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海纳百川一直是上海向外传递的文化态度,这种包容也体现在艺术领域中。回望2018年,上海的艺术生态颇为丰富:传承沪上历史的海派书画再次受到业界认关注,公立博物馆与美术馆围绕董其昌、吴昌硕、钱瘦铁等名家的展览与探讨源源不断。当代艺术则全面刮起“西风”,路易丝·布尔乔亚、辛迪·舍曼、村上隆、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等艺术家选择在上海举办国内甚至亚洲的首场个展,而前几年在欧美推行的共享艺术模式“Condo”被引入上海,9家本地画廊与13家海外画廊一起,在这座城市分享空间、作品、藏家和观众。
“2018年,伴随上海双年展的举行、西岸博览会的扩大,以及各个美术馆重量级的展览推出,使得上海整体的展览内容很充实,水平也不低。公众的兴趣和参与在增强,上海也更多地成为重新考虑工作和居住环境的艺术家的选择。” 昊美术馆副馆长张离总结。
在开年之际,我们总结了几大关键词,以期梳理2018年上海的艺术热点。
“数读”沪上博物馆与美术馆
去年,沪上各家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总量为2216万人次;其中,322场临时展览接待1138.7248万人次。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的《上海市博物馆2018年年度运营报告》中显示,至2018年年底,上海共有131座博物馆,其中,艺术类博物馆8座。
去年新增的艺术类博物馆有: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与上海有恒博物馆。前者位于松江,面积达1500平方米,主要展示董其昌与松江书派画派的作品;后者是浦东首个聚焦海派文化及特定年代历史文脉的私人博物馆,馆藏涵盖藏者十余年的收集,侧重对上海民国时期文化风貌与民间生活的考察。
此外,上海博物馆与南京博物院、浙江博物馆、安徽博物馆等29家参展单位启动了“首届长三角博物馆教育联盟”。
2018沪上美术馆分布统计图
2018年上海最受欢迎的美术馆
2018上海最受欢迎的展览
美术馆方面,去年举办展览992场,接待了677万人次,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刘海粟美术馆分别以230万、54万和36万的观展人次,列入“上海最受欢迎美术馆”三甲。
《美术馆运营概况分析》显示,美术馆方面,截至2018年,上海共有89家。其中,国有美术馆22家;非国有美术馆67家,新增美术馆8家。一年里,上海各类美术馆去年举办展览992场,该数据较2017年增加了269场,涨幅接近40%。所有艺术类型中,中国画类的展览数量最多,达到556场,其后依次为油画类(394场)、书法类(286场)、雕塑类(264场)、摄影类(160场)、设计类(100场)。公教活动方面,去年沪上美术馆组织教育活动3338场,这一数据与2017年基本持平。
董其昌大展 上海博物馆现场
传统艺术:名家个案深入研究源源不断
作为沪上最受欢迎的艺术类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在去年进行了3次境内外考古发掘,举办6个馆内特别展览、20个国内展览和7个境外展览,组织1838场教育活动,全年接待208万人次。其中,“心灵的风景: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藏展”吸引了超过60万人次观展,而年末的董其昌艺术大展,更集结了来自全球15个艺术机构的154 件(组)收藏,仅上博馆藏便有80%为首次亮相,目前,该展进入第二阶段。
上海博物馆是收藏董其昌书画作品的重地,能在上海举办董其昌大展,是上博几代人的心愿。此次展览中,不仅呈现董其昌亲自鉴赏的名家代表作,如王羲之《寒切帖卷》与《行穰帖卷》、怀素《苦笋帖》卷、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剩山图》)、倪瓒《六君子图》轴等,也有他的个人收藏——如,他曾以王蒙《青卞隐居图》换回一幅当时出处有误的作品《宋(传) 惠崇 江南春图卷》。此外,展览还悉数罗列了董其昌从35岁至82岁的不同尺寸和题材的书画,如《山居图扇》《纪游图册》《行书天马赋卷》《画稿册》等。此外,浙江省博物馆借展的《剩山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借展的《楷书自书告身》、吉林省博物馆几乎从未展出的苏轼作品《行书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卷》,以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鲜少展示的赵佶《竹禽图》都聚集于同场展览。
2018年同样引起学界热议的一场传统艺术展览,是刘海粟美术馆以“破案”形式呈现一个展览,展览围绕馆藏作品石涛、八大山人合绘《松下高士图》进行初步研究。石涛和八大山人同为天潢贵胄,他们才华横溢,在艺术上独树一帜,对后世艺术家影响深远。张大千是近现代中国画坛上难得的一位才智卓越的大师。大千仿作古人名家书画,在近代画坛颇具传奇色彩。张氏早年潜心研习石涛作品,妙得其中三味,他仿制的石涛作品竟使许多专家莫辨真伪。本展览意在抛砖引玉,围绕《松下高士图》这一艺术个案的“三胞胎”深入研究,引发学界诸多探讨。
“未来,博物馆的定义已经发生改变。随着越来越多观众走进博物馆,意味着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力、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日益提升,这也要求博物馆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的文化需求,敦促博物馆人把新的热情与思考带入策展工作中,拓展办展思路,兼顾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传播世界文明,为中外观众呈现更多精品大展,讲述更生动的中国故事。”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说。
中华艺术宫举办萧勤个展 展览现场
重读“海派”
2018年,海派艺术再次受到业界关注,以该主题为轴心的艺术展相继在申城蔓延。
首先是5月,一场关于吴昌硕艺术成就的研讨会“从江南到海派——近代文化史视野中的吴昌硕”在沪召开。来自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上海图书馆、上海报业集团等单位的嘉宾,分别展开研讨。
中华艺术宫也在本年度围绕上海本地与江南一带的艺术根基展开探讨,以个展或群展的形式,呈现该区域艺术家的整体装作面貌。比如,5月,美术馆为出生于上海、自上世纪50年代起远离中国主流艺术圈的老一辈艺术家张功慤举办个展,首次一并展示其60年来创作的100余幅作品;8月,“海上明月共潮生”一展带来谢稚柳、陆俨少、吴湖帆、程十发、林风眠、关良、吴冠中、萧勤、陈澄波、徐匡、丰子恺、贺友直等名家的作品150余件,以四个单元梳理了20世纪上海画坛艺术家们“百家争鸣”的创作状态;10月,被誉为“江南三铁”之一的钱瘦铁作品展,梳理了89件艺术家的经典书画;11月,中华艺术宫展示了来自邱瑞敏、吴慧明举办双人作品展,以研究个例的方式呈现当下沪上艺术家的创作风貌。
12月,有着32年历史的“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亮相中华艺术宫,展览首次聚焦长三角美术的协同发展,呈现了24位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的中青年艺术家的150余件作品,“海派”在这场展览中再次成为焦点。
这些展览,让业界对海派、新海派的定义与特点进行个性化的“重读”。上海美术家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陈琪表示:“新海派本身概念很大,所涉及到的门类包括国画、书法外,还有油画、水彩、雕塑甚至是设计。新海派满足三个要求,一、传统文化的积累;二、开放包容的胸怀;三、要有创新创意精神。”
艺术评论家林明杰则表示,新海派没有一个特定范围,只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叫法。“上海画家的特征是不抱团、独立,有口饭吃,有个房住,就能安心做自己的事情,也因此每位艺术家探索出的艺术风格均不相同。”
无独有偶,上海书协新一届主席丁申阳对当下海派书坛作了相似的评价。“上海书坛整体创作力量比较强,但如果仅以⼊展数量的标准来衡量,上海书坛可能⽐较薄弱,因为上海书法者讲究闲情逸趣的书斋⽂化,他们不太认可和接受更量化的书体,伴随创作⼀杯咖啡、⼀杯茶、⼀柱烟或者⼀段小夜曲即可。这也形成了上海书坛的特点:不抱团、不跟⻛、各⾃创作。带来的好处是上海书法家书体各有千秋,并不雷同,也导致了目前特别优秀的书法家群体并不多。”丁申阳说。
也有专家对热闹的海派现象提出“警醒”。曾策划 “海上延伸——上海艺术家联合大展”的李晓峰认为,需要警惕用“新海派”定义上海当下的艺术全貌。“如抽象、影像、图片、装置,既便是水墨、油画等也不能笼统归为‘新海派’,毋宁说,新海派与当下上海艺术形貌仅仅是逻辑上的交叉关系。”
路易丝·布尔乔亚个展 龙美术馆展览现场
当代艺术:“西风”强劲 “网红展”受捧
近几年,画廊、美术馆和艺术机构不断推出国际艺术家的高规格个展。去年,这股“西风”刮得越发强劲。
以去年的上海双年展为例,该展由夸特莫克·梅迪纳担任主策展人,首次大规模地展现拉丁美洲当代艺术家的最新力作,让观众感受到当下欧美板块之外的艺术面貌。此外,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还为国内外艺术家举办大型个展,如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妮基·圣法勒与沈伟等。
双年展开幕之际,也是沪上最火热的11月艺术周。短短几日,路易丝·布尔乔亚、日本物派代表艺术家前川强、明星级摄影艺术家辛迪·舍曼、捕捉过龙卷风的弗朗西斯·埃利斯、善用喷绘造景的卡塔琳娜·格罗斯,以及广受千禧一代喜爱的村上隆分别在上海举办个展。“11月,能在这里办展览,让我感觉也参与到大型的艺术盛事里去了。我感到很高兴,当然也有些吃惊——我之前并不知道上海的当代艺术氛围有那么‘热’。”面对国际化的当代艺术土壤,第一次在上海举办个展的村上隆有些惊讶。
“在11月30多场展览中,只有由意大利品牌普拉达修建的荣宅,举办了中国艺术家的个展。”刘野个展“寓言叙事”的策展人乌多·蒂特曼不禁感叹。
“美术馆不约而同地引进西方艺术家个展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是美术馆的决策者们的自我定位是国际化的,他们是在全球当代艺术的语境里工作。这是一种开放的态度和视野,我认为以后这种局面将是常态化的。”张离告诉雅昌艺术网,“当然,这也可以用同业竞争的角度来看,谁都不想给人留下落伍的印象,国际间无论艺术家的数量和质量都是难以忽视的。但反过来,在中国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艺术产生的变化和闪光之处,仍然是一个富矿而有很大发掘的价值,并且作为本土艺术机构更责无旁贷。所以,这将形成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家在本土与国际艺术家共同面对公众的局面,这是健康和正向的。对于西方前沿的当代艺术,即使西方观众也是会觉得陌生和新鲜的,我觉得大多数用心看展的中国观众能够顺利进入和理解,当然需要比较到位的翻译介绍和引导。”
从去年展览效果可见,部分当代艺术展经丰富的视觉呈现,以及多层次的社交平台包装,成为年轻人喜爱的网红展。比如,昊美术馆在去年推出莱安德罗·埃利希的个展“虚构”,因独特的互动体验,吸引13万人次的观展;复星艺术中心举办的托马斯·萨拉切诺个展、辛迪·舍曼个展,同样丰富了观众的入场体验。
“‘网红展’对美术馆的影响更多是正面的。以准确和高水准的选题为前提,观众访问量的激增符合美术馆扩大公众参与的目标。但是,访问量并不是美术馆唯一的目标,展览的选择应该兼顾大众参与和学术水准,并且鼓励先锋实验,起到发现、启迪和引导的作用。”张离表示。
第一届Condo Shanghai
不断探索与国际接轨的画廊与艺博会
不过,美术馆只是沪上艺术机构的一个切面。本地画廊也在探索接通国际轨道的方式。
7月7日,来自马凌画廊的江馨玲将近几年活跃于欧美的Condo引入上海,9家本地设有空间的画廊,与13家海外画廊在沪分享空间。“通过Condo,海外画廊能了解中国的市场,同时不需支付场租。” 江馨玲称。这种共享新模式,不仅让国际画廊在中国得以展示作品,也为国内画廊提供新的机遇。此次参展的东画廊表示,参与Condo的重点不在于出售艺术品,而是给代理艺术家更多参展和交流的机会。“我们已和合作的Ghebaly画廊商议,在洛杉矶当地推动中国艺术家的展览。”东画廊创始总监程曦行说。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际画廊以参展本地艺博会,或与国内艺术机构合作的方式,进一步试水中国市场。去年,有着几次参展的豪瑟沃斯和卓纳画廊分别在ART 021与西岸艺博会上售出作品。开幕夜,路易丝·布尔乔亚、拉希德·约翰逊、松谷武判、张恩利、马丁·克里德、包括弗朗西斯·埃利斯、卡罗尔·波威、哈罗德·安卡特等作品均在现场找到伯乐。另一边,近几年关注中国市场的罗贝克画廊带来亚历克斯·卡茨的装置,画廊表示:“卡茨曾在中国举办展览,所以中国藏家对他已不陌生。但是,这是第一年在博览会上带来他的装置。事实上,他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尝试装置。我相信会让藏家眼前一亮。”当晚,卡茨的装置询问度很高,绘画《浴帽》被亚洲藏家买走。
与上述画廊不同的是,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国际画廊贝浩登直接在上海设立分支。 “五年前,我们参加了第一届ART 021;两年前,我们开始参加西岸艺博会。这些经历让我们相信上海的潜力:回忆过往,第一年,我们在ART 021上带的是村上隆的版画;现在,我们带的是最精彩的三米宽的大作品,其中的成长不可同日而语。我们敢这么带,就代表藏家能在这个场子里消费得起。”据画廊透露,在准备进军内地市场时,他们没有争议地首选上海。
贝浩登的加入,使上海画廊业态发生新的阵营。越来越多本地画廊意识到,那些有着几十年历史的欧美画廊,开始把空间开到了“家门口”。面对竞争,绝大多数本地画廊抱着开放的态度。“从短期来看,西方画廊进驻中国是一大热点。但当藏家们越来越专业,他们会回归理性,思考中国的艺术品有哪些值得收藏。”狮语画廊总经理席宇表示。 “受到艺术品相关税收影响,西方画廊在国内的销售成绩或有影响。但对于我们而言,不存在是否需要(在竞争中)突围。我们只需要把画廊做好。”艺术门上海首席执行官张勇说。
最后,让我们梳理一年来的重要艺术事迹:
1、上海火热的11月艺术周。10多天里,上海双年展、四场艺博会(西岸艺博会、ART 021、上海艺博会以及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接踵而至,不仅举办路易丝·布尔乔亚、卡塔琳娜·格罗斯和弗朗西斯·埃利斯、辛迪·舍曼、村上隆、川强等国际“大咖”的个展,同期还有丁乙、谭勋、刘野、刘建华等重量级中国艺术家的个展同台展示。除此之外,围绕单色画展开的“金焕基与单色画”,以梳理四十年来中国艺术的大展“40x40”等主题群展也在当时开展。
2、“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开展,上海博物馆向海内外15家机构借展的154 件(组)展品,80%作品首次展出,在沪掀起“董其昌热”。
3、上海市文联、上海市美协、上海市书协换届。奚美娟担任上海市文联新一届主席;郑辛遥担任上海美协第八届主席;丁申阳当选上海书协第七届主席。
4、上海作为2018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全国主会场,从5月初便开始落地一系列博物馆日活动。5月18日当天,上海市博物馆接待观众总人数84543人次,相较去年增长28%。
5、Condo引入上海,9家本地设有空间的画廊与13家海外画廊在上海分享空间,不仅让国际画廊在中国得以展示作品,也为国内画廊提供新的机遇。
6、原位于上海世博会原法国馆的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发布迁址,自2019年1月1日起,该馆迁往静安·新业坊,新馆预计于4月试运营,5月启动首场展览。
作者:彭菲 王璐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