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童声童气学童谣——广州博物馆粤语童谣系列活动

2018-10-25 20:41

“爸爸是手机的爸爸,吃饭走路望着它,睡觉紧紧抱着它,手机是你的宝贝娃。”

噢,爸爸遭到了孩子的吐槽......

当粤语遇上了这首童谣

“老窦(老爸)系手机嘅老窦,踎坑(上厕所)有佢屎都唔臭,瞓觉(睡觉)亦同佢糖黐豆(形影不离),唔睇佢冇人话你沤(呆)噶——老窦!”

呀,老窦被个仔串啦!

与国语四声四调相对比,粤语具有九声六调,同一句话说起来,粤语语调抑扬顿挫,感情表达尤为丰富。粤语的注入,使童谣拥有了灵魂。其实,粤语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童谣里的“瞓”、“踎”、“糖黐豆”等方言词汇,在北方早已不被使用了,粤语却完整地保留下来。

另外,童谣不仅可以念,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唱出不同的旋律呈现不同的感觉。最初在民间传唱的童谣,特别是孩子在嬉戏的时候哼唱的童谣内容,并没有太多逻辑可言。慢慢地,成人为了让童谣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将童谣梳理一番,童谣便开始有了逻辑。小编不得不感叹一句:童谣本没有逻辑,改的人多了,也便成了逻辑。

现在,由于教育需要,在广州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原生家庭的孩子说粤语不标准,不懂粤语,不敢说粤语。这种情况对于广府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而言是一种危险的讯号。

广州博物馆作为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主馆址镇海楼也是明清时期广州的城标,建设近90年,一直不遗余力地保护、展示、宣传、推广优秀传统文化。为宣传、推广粤语文化,吸引青少年关注粤语童谣,今年上半年广州博物馆精心策划“漫游镇海楼 细数粤童谣”粤语童谣系列活动,9月招募信息一经发布,不足半小时,名额爆满。

经过广州博物馆、童谣教学老师和志愿者团体的共同努力下,10月14日,备受瞩目的粤语童谣活动迎来了新一批“小广”,齐聚镇海楼学习广府文化。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两期的精彩画面吧:

每期活动两小时,因为活动行程安排得新鲜有趣又紧凑,“小广”们全神贯注,兴奋又投入!而且,每期活动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走进博物馆,结合馆藏精品,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参与活动的对象认识广府文化,为接下来学习童谣的环节做好热身准备运动。

4nMGYzBm9lBosFxPocshTRFHOt8p3Mm35Rh8wPjT.jpg

​活动一开始,孩子们进行自我介绍,这两位小女孩向大家讲述参加活动的目的,让小编很感动!两位孩子是同学关系,主动报名参加活动,不仅为了让自己有机会更深入认识粤语,更重要的是她们想要通过活动,了解广府文化,学习粤语童谣,回到学校的时候,可以把学到的知识教给其他同学,特别是外地和少数民族的同学,让他们能认识广府文化的精华!

yfTXybkmi1OR4W2FI1Eqn7UlytpeXCJCoqryq2hp.jpg

​第一期活动的主题是“游戏童年”。对于生于九十年代的小编来说,童年游戏里固然有电玩之类的电子游戏,但更受欢迎也是最开心的时刻,还是跟小伙伴们一起玩跳橡皮、拍纸片、扔沙包、“麻鹰捉鸡仔”等集体游戏,而新时代孩子的集体游戏应该就是低头“吃鸡”(玩手机)。

tui3su1IKv8KLiJAiEdQm1oQsqwewCu87MPl1H1c.jpg

​为了让“小广”们感受“吃鸡”以外集体游戏的魅力,我们设计了“名字接龙”游戏,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累积式的接龙,小组的最后一名孩子需要完整重复组内每位伙伴的名字,游戏不仅考验他们的记忆力,更能让他们在过程中学会互帮互助。有些孩子在游戏中出现一些可爱的小失误,使现场气氛达到一个小小的高潮。

wY7hS2MRAL4PfCC4eB8pjTIDKyGDnyIkNMgZOdo7.jpg

​第二期的活动主题则是一听起来就让人流口水的“食在广州”。在小老师佩仪姐姐的带领下,“小广”们走进镇海楼展厅,认识到原来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已经有南越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作了。“小广”们通过汉代出土的大量文物更加直观地了解了这一时期广州人的农业生产和饮食文化,发现原来“食在广州”的概念在很早以前已经有迹可循了。

随后佩仪老师更为大家介绍广府菜的历史故事,认识广州的特色名菜、小吃以及老字号。一张张让人垂涎的食物照片,撩动了一帮吃货的心。贴心的佩仪老师随即送上广府经典小吃“鸡仔饼”和“鸡公榄”让大家解馋。

然鹅,更让人期待的内容发生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两期活动里,张蔚老师和徐慧老师带上呆萌的助手“小强”分别为“小广”们带来两首粤语童谣:《椰子夹酸姜》和《豆腐蒸虾米》。

《椰子夹酸姜》原曲是旧时孩子在进行“伏匿匿”(躲迷藏)游戏时哼念的歌谣。张蔚老师是广州市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近年来更着力于推广广府文化。在童谣教学环节中,张老师控场能力超强,表情丰富、教学内容有趣、形式生动活泼,“小广”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张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给《椰子夹酸姜》编了套新的动作,将其运用在猜拳游戏当中,“小广”们在互动中学唱。场内一遍又一遍响起天籁般的童声,在场的家长、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都沉浸其中。

第二期活动中,徐慧老师为“小广”们带来《豆腐蒸虾米》这首童谣。童谣灵感源于清末民国初年流行于番禺一带的无调儿歌《鸡公仔,洗落米》,作者选取其中“豆腐蒸虾米”加以发挥,童谣里小主人翁连番催促,不懂体谅父母持家不易。通过学习这首童谣,孩子们更加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徐老师还说,这是一首可以吃的童谣,当活动结束后,“小广”们回家纷纷向父母提出指定菜单“豆腐蒸虾米”。

活动开展了两期,已经有“小广”表示对每期活动结束的不舍,每一期活动才刚结束,他们便期待着下个周日的到来。在见证广州城市发展、承载广州人美好生活回忆的广州博物馆里,让我们一起通过粤语童谣,重新了解大家生活这片土地的过往,感受她多姿多彩的文化内涵和生活韵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