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 | 余晓:“腹地” 拓展绘画的边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9/98f0daf1e0db3c3b901454587804ca0a.png

余晓个展“腹地”现场,又生空间(CYCLE SPACE)

过去十年间,余晓往来于英国与中国,平均每2-3年就会举办一次个展:2013年“绘画的细小差别”,2016年“绘画的可能”,2018年“看不⻅的绘画”。

余晓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总是在不断地挑战自己,突破边界。

2019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本的展览节奏。但余晓并没有停下脚步:她申请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创作实践类博士。她说,自己有点“自虐型人格”,不会选择容易得事情去做。于是,在绘画实践之外,她还希望能够在绘画研究上继续突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9/905ffa467c1040db8f29842d45f2f64c.png

余晓个展“腹地”开幕现场,又生空间(CYCLE SPACE)

2023年8月26日,时隔五年,余晓最新的个展在刚刚创办不久的又生空间(CYCLE SPACE)开幕。此次,她带来了全新的“腹地”的概念。而这一概念与她最新的博士课题有关。她希望借着这一研究,继续拓展绘画的边界。

雅昌艺术网对话艺术家余晓

雅昌艺术网:“腹地”的概念,是从何而来?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与绘画本身有怎样的关联?

余晓:“腹地”的概念产生于一个意外事件,可以追溯到我最初的绘画探索,和自身的经历。

2012-2013年时,我的工作室在伦敦泰晤士河边Waterloo那一个很有名的旧办公烂楼里。这栋楼曾被ASC艺术工作室公司接管,并改造了100多间艺术家工作室,空间非常独特。我的工作室只有2米多宽,7-8米长。因为这个原因,转身的时候要特别小心。

有一次,在搬运一幅画时,因为空间太窄,画太大转不过身,一不小心划破了画面,画作的背面显露了出来。

后因为自己身体变化的原因,结合这幅被划破的画布时,给了我很大的感触。画面背后也许不像画面本身那么完美,但也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腹地”就是把内在的东西展示出来。就像人的各种内脏器官,看似非常脆弱,但又非常强大,甚至决定着你的生命。于是我开始以此为起点,创作作品。

“腹地”的英文“Underbelly”,又有“隐藏的,被忽视的”之意。从另一个角度契合到这个点。

从凡·艾克的名作《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为绘画的定义正名以来,,观看者不约而同的对画面本身的内容形成本能的期待。但绘画除了是二维表面呈现的图像,更是一件物像,就像身体一样。如果只是图像的话,那它跟digital有什么区别呢?在绘画的背后,可能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观看角度。

“腹地”扩展了绘画的边界,也希望可以重新定义观看绘画的方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9/9e4e9e8c128ef2e52928df2f56264e57.png

余晓个展“腹地”现场,又生空间(CYCLE SPACE)

雅昌艺术网:绿色似乎是你画面颜色的基调,为何更钟情于这一颜色?

余晓:绿色是一个“中间态”。可以理解为一种暂时性的状态。看上去像是一种瞬间的永恒。

首先,从颜色本身而言,没有绿色。其次,在中西方文化中,绿色是一个中间转换的状态。在西方文化中,“绿色”的隐喻多为以积极向上,鲜有如莎士比亚《奥赛罗》(Othello)中的"绿眼怪物", 绿 是嫉妒的化身,这与中国某类文化解读相似。很有趣的是,在股票市场中,在中国,绿色代表了股票行情不好,西方却刚好相反。同时,“绿色”在生态环境中又是一个很好的形容词。

所以“绿色”链接了精神、社会、生态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它不仅是视觉上的颜色,更是精神上的颜色。

“腹地”也是一个中间态,链接了内跟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9/43f147f83f51f05cf0ce006f67f5ac29.png

余晓个展“腹地”现场,又生空间(CYCLE SPACE)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9/d9ce3f44f8b36bf9dade378ca7f31cf5.jpeg

余晓个展“腹地”展出作品细节,又生空间(CYCLE SPACE)

雅昌艺术网:你的作品经常会用一些“多少乘以多少的度”来命名,为什么会给作品取这么特别的名字?作品名与画面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余晓:很多人可能不会注意到我作品的名称。它其实是作品的部分,我埋在作品里的一个小小观念。“多少乘以多少的度”,其实是把作品里的某个元素尺寸。但这个尺寸与作品本身的尺寸是不符合的,而是某一个部分或零件的尺寸。我觉得这样做很有意思,作品名称本身也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9/f2a515184ed18d40ab828e3809b3c6ec.png

余晓个展“腹地”现场,又生空间(CYCLE SPACE)

雅昌艺术网:看到你作品的第一眼,会认为这是抽象绘画。但其实你的绘画中饱含着更加观念的探索?

余晓:很多人认为绘画不可能做出观念的东西。因为观念已经突破了媒介的概念。既然观念本来就是对媒介的挑战。为什么不能在绘画本身拓展它的观念?

一个多世纪以前,杜尚对“什么是真正的艺术?”提出了挑战,拓宽了艺术的边界。我想我是否也可以尝试拓展绘画的边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9/5c942e5334803b63b0c64b3cbfec8a53.png

余晓个展“腹地”现场,又生空间(CYCLE SPACE)

雅昌艺术网:对于绘画这一传统,你是如何理解的?你是否在意观众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你的作品?

余晓:我对绘画的传统是非常尊重的。比如我去阅读艺术史,在某几个阶段去研究大师的创作。意识到:绘画发展到今天,已经很难在画面上寻找突破,因为前辈们已经把很多东西做到极致。所以我在找自己的角度,怎么能突破常规的绘画认知边界。

我也不严格要求别人用我的角度去认识我的绘画。看画,跟看人是一样的,无论别人还是自己,都只能看到全部里的某个局部,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视线范围和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avid Medalla也说过“我们是自己的谜团”。我希望知道别人的想法,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我的创作。而且很多时候这种对话会带给我新的启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9/50eb064679135c731c3b46a8d97ff8cc.png

余晓个展“腹地”现场,又生空间(CYCLE SPACE)

雅昌艺术网:这些年你在国外的工作、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余晓:疫情之前,我基本都是国内、国外两地跑。因为各种展览,一年要来回好几次。疫情之后,许多展览项目都暂停了。

这刚好给了我机会去继续学习。疫情之前我就申请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博士,但因为各种事情耽搁没上成。这次刚好借着疫情完成了这个心愿。

我是一个偏自虐型的人格,不会选择容易得事情去做。想在可控范围之内,去做超出自己能力一点的事情。

现在一如既往的做新作品创作同时,还有博士论文,同时有些教学工作, 很充实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9/2b3072cd9aaa68f5638f0b2e2293a8ce.png

余晓个展“腹地”现场,又生空间(CYCLE SPACE)

雅昌艺术网:很少艺术家会像你这样,既探索绘画实践,又深入研究绘画理论?

余晓:我 可能是想向从前的人学习吧。自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发展到现代以后,开始分工细化。但我其实更欣赏从前艺术家。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中国的古代的文人名士,都是博学多才。正好疫情给了我这样的机会。读博并不是让自己从艺术家变成一个学者。而是找一个好玩的理由,让自己多看点东西,成为两种身份的中间态。

手头上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变得很容易,但精神、思想,对创作的理解,需要不断学习、研究,去拓宽自己认识的边界。也许这就像我们今天所说的“悟道”一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9/64d4272453d3f309b5f33506cc3e510e.jpeg

余晓个展“腹地”现场,又生空间(CYCLE SPACE)

雅昌艺术网:此次与年轻的又生空间合作,有怎样的感受?

余晓:又生空间虽然是一个很年轻的画廊。但我觉得是我合作的特别好的一个团队。我们总能非常及时高效的沟通和一起解决问题,整个团队从备展,布展等都非常专业,执行力很强。

画廊主理人李雅璐坚持以学术的方式来梳理绘画。做展览除了兼具商业上的考量,也有超越于经济利益之外的价值。对艺术家而言,这一点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9/55dd3bce58d3dd426c9421cfdef3084a.jpeg

余晓个展“腹地”现场,又生空间(CYCLE SPACE)

雅昌艺术网:在这次展览之后,下一步有怎样的展览计划?

余晓:过去十年,我平均每2-3年会举办一次个展,对一个阶段的艺术探索进行总结:从2013年“绘画的细小差别”,到2016年“绘画的可能”,2018年“看不⻅的绘画”再到此次展览“腹地”。

在每一次展览上,我希望能继续推进自己的创作。在“腹地”基础上,从实践中发展‘脆弱性’,然后,到达创作方法体系里的核心观念‘折叠’,它是德勒兹关于“折叠”论述的实践。 “折叠”能够让里跟外之间不断转换。所以下一个展览应该是与“折叠”这个概念有关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9/bc14c8d9acc2b81a542772d2d3359e71.jpeg

关于艺术家

余晓,当代艺术家,艺术教育者。出⽣于中国杭州,毕业于伦敦中央圣马丁纯艺术硕士,现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艺术实践类在读博⼠,⽬前⼯作⽣活于伦敦。她⼀直从事绘画为主、装置、⾏为等创作,举办过四次个展;应邀参加在中国、英国、意⼤利、波兰、美国等诸多重要群展,如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年展,迈阿密巴塞尔'Meta-forms'(元形式)公共项⽬展,何⾹凝美术馆‘别处/此在’等;作品在艺术巴塞尔Art Basel, 以及国内的西岸WestBund、ART 021等国际艺术博览会展出,并被机构和私⼈收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9/3a57e987b603242ff031f17629ac3f5b.jpeg

关于展览

腹地——余晓个展

Underbelly—Yu Xiao’s Solo Exhibition

展览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4号北京798艺术区

七星东街又生空间CYCLE SPACE

展期

2023年8月26日-2023年9月26日

开放时间

周二到周五:11:00-17:30

周六到周日:10:30-18:00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