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惊艳千年的宋代小品画丨私享艺术

宋 佚名 出水芙蓉图 绢本

23.8cmx2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中国绘画史中,宋代小品画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其以独特的经营位置,精微的笔墨技巧,高雅的格调品味,以及丰富多样的绘画题材,成为中国美术史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小品画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咫尺之间,传达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和审美意趣,艺术表现力丝毫不亚于大幅绘画。它的兴盛,与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背景密切相关,对后世绘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今天,宋代小品画依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其“朴素淡雅”的美学特征,“格物致知”的求真态度,亦对当下创作人文精神的回归有重要的启示。因此,本期开始推出宋代小品画欣赏专题,以飨读者。

尺素乾坤

宋代小品画略论

撰文:刘建轩

中国的绘画艺术在宋代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峰。绘画发展十分全面,人物、山水、花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更趋于成熟,作品形式也是种类繁多,其中小品画以存世量多、题材广泛,成为欣赏和研究宋代绘画的重要对象。

所谓小品画,主要是指其尺幅上的狭小,从传世的宋画小品来看,它们的大小多不盈尺。从形式上看,以圆形和方形为主,据记载也不乏一些其他形状,但比较罕见。这些精彩的画作在它们诞生之初,并非像现在这样只是单纯的绘画作品,它们本身是有实用功能的。圆形的一般是用作团扇的扇面,古人讲的“轻罗小扇扑流萤”中的小扇指的便是这类圆形的执扇。而方形的通常是用作屏风或灯片。宋代的屏风形式非常多,其中有一类屏风是由许多小方格组成,因此会在其上作画用以装饰,今天的日本还保留了很多这样形式的古代屏风。同样的原因,宋人也会在用绢制成的半透明的灯片上作画。

宋 佚名 水仙图 绢本

24.6cmx2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虽然宋代的大部分小品画在其诞生之初是为了某些装饰性用途,但其艺术价值却远非简单的装饰图画所能概括。谈到宋代小品画的创作,就不能不提宋代的皇家画院——“翰林图画院”。传世的大量宋人小品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宫廷,其作者也多是宫廷画院的画师。他们在创作这些供御画作时皆用心绘制不敢有丝毫怠慢。与此同时,上至王公贵胄,下至普通文人,更是乐于在团扇上题诗作画相互馈赠,这也使得小品画的创作蔚然成风。

宋 佚名 初平牧羊图 绢本

23.5cmx24.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从现存的宋代小品画来看,其题材内容丰富多样,令人目不暇接,为了更好地欣赏和研究这些画作,在题材上进行一定的分类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宋徽宗主持编撰的内府藏画录《宣和画谱》为例,书中的题材分类竟达十种之多。虽然详细的题材划分有助于增进人们对画作特征的认识,但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混淆。因此,目前学界通常会把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型来加以概括。

宋 佚名 秋堂客话图 绢本

24.2cmx22.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初年的花鸟画延续了徽宗时期的繁荣,画院中人仍以宣和体为尚。所不同的是,画家们的创作已由北宋时期的鸿幅巨制转向案头小品。形制上的转换对南宋花鸟画最大的影响就是章法与题材的变化。北宋时期画家们所喜爱创作的全景式花鸟画到此时已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适应团扇、屏风、灯片的折枝式花鸟画。正如董其昌在《容台集》里说的:“宋以前人都不作小幅,小幅自南宋以后始盛。”与山水画类似,流传至今的绝大部分宋代花鸟小品画都创作于南宋时期。

宋 佚名 竹涧焚香图 绢本

25.8cmx20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伴随着南宋政权的覆亡,皇家画院的制度亦不复存在,以画院画家为创作主体的小品画同样难以为继。到了元代,由于蒙古游牧民族的统治,贵族阶层生活方式与汉人不同,团扇的使用度大大降低,因此元代的团扇绘画数量非常有限。明、清两代折扇逐渐兴起并成为主流,文人雅士纷纷参与折扇书画创作,从达官显贵到一介布衣都以互赠折扇为表达友谊的一种方式。虽然团扇仍然在女性间被广泛使用,但团扇上的书画创作却不再有往日的光辉。这也使得以团扇为主的小品画成为了宋代绘画所特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被后人敬仰。

南宋 佚名 春山渔艇图页 绢本设色

21x21.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该图为纨扇面,明亮的青绿颜色、岸边的桃花点明了春山的主题,水上有渔夫放艇,岸边屋内有人凭栏望水。无款,画心左上钤“松景珍玩”(白文)鉴赏印。右上裱有题签曰:“张训礼《春山渔艇》。”

南宋 佚名 豆荚蜻蜓图 蒲扇页

绢本设色 27x2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豆荚一枝,果实乍结。一只黄褐色的蜻蜓轻轻停落在枝端,将豆荚压得微微颤动。画面构图简洁自然,疏密得体。画家用中锋细笔勾勒豆荚枝叶的轮廓,用花青、石绿轻染,以白粉点花瓣,线条沉稳,色彩丰富,形象写实逼真。图中尤以蜻蜓描绘得出神入化,其翅膀透明的质感以及清晰的纹络都表现得清清楚楚,活灵活现,反映了宋画在写实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水平。图右下方押“徐熙”二字伪款,不见于著录。

宋 佚名 天寒翠袖图 绢本设色

24.5x21.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无款。绘翠绿竹数竿,一女子凝神伫立于旁,神情婉约,楚楚动人。该画佈局简约、傅色清丽,极具宋画之典雅气息。费城艺术博物馆所藏的《竹林仕女图》,无论在表现主题还是构图上,都与此页十分接近,二者可相比较。

宋人常取前人诗意作画,通过画笔将诗意转化为画家自身对生活的一种追求或嚮往,因而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种最符合文人“出尘”思想的禅家意境屡屡出现在画家笔下。此图准确地传达出了杜甫“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诗意。此图工整细緻,设色淡雅,为南宋院体画佳作。

宋 佚名 春溪水族图 绢本设色

24.3x25.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现存宋画中游鱼类题材画的一幅佳作。春暖花开,群鱼戏藻。鲢鱼摆尾漫游,鲶鱼回身在后,鳜鱼则迎头向上,隐喻了“连年有贵”的吉祥含义。画家通过鱼儿欢快游动时自由弯转的体态和藻类植物在游鱼冲击下漂浮不定的形状,巧妙地暗示出流水的动势以及春水的清洌透明感。3尾大鱼均施以工笔重彩,用笔沉稳工致,片片鱼鳞描绘得一丝不苟;而衬景的小鱼、小虾和水藻则纯用没骨法渍染,将鱼虾的灵动和水藻的轻盈表现得恰到好处。

宋 佚名高阁凌空图 纨扇绢本设色 21.2×21.6cm 天津博物馆藏

截取景物的一角来绘制,高阁玲珑,松树冉冉。阁内有女子静坐,侍女侍奉在侧。画面左上部则空旷高远,如仙人之境。画面静谧,表现出了人物安闲之状。

作为中国古代绘画的鼎盛时期,宋代也是界画发展的高峰期。在这个时间里,产生了许多优秀的界画家,如郭忠恕、王士元、吕拙、李嵩、赵伯驹等等。而其中的佼佼者当属郭忠恕,他的《唐明皇避暑宫图》、《雪霁江行图》工而不板,繁而不乱,清俊秀逸。

宋 佚名 深堂琴趣图 绢本设色

23.6x24.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款印。钤收藏印 “仪周珍藏”一方。

此图描写山斋数楹,葱树掩映,一人于堂中抚琴,二鹤在琴声中闲步。远山一带,巨壑空茫。建筑用笔粗浑,轻刻画,重意境,形象概括,细部脱略简化而不失准确真实。整幅画面清新明净的情境赋予作为绘画主体的建筑含蓄而富于想象的空间依托,使之具有了诗一般和谐浑融的意境。

此图画巨石、绿树环抱雅斋,朱梁绿柱的厅堂中,一白衣秀士端坐操琴,童子侍立一旁,平台上双鹤闻乐起舞,山间回荡着袅袅琴声,画面充满了文雅幽清的气息。

南宋 佚名 争禽图页 23.5x26.7cm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宋 佚名 高士观瀑图

宋 佚名 风雨归舟图页

宋 佚名 古柏归禽图 绢本 23.5x24.7cm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