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换个角度看谢赫的《古画品录》

换个角度看谢赫的《古画品录》

《古画品录》是南朝齐、梁时期的艺术理论家谢赫所著画论。全文约1500字,文中评论了自三国至南朝梁三百年间,二十七名画家的绘画作品,根据谢赫提出的“六法”的标准,依照他们的艺术造诣分成六品……我国唐朝评论家张彦远云:“所言六法,画家宗之,亦至今千载不易也。”总之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已经成为我国绘画领域中影响最深远的绘画理论。

今天我们不去研究“六法”的重要性,而是换个角度来研究谢赫的《古画品录》这篇文章。我们借用佛法中,极为有名的“指月之喻”来对《古画品录》进行分析,在“指月之喻”中——文字就好象手指,而事物的真理则是月亮。

根据这个比喻,《古画品录》这1500多字的文章自然就是——手指。所以这1500多字绝对不是月亮,而只是指出了月亮所在的方向。

那么,谢赫的《古画品录》这篇文章指向的月亮到底在何处?我认为月亮就是这二十七名画家的绘画作品……我们只有研究这些绘画作品,才能找到在谢赫所处的时代,谢赫所认为的——何为“气韵生动”,何为“骨法用笔”……只有历史地、辨证的看问题,才能找到为现代人所用的绘画的真理。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二十七名画家的绘画作品绝大部分都无法看到,唯一能看到的只有被谢赫评为第三品的画家顾恺之留下来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均为摹本)。

谢赫对顾恺之的评语是:“格体精微,笔无妄下,迹不逮意,声过其实。”这个评语是“毁誉参半”,显然在谢赫眼中顾恺之与第一品的画家陆探微、曹不兴、卫协等之间还有很大差距。

虽然我们看不到那个时期的最优秀的作品,但是往上推至汉代的画象砖画中,却传下来不少优秀作品,我在黄崖关旅游时,曾见到一幅名为“驿使”的画象砖画非常精妙(见附图)。这幅画线条流畅生动,人物栩栩如生……从这幅画我们可以想象出当时第一品画家陆探微、曹不兴、卫协等绘画作品的主要风貌:这些作品应该是——基本上用线造型,讲究线与线之间的韵律感,注意表现人物的神态……这也是当时的物质条件(绘画材料)所决定的。

其所以要换个角度来看谢赫的《古画品录》这篇文章,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醒人们,这1500多字的《古画品录》实际上只起一个手指指月的作用,给我们指出月亮所在的方向,但它不是月亮。因此我们不能逮住“手指”不放,也不能总在“手指”上作文章……正如苏东坡所云:“读书尽埃简,攻之如蠹虫,谁知圣人意,不在古书中。”我们必须要从书外去寻找真正的圣人意。同时,还要尽可能的搜集那个时代及更远时代的绘画作品,并从研究这些绘画作品中,探寻谢赫通过《古画品录》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绘画之道……

 

附图——“驿使”

 

 

 

作者:蔺高管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