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九十三岁的老画家、诗人林凡,艺术成就可谓巍峨高山,令人景仰。要论他成功的诀窍,酷爱读书,手不释卷,便是其中之一。
用博览群书来形容林老读书多、涉猎广,毫不过份。笔者曾下榻他位于北京郊区的碧水庄园,一栋楼都是他的书房,书柜是一堵墙似的依次排开,内面各类书籍都有,文、史、哲、美学方面的书籍居多,仅一部二十四史就占据了靠北边墙的整片书柜,俨然一个图书馆。看到这么多书籍,我问他:舅舅,你藏这么多书看得完吗?他说:书不是要全部看完才买的,而是要藏在那里,知晓有些什么书,知晓那些书讲的是什么到你需要时,就能快捷、方便地找到它。为自己治业所用,这就是藏书的意义,当然,每天读书,读好书,是十分必要的。一个画家永远是要处在眼高手低的状态,穷其一生都要去追寻艺术的内蕴与意境。
林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践行的。他只读了中学,与大学无缘,多年来,他却时时刻刻没有懈怠读书,画了那么多光耀史册的精品力作,写了上万首诗词楹联,书法艺术被社会褒奖为“林体”,并编写的《北派山水画技艺》,成为了大学的教材。一个没读过大学的人却登上了大学讲台,是中外几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他全靠从书本中获得知识,从书本里积蓄的能量。
他老是须臾离不开书的。无论是早上,还是夜间,除了画画,创作书法作品,什么时候他都是一卷在手,孜孜阅读。如今他老八十多岁了,还是如此,不看电视,不打牌。说则笑话:去年,他在山西太原置了别墅,便邀几个八十来岁的妹妹们去他那儿小住。平时几姊妹凑在一起,都要玩玩麻将的,那次谁也不敢提出来,住在贵阳的二妹妹,在自家里一日一场牌肯定是少不了的,但在哥哥这里住几天硬是没吱声,说是“怕小哥骂”!
我陪他客居上海时,每天早上一起床,他就弄了一把硬币,哗啦啦地摊在我的桌前,“去!帮我买报纸去!”我数了数大概有十来元钱,便问他:舅舅,买什么报纸呀?他说:楼下有个报亭,这几天你轮番着把他们的报纸都买遍,浏览浏览。就这样,在上海住了十天左右,还真把小报亭的报纸搜购了一遍,什么《军舰知识》《环球》等等,买回来他就挨张挨张地看。早晨上厕所,他要呆上好长时间,是报纸看得仔细,还是老人便秘,或者那个地方没人打扰,是最佳的阅读去处?
陪他老住在江西婺源时,他突然迷上了紫砂壶。这下可不得了,他让我四处搜购关于宜兴、关于紫砂的各类书籍,有理论着作,有紫砂历史,有紫砂壶名家品鉴,有名人赏析把玩等,零零总总不下二三十种书籍。他每天沉醉在书里,研读鉴赏,还找来几个黑皮笔记本,作记录写心得。声势吓人!几个月下来,他硬是把紫砂壶产生的历史,制壶的美学风格,每个时期产生的制壶大家及特点,以及当下紫砂壶的市场行情等等,悉数了解得清清楚楚,俨然是位紫砂的大玩家。
喜欢读书,对新鲜事物、新知识、新科技褒有热情,是老爷子的一个特点。他老是军人,出国的机会不多,偶有外出,回国后,你总能在他新的创作中,找到吸收外来文化艺术的创新之处。有次从日本回来,他买了些日本颜料,自己用了以后感觉效果不错,就在他的学生中大力推荐;如日本的金色笔,画的水波纹很见效果,他就动员学生采用,还托人从日本再买回一些,分送给弟子的。他的工写结合的画作中,还大胆地学习借鉴西方油画技法,如逆光、透视、色彩等,丰富了表现手段。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一位承传传统文化艺术的画家,对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胸中没有芥蒂,且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应该是他的绘画艺术,既继承传统,又不断创新,中西结合,出奇制胜的法宝。
崔建平
中国铁路作协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
作者:崔建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