去主题”的叙事逻辑,借用经典作品,在国际学术领域提出一系列新见而重要的问题。它似乎在重提中国艺术在新的时间历史中的精神价值和贡献,又像似开启了一个以中国视角参与再塑国际艺术史的宏大愿景,而在当下约定俗成的流行范式中他们又颇具超越地将经典弃之于"时间线索"和"主题性"之外,用何炬星的话说:他希望艺术家及其作品可以自成时间和丰碑,而不是被时间编排和主题定义。而这也许正好击中的是—既成美术史的书写模式和当下流行艺术展览逻辑的痛点。
《水-辞海标准版》_张培力_单频影像_9’35’’_1991
《摇篮曲(致敬梵高)》 _ 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 _ 装置:有椅子和向日葵的玻璃橱窗 _ 450 x 150 x 150 cm x 3 _ 2010
展览现场可以看做是当代艺术史的再现,展出作品均属于具有强烈代表性和辨识度的历史性创作。比如马修•巴尼的《狄阿娜》,刘小东的《三峡大移民》,安东尼•葛姆雷的《反射II》,安塞姆•基弗的《摇篮曲(致敬梵高)》,张培力、耿建翌的代表作《水 — 辞海标准版》和《视觉的方向》,南准的《蜡烛电视》,中西方最重要的软雕塑和纤维艺术家,包括罗斯玛丽•特洛柯尔、万曼、梁绍基、施慧、卡里•厄普森等,共聚展览,是一次观看和了解全球当代艺术史的机会。
九.
展览名称: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3月12日
展览地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北京友谊商店、木木美术馆钱粮胡同馆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2022年12月30日,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正式开幕,展览邀请了各个艺术领域活跃的策展人和学者担任版块策展人,由杭侃、马岩松、朱朱、房方、申舶良、龙星如等组成策展团队。 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以“共生”为主题,呈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话题和样本,丰富“共生”这一主题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涵义:一是空间“共生”,展示北京地区多元艺术生态共时性发展的繁荣面貌;二是时间“共生”,诠释北京艺术生态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历时性发展和展望。同时,在数字技术和网络科技加速发展下的“共生”也包含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共生、数字科技与艺术创意的共生、数字创意与现实生活的共生关系。数字技术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使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视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旨在思考后疫情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阐释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存、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融合发展的新发展理念。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与众多城市双年展一样,此次展览同样是一场惠及全城的艺术盛事,想要看全整场展览,需要去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北京友谊商店、木木美术馆钱粮胡同馆等地,同时在不同的场地可以看到绘画、雕塑、装置、影像、图片、建筑、文学以及科技艺术、生态艺术等等众多艺术门类,比如借助数字技术一览昔日云冈石窟的壮美,漫步在百岁画家戴泽笔下的北京风景......是一次难得视觉盛宴。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其中,展览的主会场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分会场在北京友谊商店、木木美术馆钱粮胡同馆,由杭侃策划的“唤醒石头里存在的生命”、由朱朱策划的“无尽的交谈”和由房方策划的“可见的浪漫:与北京有关的记忆与想象”(第一部分)三个主展单元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由房方策划的“可见的浪漫:有关北京的记忆与想象”(第二部分)、由申舶良策划的“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由龙星如策划的“大地热流: 回到太阳时间的访客”和“英姿”版块在北京友谊商店,由建筑师马岩松策划的“蓝图北京”展览单元在木木美术馆钱粮胡同馆。
十.
展览名称:中国摄影四十年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5月18日
展览地点: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现场 图片由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展览现场 图片由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5月18日,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跨年大展“中国摄影四十年”重磅开展,展览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朱青生任策展人,中山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批评家、美术史学者杨小彦任学术主持。展览筹备五年,此时此刻落地鼓浪屿,四十年的回顾恰逢其时。呈现近四十位中国最具代表性摄影家的四百余幅经典摄影艺术作品,凝望中国改革开放的波澜岁月、铭记四十年每个努力生活的质朴面容,重新考察、揭示“摄影”之于艺术、之于中国、之于世界、之于全人类的影响。
展览现场 图片由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展览现场 图片由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展览现场 图片由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展览现场 图片由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展览现场 图片由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展览现场 图片由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展览缘起2017年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对“中国影像艺术三十年”的学术研讨,后委托“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CMAA”联合天津美院摄影艺术系,梳理中国摄影档案,学术研究5年、追踪1000名中国摄影师。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会广泛邀请摄影界有思想,有学术专长的专家共同组成了评选委员会,依托严肃的评选与学术共同体原则,评选出40年40名摄影家,以此为基础构成“中国摄影四十年”跨年大展。
展览现场 图片由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展览现场 图片由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展览现场 图片由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中国摄影四十年”展览并非是一次评选,美术馆和策展人团队也不认为有这个能力去对评选结果做出解释和评价,而是希望以此为缩影引出摄影研究的系列问题——在有了摄影以后,人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同时,又在追究有了动态影像(电影)以后、再有了计算机图像/新媒体艺术之后,摄影的意义和价值又应该如何的被反观、界定和认识等学术问题。
KCCA作为新兴美术馆,拥抱“中国摄影四十年”,这个有着如此厚重主题的学术展览,绝非易事。但最终,KCCA被摄影打动、被摄影家触动,是作品中熟悉又陌生的面庞、永远前进的时间、奔流不息的时代,给了美术馆坚定的决心,让“中国摄影四十年”如期而至、恰逢其时。
雅昌 × 北京大学CMAA|2022年5、6月当代艺术展览推荐
雅昌 × 北京大学CMAA|2022年1、2月当代艺术展览推荐
作者:裴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