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8月5日晚上7点,由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太仓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太仓美术馆、太仓市文化馆承办的“给妈妈的画”艺术展美术馆之夜在太仓美术馆一楼大厅举行。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美术馆之夜向现场的千余名观众从不同角度诠释“给妈妈的歌”、“给妈妈的诗”。
这场活动拉开了展览“‘给妈妈的画’艺术作品展”的序幕。展览自今年母亲节发起征集和邀约,最终遴选出80位艺术家约100件作品。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画家杨光涛作为参展艺术家代表,在美术馆之夜活动现场发言。杨光涛表示,正是在母亲的支持下,他走上了艺术之路。如今母亲已经离开,他依然思念,爱意不减。他追忆了自己与母亲的故事,并鼓励来到现场的小朋友“有自己的梦想,不要离开道德的本质、人的本质、艺术的本质”。杨光涛创作的《尤加利百合》成为本次展览中的第一件展品。
观众在作品《尤加利百合》前
从展览现场可以看到,展出的作品既有画自己的妈妈,也有画自己的妻子——孩子的妈妈;既有画他人的妈妈,也有画对母亲的一种感觉或场景的记忆;既有画年老的妈妈,也有画妈妈的童年;既有画自己和孩子一起的场景,也有画母亲孤独老年的身影;既有献给母亲的一束花、一组静物,也有通过文字、书法来做直接的表达。
策展人刘畅在导览中
策展人刘畅为观众导览画展,细细地为观众讲述参展作品背后的故事。刘畅表示,自从发起征集和邀请,策展团队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品。每一天都被作品背后的故事所打动。在这个展览里,摒弃了“专业”与“业余”评判一件作品的标准,从而以饱含温度的“真诚”作为更为有效的艺术传达。
《婚礼前读信的妈妈》
“妈妈”是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无法绕开的人,她代表着的是“爱”,是“生命的赐予”,是“身份和权威”,还有那些更为复杂的感情。除了感受对于传统的母亲形象和情感,有不少作品对母亲的身份进行探讨。妈妈并不是天生的,在成为妈妈之前,她也曾是被宠爱的小女孩,是阳光灿烂的少女,是青春靓丽的青年。青年艺术家陈楠的作品名为《婚礼前读信的妈妈》,描绘了一位身披婚纱的母亲,以此弥补了妈妈当年因家贫未能举办婚礼的遗憾。
母亲的故事并不都是充满温暖。上海艺术家张培选送的作品名为《我和妈妈的老照片》。作为素材的两张老照片是张培对妈妈的唯一念想。因自幼父母离婚,张培由爷爷奶奶带大,对妈妈基本上没什么印象,只记得四五岁时,妈妈来上海来看过他。十八岁几经周折找到妈妈时,发现妈妈已经组建了新的家庭,有了新的孩子,仅交给他两张保存了十几年的老照片。后来因妈妈出国从此再无联系。
本次参展的创作者们融合了各种群体和年龄阶层,既有来自画院系统、功成名就的艺术大家,也有刚刚走上艺术之路的职业艺术家;有年轻的父母而反思作为“妈妈”的职责与担当,也有古稀之年的老人依然清晰而深切追忆自己的母亲。
生于1955年的陈思朵是一位艺术爱好者。他送给妈妈的画是一幅《母亲树》。“母亲在我的记忆里是一个坚强刚毅的人,她靠着勤劳的双手抚养了八个儿女,我是最小的一个。现在我也快七十岁了,这张作品是我对妈妈的思念。”
本次展览是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与太仓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继太仓美术馆开馆展“潮涌大江东”之后的第二次合作。主办方介绍,此次展览策划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妈妈”这一展览主题让更多的人走进美术馆,尤其是那些从来没有想过要走进美术馆的人,并以此呼应艺术史上如伦勃朗、丢勒、梵高、高更、毕加索等艺术大师关于“母亲”的创作主题。
美术馆之夜还设置了公教互动内容,邀请每一个参观展览的家庭参与到展览之中。在现场看到,小朋友在现场或坐或趴完成了作品,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将作品与艺术家的画作一并展出。
因为这个展览,很多人第一次触及到母亲这个创作主题;也因为这个展览,让一座新的美术馆传达出应有的社会温情。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5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