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为更好地推动功夫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本回西海茶事跨界艺术展,力邀全球华人功夫茶界的多位名师和传承人,荟聚西海,论道功夫,以功夫茶会大师专场的形式,通过不同地区、不同流派名家间的切磋交流,共同探讨功夫茶文化的传承之道。
功夫,精进持久。
师道功夫,
精神技艺传承之道。
言及东方文化,功夫二字难以绕开,其不单是传统武术的代名词,亦指为达成诸般技艺的更高境界,所要付出的勤勉、精进、坚定、不懈等精神。茶事与功夫的相遇相融,为历史和社会向前发展所促,同时它也是物质资料、时人审美、文化心理等到达一定的高度后,在区域上所呈现的雅俗共赏的特色文化。也正是在千年茶事所积累的丰厚物质资料,和东方思想体系中功夫精神的共同推动下,让功夫茶这一区域性特点明显的技艺,能在整个东南亚汉文化圈内传播,并最终对全球华人茶事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1
茶为国体
2
勿折初生,孟臣若深
洪武二十四年,太祖朱元璋唯恐皇亲贵族沉溺前朝闲雅之风,颁布一批禁止的法令,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废蒸青令》,以法律制裁依照唐宋饮茶之人,改为进贡散茶。散茶即是以水淹茶,喝汤留叶的民间粗茶的饮用形式,将原来精细繁复的研茶调膏的程序删减,一改唐宋六百年的喝茶的面貌。
天下遂行淹茶法,而制茶改以炒烘为根本的绿茶,后来增研发酵技术的红茶,采摘仍用以前细嫩芽叶为上,粗老为下的标准。
茶器大壶大杯,读诸明代图画及流传名物可知。武夷山儒释道三教同山,俯仰宇宙,细察物理者多。自宋明理学流行,奉行道家“勿折初生”之戒律者甚众,眼底细芽犹卷,嫩叶未舒,实即夭折,中有人决议,试延后一节气,采摘三叶一芽之朵蕊。
一声春雷天下惊。初始所采之整茶,试诸红绿二种制法,竟不能佳。应为谙熟丹药道士,以其深厚的科学物理经验,横空出世了“摇青”技术,奠定了部分红转,三红七绿的原则,后又反复推敲,以致成茶的工期需要半年之久,比之绿茶顷刻红茶数天,世人敬称此份心意为“工夫茶”,意谓沉潜用意,不计工夫。
手工揺青
壶必孟臣,杯必若深。孟臣乃泥壶翘楚,若深乃瓷杯细品,运用于泡茶则一金一玉,使人意志廉立,身处红尘,终怀庙堂爱民之心,先忧后乐,毋为小人。是以闽南诸君子推崇必之,不用他物,可见期间品茶不独为消遣无聊。故汪士慎谓喝武夷茶使人有敬畏之心,如交高士,久不生厌。真得君子胸怀。
前此茶杯亦是从酒杯挪用而来,后经历若深诸位能工琢磨,深谙茶汤流淌规律,终以撇口鼓腹圆底圈足为准。
是以孟臣壶得钟声,若深杯得磬声,壶的设计使茶味能尽释放,杯的设计使茶汤能尽圆融,几乎尽善尽美矣。
3
功夫流传
南洋其实包括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华人多是闽南乡亲,而都多是庶民。谋生是乱世最急要大事,离乡背井,漂洋过海,在所不计。温饱之余,闽南人仍以小壶小杯斟饮,以廉宜之茶之器,却严守泡饮之度,身寄他乡望月明,自此功夫茶又多出了慰藉游子的身份。信乎香味能蕴藏深刻的情景,经久不能磨灭。
台湾于明清便有闽南人纷纷落户,到了近代更有许多北方人大举迁入。当地人勤勤恳恳的栽种茶树,研究制法,扬长避短的降低摇青的程度,减少浸泡的时间。利用当地的陶土,创造出具有新时代审美的茶具,突破了地理的约束,成就了自给自足的品茶风貌,使得功夫茶仍然可以不绝如缕的传承。
对于香港来说,其背负文化窗口的任务已经百年,在功夫茶这个领域,闽南潮汕两地的经验都保留在这个弹丸之地,从器物茶叶到冲泡几个核心环节,都毫无缺失的流传不断,深入生活。闽南所重之器,所重之岩茶,潮汕人所重之泡茶技艺,都在香港街头巷尾能得到最纯粹的表现。
功夫茶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时时刻刻背负着华人文化传播交融的非凡任务,并且屡屡获得春风润物的成果。—— 杨智深
更多关于功夫茶文化内容
「功夫茶会」大师专场 / 杨智深
10月5日14:00-16:00
地址:北京西海48文创园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