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程阳阳先生不仅接受了正统、完整的美院教育,他出身于当代美术名家,父亲程大利先生在当代中国画坛具有举足轻重地位,且在中国画的研究和出版领域也成果卓著。家庭的耳濡目染,学院的专业研习,是程阳阳绘画道路形成的重要基础。
程阳阳先生的国画创作,体现的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是经典的中国人文思想。如《观道》《秋晴》《雨歇》《秋光》等系列作品,立意便具有对于古典文化的崇敬之情,结合传统笔墨营造出的山水景象,实为精神境界,展现出中国人传统的精神世界。
程阳阳曾有文章《源头活水 慢中文章》,明确指出“中国画是在一种安详散淡的形态下,摒除了一切功利色彩的前提下,从容地写出来的,在一幅好画面前感受到的是静气。”程阳阳这些作品画面的营造,文质彬彬,儒雅和平,一如画家本人之性情。程阳阳用画笔为中国古典文化写照,品读他的国画作品,也是品读传统文化的一次历程,体味春风大雅,阅览秋水文章。
历史悠久的中国画艺术,在近现代历经质疑与磨难,对中国画革命、改良到穷途末路、废纸论等不断质疑的声音,深刻影响了许多人,影响到中国画一脉相承的艺术文脉。中国画的价值品评也与传统有了变化,甚至发生了很大偏颇。
中国艺术的品评,可溯源到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评(九品中正制),人人追求“上上品”而躲避“下下品”。人品风气延伸到文化艺术领域,产生了书品、画品、诗品、曲品、剧品,继而延伸到酒品、茶品、棋品等。故而中国自古以来的艺术传统,无论诗文、音乐还是书画,并非追求一味创新,也不计较于变化的“风格”。
程阳阳是徐州人,早年南京求学,后来北京工作,对于南北山水画风皆有所猎,于“风格”之事并不执迷。他在中国画创作之外,长期从事美术的理论研究和编辑出版工作,这对于美术认知和美术视野的提升有极大帮助。现在程阳阳身为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研究处处长,《中国文艺评论》副主编,更是需要从国家和国际视角,关注中国画的存在发展课题,在学理上对于中国画艺术有着清晰的认识。
程阳阳非常清楚,中国画家并不着意于中国画的外在形式,而是强调内在的格调与品味。从南朝谢赫著《画品》、姚最著《续画品》,到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分神、妙、能、逸四品,再到清代黄钺仿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而作《二十四画品》,“专言林壑理趣”,共分气韵、神妙、高古、苍润、沉雄、冲和、澹逸、朴拙、超脱、奇辟、纵横、淋漓、荒寒、清旷、性灵、圆浑、幽、明净、健拔、简洁、精勤、隽爽、空灵、韶秀等二十四品。这些传统绘画论著,是传统中国画学思想的最切实反映。只是近代以来西风东渐,西洋艺术形式及艺术思想全面介入,搅动了中国画艺术的创作格局。例如纷纷涌入的古典派、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西方画派,以及流派流派纷呈、不断更迭的艺术认知方式,必然影响到本土艺术史的认知与写作,动摇了原有的认知评价体系。
程阳阳先生对于中国画艺术的认知,具有学识的高度和文化的自信,不为外界喧嚣所扰,不为时风所困,所以,他的国画创作没有去刻意营造风格特性,而是坚定地走正统道路,承继传统文脉。
观看《云水清音》《大壑秋色图》《行到水穷处》《秋叶舞处泉声幽》《泉鸣深涧如琴语》等作品,可见程阳阳的中国画艺术,远追宋、元,近习明、清,从传统一脉走来,并借鉴黄宾虹水墨之法,成就立足传统的当代山水图景。这些作品,具有古典文化立意,又具有现代人文情感。
这些作品中体现出的古典文化之正,与画家开阔的艺术眼界,深厚的文化修养,都有密切关系。程阳阳先生的艺术创作道路,不偏不倚,不卑不亢,有对于天地自然之美的表现,亦有对于中国画笔墨艺术的追求,更有对于传统古典文化的倾慕。
中国画及其思想曾被视为封闭保守,甚至用“改良”“革命”加之于美术领域。从追求格调、品味,到强调风格、流派,中国画艺术价值判断发生了核心的变化。
风格、流派追求的是“新”,要破旧才能立新,要不断标新立异、推翻过去,从印象派再到后印象派,以及杜尚的艺术反叛,毕加索的风格分期等等,无不体现了这种“新”的追求。所以精神病患也能有孑然独立的画风画面,也能得到这种评价体系下的认可。
格调、品味追求的是“高”,追求的是永恒价值和最高真理,无关乎新旧。古人认为绘画:非技也,真道也。故外师造化,得自然之道,中得心源,获人之精英,于是生成艺术生命。这就需要画家具有深厚的内在修养,包括人品、学识、情怀等,方能技近乎道。所以中国历史上兴起“文人画”、“士夫画”、会有复古之风、“古意论”,“南北宗”的划分也主要是基于画品而非画风。
近代西风东渐以来,改良、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等等社会历史潮流,“新”被赋予前所未有的价值,以致于将“新”等同于“好”被树立,“旧”等同于“坏”被破除,这一理念是值得推敲和反思的。
程阳阳的中国画艺术创作,具有文化自信的内在支持,方能如此心无旁骛,沉实坚定地开展艺术探索。程阳阳先生超越风格、流派,看穿“新”、“旧”,以格调、品味为国画创作之要。这种艺术创作的状态与追求,代表了时下中国画艺术发展中一支可贵的力量,也是中国青年画家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的真正体现。
弘道养正,重在传承,特别是对于永恒的“道”与“正”不懈追求,程阳阳先生的中国画正是有志于此的。《论语》有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对于艺术家而言亦是如此,艺术家有志于弘艺而弘道——“艺能弘道,非道弘艺”。这就是说明要用艺术表达哲理观念,而非西方常借某哲理观念推出新艺术形式。古往今来对道的弘扬光大,乃人之天职,弘道方能养正,才是真正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作者:杨祥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