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11-12 10:36
2017年11月11日,由《库艺术》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与香港水墨艺博联合举办的“SHUI-MO”亚洲视野下的水墨现代性转化主题系列论坛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正式举行。
论坛现场
此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批评家、策展人夏可君主持,并邀请了原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梅墨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艺术家邱振中,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批评家、策展人夏可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池瑜,艺术家张羽,香港水墨艺博总监、香港3812画廊总监许剑龙六位嘉宾,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地域展示水墨的不同面向。而在水墨问题的背后,是一个个关于理论建构、文化转型、地缘演变等等更为深层次的交织在一起的命题。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著名艺术学者夏可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库艺术》执行主编于海元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著名艺术学者夏可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
《库艺术》执行主编于海元
夏可君博士首先解释了用拼音“SHUI-MO”来命名此次学术论坛的用意,希望以此为突破口,表明一种既要往历史的深处进发,又要从诸多方面应对更大领域现代性挑战的态度;陈岸瑛主任则申明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贯秉持的继承传统,放眼未来的立场;于海元主编则阐述了《库艺术》创建“SHUI-MO”论坛的初衷,并寄望在论坛过程中通过观点的分歧、碰撞中寻觅水墨艺术新的可能性。
主讲人梅墨生
作为开场的演讲嘉宾,原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梅墨生首先申明,自己是站在一个相对传统的立场来看待水墨艺术,并从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出发,细致入微地介绍了水墨艺术”民族性“和”时代性“两方面的特性,尤其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水墨构建的根基,强调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尊从,同时提出水墨的本土身份与国际身份的相对性思考;
主讲人邱振中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艺术家邱振中现场讲述了以个人书法创作以及有感而发的水墨创作经历。自己作为一个仅仅接受过专业书法训练的人,是如何进入当代艺术领域,并在水墨的“笔画”与“图形”中发现从前意想不到的创作经验和思维乐趣,并通过对应作品的具体展示和背景描述,阐释了在水墨艺术乃至其他艺术门类中创造力的重要性;
主讲人夏可君
作为此次论坛的学术主持及演讲嘉宾,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夏可君的论题是“空白的活化——水墨艺术的现代性转化原理“,从艺术与传统的关系、面对西方当代艺术的危机、及艺术与现代性技术的关系三方面拷问了水墨艺术的现状,并以梁铨、姜吉安等颇富试验性的艺术家个案为例引发了对水墨未来发展的思考;
主讲人陈池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陈池瑜回顾了整个中国水墨艺术史的发展脉络,讲述了从唐代的王维开始,到五代董源,乃至清朝四王,到现代吴冠中、杜大恺等人的水墨艺术探索,并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水墨传统、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
主讲人张羽
著名艺术家张羽首先抛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话题“重要的不是水墨“,接着从水墨画的历史及当今艺术发展的现状两方面论证了艺术本身比水墨更重要的观点,特别强调了从国际语境下观察思考水墨艺术本质的立场;
主讲人许剑龙
香港水墨艺博总监许剑龙回顾了2015年建立水墨艺博的出发点,从宏观理性的角度,谈及当今水墨艺术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其源头在于我们缺乏一套像欧美地区那样的成熟的美术馆系统。水墨艺术的价值也不应该仰赖西方的评价,更应该靠中国人自己去挖掘和弘扬。
《库艺术》出品人江涛
最后,《库艺术》出品人江涛对“SHUI-MO”论坛做了总结性发言,感谢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和香港水墨艺博的盛情支持,也感谢了今天六位嘉宾的精彩演讲。
至此,”SHUI-MO”论坛清华大学站圆满结束,六位嘉宾的发言也将作为当代水墨研究的一部分,载入《水+墨:亚洲视野下的水墨现代性转换》专题图书。而下一站“SHUI-MO”论坛将于12月17日在第三届水墨艺博会场再次揭幕。
2017《库艺术》当代水墨学术研究文献
《水+墨:亚洲视野下的水墨现代性转化》专题图书以水墨艺博的国际视野和文化碰撞的强度,结合《库艺术》对水墨领域多年的学术策划、梳理的经验积累,并邀请中、日、韩和港台地区的批评家、画廊主、策展人、艺术家们共同参与,在2017年末集力呈现一次有关于“水墨文化”的“游牧”之旅。
图片来源:库艺术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段维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