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独行者”金一德

老人系列之一(油画) 160×200厘米 金一德

  徵羽

  金一德,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中国美协会员。1959年他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1960年考入由国家文化部委托中国美院举办的罗马尼亚博巴教授油画训练班深造,后又担任倪贻德的助教。在当时全国一统的苏派写实绘画的背景之下,博巴和倪贻德的画风都带着表现主义的倾向,持续地给予金一德以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他们以“线”为主的表现方法,穿越了明暗法的观察方式,直指事物本质的分析。这些不仅极大地深化了金一德对造型的观念,同时又赋予了他一种源于视觉表达本身的分析精神。在这样的背景下,促使其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概括、果断、坚实、爽朗的画风,以及以简驭繁、直取本质的绘画观念。

  日前,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一德之见——金一德先生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呈现了金一德从艺60年间的代表作品,其中包括《玉兰》系列、《暮年》系列、《树》系列等,充分展示了他的创作历程和艺术追求。走在展厅,你很容易就能注意到这些画中的人物、植物、动物都来自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生活素材在一德先生的手下表现得色彩明丽、造型大胆、真实生动。金一德常说“艺术的深度首先是生活的深度”。作为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氛围和体制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深入生活”之于他,却并不仅仅是下乡、采风,与群众打成一片,与人民心连心……他对于生活的理解趋向于另一条思想脉络,在这条脉络上,“深入生活”首先意味着深入自己的内心。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金一德先生的画面表达多取“一”,如一个人、一盆花。他热衷于将一个人的肖像放大,撑满1米或者2米高的整幅画面来明显地表达人物情感与性格,也酷爱细致地刻画出一盆花中每一朵的绽放姿态与生命力量,他在绘画的探索路上像一个孤独的独行者,不断地以“一对一”的方式在与“被画者”进行着灵魂对话。对此,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评价道:“近年来,金一德先生将目光凝于‘一’:一簇簇白玉兰,一株株古柏树,一个个临风老人。如此之‘一’,纯然卓立,白玉如冰,古木若风,老人虽满目沧然,却浓笔重色,风采照人。这些‘一’,以巨大的尺幅、浓艳的颜彩、粗放的大笔、强烈的质感,逼呈于目前,凸显孤心所见。”金一德始终把握其表现艺术的理念,努力与中国写意精神融合,坚持不懈而又勇于探索,守于一而不囿于一。

  在金一德先生的画中,白玉兰深翠洁白,如冰雕玉琢;古柏兀立画中,老枝萧瑟,烟霏叶敛。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人物,如创作于2005年的《暮年》系列,金一德运用强烈的黑色线条,用极具表现力的方式表达年华消逝的过程。在这一系列中,他将人物置于几乎是单色的背景中,从而巧妙地将重心放在人物的表情上,传递出生命的短暂无常。到了2015年,金一德延续他此前的人像作品中对线条的运用,创作了《老人》系列,2米高的画面中,每一条线都充满了力度,并且铺满整个画面,在这里,线既是整张画的结构,又是人物表现的语言,一方面是骨气用笔,另一方面是挥洒写意。尤其在所绘老人那里,这些线爬满风霜的面庞,编织着沧桑的力量。

  而这些引人注目的人物画创作的最初力量可能要追溯到他在20世纪80年代所创作的一批知识分子肖像,其中包括一些颇为后人称颂的画家肖像,如《倪贻德》《林风眠》等。那时,他或用写实的手法,采用线面结合的方式,以果断有力的线条突出人物形象;或用写意的表达方式,加入自己的理解创造深化人物的性格与命运,相同的是,无论金一德先生刻画谁,他都在努力地寻找不同的表现语言,来赋予肖像者某种直观的性格力量与精神体现。

  “我对艺术的观点就是要建立个人风格,这也是我的追求目标。”金一德说艺术是他的上帝,他愿意用一生跪拜在艺术面前,寻找自己的乌托邦。

作者:徵羽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