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快讯】没有边界的“球场” 当艺术遇到数学和物理该如何解读?

2017-04-09 01:45

“球场”群展

“球场”群展

6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已结束 2.4万+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右三)、策展人刘畑(左一)与参展艺术家们在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讯)艺术跨学科,尤其和数学、物理相关,相信会难倒众多艺术界的观者们。青年策展人刘畑就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项目空间带来了一场这样的艺术展,将充满理性的数学、物理和象征着精神的艺术共置于一个没有边界的“球场”概念里,我们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7年4月8日,主题为“球场”(Any Ball)的青年艺术家联展在央美项目空间开幕,展览作为该空间青年策展实验室系列展览的收官之作,由刘畑策划,邀请了陈哲、蒋竹韵、廖斐、廖文峰、刘月、娜布其、宾雅、赵要8位艺术家参展。

策展人刘畑在现场导览

  谈及展览的缘起,刘畑说他最初的思考是一个“台球场”的概念,因为台球桌上所发生的碰撞都是基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数学原理,人对台球的参与是给了球作用力,却没有直接参与到“球场”之中,所以台球桌上的关系看似是很理性的,所以我们会想到这样的关键词:直线运动、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刚体、势能、作用力、加速度、法向、延长线。

  这样的球赛从一个几乎相同的初始状态出发,就像台球在三角框里开始,但千万局球赛却都是从未重复的。在这个有限的边界之内,“永远追求精确,永远不能取消偶然性。”刘畑说,就像数学的计算是可以无穷大的,所以他把“台球场”概念里的边界给取消了,最终是“球场”的概念。

  这样的概念引发了艺术家们对于理性和感性的思考,关于空间与时间,也关于精神与现象。

那布其《消失的正方形》动画 2017

  那布其的作品《消失的正方形》位于展厅入口之处,以一个简单的动画影像简单的回应了刘畑没有边界的“球场”。动画内容表现的是由穿针引线的方式组成的正方形,四条边却都是可以不断变化的“线”,有时是充满理性的四边形,而大部分时候则是在“穿针引线”的运动中。艺术家说:“时间所提供给视觉的,有很多时候都是一种假象,是残留在记忆中的片段组合而成的连贯印象。”

廖斐《连续的平面》 设计草图及装置图片展出 2016年

  廖斐则在展览中展出了通过数学计算得来的装置作品《连续的平面》。就像我们平时看到一滴水掉落在水平面上,会产生一圈圈的波形涟漪。作为艺术家的廖斐关注了这一现象,并了解到,涟漪的产生是与水的密度、岸的距离等因素相关,尤其是水平面之下水的深度却是影响涟漪扩散速度的最重要的原因。于是他以数学计算的方式,来分别计算了一滴水滴在1立方米的水里产生的涟漪和一滴水滴在2.5立方米的水里产生的涟漪有和不同,又将计算结果以装置的形式呈现出来。策展人说,这看似是数学的模型,也何尝不象征了爱的影响?

宾雅+廖文峰《yes/no EGG》 一个用于作决断的装置 2015

  宾雅+廖文峰的作品是一个用于作决断的装置,影像呈现的是在绘制了方向标的瓷盘上转动鸡蛋,鸡蛋在转动过程中帮助提问者以“yes”和“NO”的方式作出决断,例如鸡蛋在转动过程中提问者提问,鸡蛋小头的停落方向就是给出的答案——方向标的南侧对应的是“yes”,北侧对应的则是“否”。例如,提问者问:“我在一年内会结婚吗?”“某某大学会录取我吗?”鸡蛋根据转动结果回答“是”或者“否”。

赵要 《我爱北京》影像 2008-2009

  赵要的作品《我爱北京》是他从2008年冬天开始,在持续一年的时间里,通过乘坐北京大约900多条线路的公交车,在城市追逐太阳,用相机尽可能抓拍下太阳在照片正中心的影像,然后把这些呈现上万的照片以每秒9帧的速度播放展示。被追逐的太阳,永远在影像正中心,在大街小巷穿行,踏遍整个城市,体验和感受北京与太阳的春夏秋冬。

陈哲 《又一次对向晚六章创作现场的还原》 混合媒材 2012-2017

这一作品呈现的是艺术家想表达黄昏,于是她就去收集各类关于黄昏的资料,包括影像、诗歌和词汇等,这里是她创作过程中现场的还原。艺术家说,她对于黄昏的表达可能是一个圆形、一种食材或者其他,儿如果了解了这些创作现场,观众就能够了解,她为什么在表达黄昏是会出现那些不同的形象和媒材。

刘月 《认知研究-非标准类质拓扑-01》 摄影 2009

刘月 《回声》 橡胶球 2005

这两个球是艺术家刘月在2005年捡来的,他把它们作为宠物来养着,它们与艺术家所思考的事物密切联系。

蒋竹韵 《奥菲空间》纸本装置 2017

  一场从主题到作品都看似是数学、物理学的展览,又并不仅仅是理性的,刘畑说这其实是一场人间的球场故事:“离开数理模型与游戏规则的简单整合,从抽象灭点反推出大千造物,展开一个更加复杂的精神与现象的场地:人类是一种缓慢而炽热的氧化物,而世界的神奇就在于这种精确和偶然的混合、不可分离与‘居然存在’。它始终是一场公开赛。”

  “项目空间·青年策展实验室”介绍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项目空间·青年策展实验室”2016-2017年度项目于2016年7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启动。本项目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青年策展人专项基金共同发起,邀请了六个青年策展人/团队,在“项目空间”的平台上,策划、实施、展示六场不同向度的跨界展览实验。本年度“项目空间·青年策展实验室”强调主题性与实验性,是回应新的艺术环境和青年策展人状况的全新举措,也是“项目空间”核心理念的延续与拓展。

  “项目空间”展览计划创立于2009年10月,旨在培育优秀青年策展人,推动、扶持青年策展人具有国际视野和学术深度的策展实践。迄今,“项目空间”共推出近20个项目,为一批青年策展人搭建起一个学术和展示平台。“项目空间”在未来将持续与青年策展人及群体保持密切的联系,保持开放的态度,广泛征集策展方案,通过美术馆与基金会的支持,为他们提供策展与交流机会,发掘与培养中国青年策展人,进而激发中国策展的年轻力量与活力。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刘倩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