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十三点——烟台当代艺术展
一、主办单位:
烟台市美术家协会
烟台现代画院
烟台市莱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二、承办单位:
烟台市美术家协会当代艺术委员会
烟台城市美术馆
三、学术支持: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当代艺术委员会
鲁东大学当代艺术研究中心
鲁东大学王度工作室
烟台大学公共艺术研究中心
四、协办单位:
烟台新印象广告设计有限公司
烟台凯胜艺术传媒有限公司
烟台加上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五、时间:2022年6月18日——6月30日
六、地点:烟台城市美术馆
七、学术顾问:
潘士强 山东省美协当代艺术委员会主任
刘泽文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烟台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张纯彦 烟台市文联副主席、烟台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王 度 法国艺术家(华裔)
安晓彤 法国艺术家(华裔)
八、策展人:
楼正国 烟台城市美术馆馆长、资深策展人
阿 非 鲁东大学王度工作室主持、资深策展人
九、参展艺术家(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 文 王励均 刘 卫 李一尘 李海燕 毕湘龙 何勇君 张善勇 金 然 徐学杰 高 远 梁 斌 董贵晗
郭昕彤
中央美术学院2017届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本科生
中央美术学院2021届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商业管理,关注艺术市场、视觉艺术传播、艺术批评与策划。
主要学术经历与成果:
2019年中央美院第十届创新创业大赛 |《Art Company 艺·伴》银奖
2020年整合与引领-2020艺术商业管理青年学术沙龙 | “国内外拍卖行私洽业务讨论”
2020年年度中央美术学院艺市周刊论坛暨全球艺术品市场文献数据库发布 | “在变局中突破: 2020全球艺术品拍卖”
2021年《艺术家作品“期权”拍卖模式研究》获本科毕业论文一等奖
2021年《佳士得半年业绩发布,拍卖市场信心几何? 》刊于《美术报》
2021年《巴塞尔艺术展:一个新的起点》刊于《美术报》
2021年参与“北京艺术品市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2022年年度中央美术学院艺市周刊论坛暨全球艺术品市场文献数据库发布 | “中国藏家 收藏趣味再平衡”
2022年《印象派艺术会过时么?》刊于《美术报》
2022年《互联网拍卖助力后疫情时代本土拍卖行回暖》刊于《齐鲁艺苑》,
2022年《我不是涂鸦艺术家——拍场“顶流”巴斯奎特市场管窥》刊于《艺术市场》
一万种可能:十三点——烟台当代艺术展(上)
郭昕彤
展览呈现十三位艺术家的近作,透视出当代艺术不同的面孔,带给观众一次视觉的修炼。
烟台城市美术馆,一个非常从容的空间,稳定、标准、明敞。这样的空间很适合容纳不同风格趣味的艺术创作。此刻,“十三点-烟台当代艺术展”正在这里悄然进行着。展览并非铺陈,每个空间的使用集约而从容,这让作品的效果能够充分发散。十三位艺术家在艺术的维度中探讨如何表达自我、情绪或是身份,用艺术的方式解读不同的人生。艺术创作在与观众发生联结时,它的使命开始了。它给予观者热切目光一个停留之处,找寻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共鸣。
“十三点”带着点回顾的意味,像是这十三位艺术家面对面讲述他的故事,同出生、成长亦或工作生活在烟台这座滨海之城,却走过不同的足迹。此次展览不仅是展现十三位艺术家的作品,更是不同年代生人,在不同时空中发生的故事,空间成为他们相遇的最好的场域。
-刘卫-
材料的综合运用是刘老师一贯以来的画面表现形式,丙烯、粉彩、墨成为同一的媒介,联结画面的情节与世界的情节,正如这次展出的作品《世界的衬里》所展示的关于色彩的理论和规律,折射出内心的一片真情实感,笔触是抒情抒意的,整幅画面形成一种未完成的感觉,激烈又沉重,这种交融的感觉在不同的材料表达出更加成熟的融合,笔墨在清晰明确和恣意模糊中从容切换,这是这个世界的衬里,艺术家解读世界的方式。
刘卫《世界的衬里》 ( 纸本综合)
刘卫《诗人》 (水彩)
-李一尘-
群展中总会有一些作品异常独立。李一尘的作品是严肃文学,是一本书,每一分笔触形成的悲情色彩,力透纸背。他曾讲,我画的不是悲剧,我只是把悲剧剖析来看,告诉你,看那是悲剧,他会来,你也会坦然接受。本次展览中展出的作品《冥王星》延续了一贯纸张与丙烯材料的完全融合,我甚至觉得因潮湿而造成的纸张褶皱也是美的,非常,融合于一种破碎感的氛围中。《晚安》是一场肃穆与盛大的“葬礼”世界在其中按下静音键,坦然的做一场永久的告别。当你静穆在作品前时,艺术家在告诉你,生命中的一切或好或坏终究会到来的,请你坦然去看,坦然去享受。
李一尘《晚安2》100x70cm 综合材料油画 2019年
李一尘《冥王星》140x100cm 纸张+墨水 2021年
-何勇君-
系列作品以“弱象”命名,在何老师的作品中可以寻查到事物发展的脉搏,将信息和感受,将事物的韵律从事物的本体中解构出,脱离真正的“具象”与完全的”抽象“形成一种微妙的痕迹。“弱象”一词精准的丰富了这个世界的内涵,在时间中对形状和意志的洗涤,呈现出任意形状的一种可能性。以材料为媒介,寻求与世界的同频,将不可感知转化为可感、可视、可知,以一种共同的频率将观者与作品联结。
何勇君《No.3》 画布+废宣纸 120x120cm 2022年
何勇君《No.7》中华铅笔+铅笔屑+铝座(铅笔可变) 50x50cm 2022年
-金然-
作为创作者、学者和个体,金然老师都是一个温情的人,作品亦是。像是世界中一个无人被发现的角落也可以被温情照亮,当这些细微之处被记录,成为平凡之美中最不平凡的一点。这种无时无刻的温情换算成渗透的诗意,作品成为日常生活的诗意表达,海、风筝、街道、孩子,在自由的组合下成为诗的载体。摄影侧重情绪,而非只是囿于构图与光色的形式,诗意的浪漫在每一次快门中定格成为纪念品。
金然《红2017-2022》摄影作品 尺寸可变
金然《红2017-2022》 摄影作品 尺寸可变
-徐学杰-
展览中的两幅作品名为《疫情日记》,带着淡淡的紧张与压迫,在纯白的展墙上张力十足。重复的数字形成独特的红色的笔触和肌理感,这种红色的笔法汇聚又发散,或是由散到聚产生出隐秘而激烈的情绪感,散落、漂浮在一片薄雾似的背景中,单纯又悲怆。塔的形象是徐老师画中一个表现的母题,包含了很多执着的情感、悲穆与温情,含蓄脉脉,代表了一种人性的力量感和无力感,渗透与外放,在画面中呈现出动人的力量。
徐学杰《疫情日记 2020-12-2》 布面丙烯 180cm×90cm 2020年
徐学杰《疫情日记 2020-12-06》 布面丙烯 180cm×90cm 2020年
-高远-
如果说生命是场盛大的烟花,那大概说的是高远的作品,高远是一个自我坚定的人,这在他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执着,轻松的执着,快乐的执着。热烈的荧光色统一了画面的色调,画面的明亮色彩和自在的笔触像是不断的倾诉,他强大的情感力,陷入一场日间独享的宴会。画面中的未命名少女是一个精灵,她自由变换着各种的模样,行走,或说是跳跃在世间,成为一个自由的精灵。自由的灵魂最有魅力,作品亦是。
高远《未命名少女-毕加索-1》布面亚克力、油彩 60x60cm 2022年
高远《未命名少女-克里姆特》布面亚克力 200x180cm 2021年12月
-董贵晗-
《等风来》是一件很打动人的作品,引风机的风轮成为风的载体,在海水中,在沙滩上,如同散落的星或是候鸟,伴随朝阳的冉昇,在动人心弦的海风中,聆听海浪声与风轮的轻响,静谧的等待······。《乡土情怀》是董老师的另一件作品,完成感非常高,悬挂的老麻袋裹挟着浓厚的乡土情怀将人们带回汗水与粮食交集的故事里,在展陈空间中略有突兀感又不失亲融。这组作品带有些朴素的美感,或许是时光雕刻所产生的心理效应——空间中的灯光照射在作品上,投射下安静的阴影,散发出持续的、永恒的、脉脉的温情。
董贵晗 《等风来》金属引风机叶片、海滩、摄影,可变尺寸 2020年
董贵晗 《乡土情怀》老麻袋、木板、纸、木炭条、油画棒 尺寸可变 2022年
一万种可能:十三点——烟台当代艺术展(下)
郭昕彤
罗杰·弗莱在他的批评文集中谈到,如果艺术是模仿,镜像就是艺术。再现的能力和技巧是可以学习提升的,但艺术的进步却不是在这种简单的流程中完成的。艺术之所以是艺术恰恰是因为背离了自然,中国画理论所固有谚曰“江山如画”而非“画如江山”。
劳申伯格的床挂在墙上,甩了一些星星点点的油漆。奥登堡的床则是一个长方菱形,一段比另一端要窄。作为床他们都售价极高,但人们可能会在其中睡一个觉。在劳申伯格的作品中,油漆点不是真实物的一部分,而是被艺术家所赋予的类似于一种思想演化的行为。一种完全主观的活动,床碰巧成为了他的一件艺术品,他由床借题发挥。
布里诺的盒子称为艺术品的关键是安迪沃霍把它放置在了美术馆中,现代艺术品逐渐与它所在的环境不能分开。在过去,一件“再现的非表现主义”作品(如安格尔的《泉》、《浴女》)放在街边展览也会有人驻足欣赏,调动自己的审美与品味,带有庄严性和有距离感。而现成品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现实环境中(如杜尚的《泉》、阿曼的《渴望和平》)除去观念的加持和其他包装物将这些现成品放入环境中需要用力分辨“真实物”与“艺术品”的界限。如此说来,艺术品与现实性之间的关系已经被完全打破,他们的区分取决于这个物料所处于的场域以及被赋予的非实用性价值......
-王文-
语言符号的修炼是王文作品中一直在探索的东西,将情感与形式作为双重线索,贯穿画面。观众能够清晰的体会到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在画布上充满张力的、自由的表现。绘画的笔触成为个人表达的一部分,将二十世纪西方艺术的思想带入到完全东方的传统书法中,让带有冲突性的思想在画面中相遇,从形式到内容融合的极点。展览中的装置《106》带着突兀的美感闯入观众的视线中,装置在美术馆的空间中散发出极大的能量,像是一种隐秘的仪式,让人稍加错愕和迟疑,随后是悠长的耐人寻味。
王文《106》装置 布面丙烯、宣纸、毛毡、字帖、桌椅、结构胶,尺寸可变 2022年
《FULL》布面丙烯 100x150cm 2022
-王励均-
王励均是视觉的演奏家,作为成熟的艺术家,仍不拘于某种风格,执着探索形式及色彩微妙的变化。他的作品的色彩对比非常强烈,黄紫对比,蓝橙对比,红绿对比,再加上黑白对比,在某些角度能品味出民间美术审美的规律。《精神的维度》在抽象中追求画面视觉空间的深度与广度,画面中的元素,游走于有机与无机之间。当观者面对作品时,由眼及心,被这带有神性的精神力量,无穷的、持久的打动。
王励均《精神的维度》 布面丙烯 100cmx150cm 2022年 (1)
王励均《精神的维度》布面丙烯 100cmx150cm 2022年 (2)
-李海燕-
传统雕塑往往以硬质材料为主,强调永久性,当代艺术的材料具有开放性。作为女性艺术家,当代的女性艺术家,李海燕的作品呈现出在当代社会中女性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易碎的物质材料在她的作品中冷静自持,带有纹理的纤维像是大理石一般泛起特殊的光感,温润而细腻。李海燕的作品中观者可以看到她的文化姿态,不是利用软材料的物质属性去直接勾连女性特质,而是将物质透视为一种女性精神的象征,强调媒介材料和艺术语言形式之间的微妙关系,构建女性审视女性的又一视角。
作品名:The free view 材料:铜丝纸浆、碎布
作品名:静 材料:纸浆、宣纸
-毕湘龙-
天然木料、废弃的金属物及废旧现成品以一种惊喜的形式在新的时空相遇。艺术家将生命有机体的残骸与无生命的工业废料结合在一起,带有宿命感的纠缠,矛盾又自然。作品呈现动物形体的寓言隐喻,既是自然的天真可爱又含有蒸汽朋克感,不同身份、年龄、心境的观者都能在作品中找到不同的答案。作品思考更加深度的问题,面向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和科学艺术,体现了艺术家对工业现代主义、科技至上的质疑,并进行超现实的客观记录。
毕湘龙《生命体》系列-海豹(66x42x30cm)金属、木材、塑料
毕湘龙《生命体》系列-象(60x62x50cm)铝、不锈钢、木材
-张善勇-
坦培拉是意大利语“Tempera"音译,源于拉丁语temperare,是欧洲一切古代胶彩画的泛称,特指欧洲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以某种乳液状态的结合剂调和色粉的绘画方法,朴素而雅。张善勇的作品用最传统的绘画语言,记录了人生经历,面向自已,有关回忆,透过画面进行内省。他的坦培拉作品带有淡淡的寂寥,像是回忆里细节模糊的故事,略到潮湿袭来。画与艺术家一样带有忧郁的气质,带有强大的感染力,面对作品宛如面对艺术家本人,“如果你很寂寞,那可否听我讲个故事”。
张善勇《阿奇350ML》板上坦培拉 56cmx96cm
张善勇《爸妈二老》板上坦培拉 96cmx56cm
-梁斌-
这次展示的作品是艺术家创作种的新的视觉语言,充满实验性,鲜明的色彩色块,呈现世界的五光十色与生命的起伏。画面中的语言单纯鲜亮,纯粹动人,成为击中人心的关键。艺术家在线条、块面与色彩之间探得不同的结构和语法,全情书写,渗透出对“生”的浓浓期待与告白。画面在线条、色彩、构图上一改文人气质的抽象表现形式,用朴素而充满力量感的手法冲撞出自然的情感与当代人文关怀,无论何时欣赏都能感受到画面背后涌动着的源自创作者内心无限的能量。
梁斌《和谐》 布面油彩 150x200cm 2022年
梁斌《无言的世界》 布面油彩 150x200cm 2022年
结语
新的语境赋予了艺术新的生命力,艺术变得新鲜与澎湃,无数元素激荡交融,向着一个未知的方向前进。在全新的维度下,当代艺术世界充满挑战与机遇,艺术被重新定义,成为普世全包的美。十三位艺术家的作品体现出他们对整个时代变迁的敏锐感知,为当代观众提供观看世界的多个角度,展现出当代艺术的“一万种”可能。
作者:郭昕彤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硕士
2022.6.28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