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春天的故事


1985年10月武汉国画新作邀请展。左起:袁庆一,李路明,谷文达,谭立勤


袁庆一与赵力合影

  1984年袁庆一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春天来了》的作品,就是这件作品在翌年举办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简称“国际青年年美展”)上出尽风头,画家也从默默无闻而“一炮走红”。表面上《春天来了》不动声色地沿用了“写实主义”风格,但显然它是“变形了的”--其中大量参杂了美国超级写实主义的手法,还有怀斯、霍默等西方艺术家的“时髦”因子。迄今为止有关这幅作品的解读已然太多,主流性的结论为“这是一件划时代的作品”,甚至有学者认为“是对即将到来的85美术运动的某种预示”,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许我们解读任何作品都会变得更加客观公允。事实是进入80年代以后国内青年艺术家越来越多渠道地接受来自西方世界的艺术结论,而他们的选择亦更加自主自觉。回到1984年袁庆一创作的《春天来了》本身,当时画家创作手法的确很“洋气”,它既不是来自学院教育的固有套路,也不是来自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经验主义,其造型、色彩、构图都带有很强的分析力和象征性,这在当时仍盛行“土油画”的湖南可谓“独树一帜”,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画面中袁庆一更以关于“我”的形象塑造完成了关于“我”的意识提出。即便在席卷70年代末的“伤痕美术”中,何多苓、高小华、王亥、王川等纷纷从自我境遇出发来加以讨论,但是他们更关心的是宏大历史和整体命运,以至于自省和独立的意识仍显不足。时间到了80年代的中期,国内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语境已经出现更大变化,不仅“向后看”被“向前看”所取代,而且追求个性解放和独立价值成为了“走向多元”的现实诉求。联系到1985“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的其它几件耳熟能详的作品,譬如孟禄丁、张群的《在新时代》和李贵君的《140画室》,前者是以尺幅巨大的“亚当”、“夏娃”的“青春酮体”来宣誓属于青年的“新时代”来临,后者则以青年艺术家“群像”的描绘来展现更迭艺术史的“青春肌肉”和“青年力量”,但是与两者所不同的是《春天来了》少了情绪性的宣泄和口号式的张扬,多了理性的思考和自省。对应于“春天来了”的主题,袁庆一执意将所谓的“春天”画于观赏者在画面中视线的终结点--以窗外的“春山绿树”加以点明,而在室内既以递进且分割的空间关系营造出人为环境,也以“站立的人”、“排烟管”、“门框”、“窗户”的纵向线条来造成从画面结构到心理情绪的链接转换,其目的最终指向的是某种的“怀疑”--“春天真的来了吗?”然而正是通过了这种的提问过程,画面中“我”的存在也才从形象塑造的层面进一步转化为精神确证的深刻。


袁庆一参加1984年“磊石画会第二回展”留影

  作为艺术家,其个体的敏感经验既关涉于大背景转换的时代逻辑,同时也与周遭生活之间保持关联。作为中央戏剧学院的毕业生,80年代前期袁庆一回到了中国的中部城市--湖南长沙,就职于湖南美术出版社而从事美术编辑的工作。袁庆一对“我”的意识自觉或多或少亦与这种从文化中心城市到文化边缘城市迁居所产生的“孤寂感”密不可分。在这一时期除了创作《春天来了》之外,袁庆一还有像《烟灰缸》、《视》、《绳》、《蓝色o酒杯》等作品。与《春天来了》相仿佛的是,这些作品都在理性冷静的表象之下弥散出某种诗意化落寞的情绪象征,而其中的《烟灰缸》、《视》则进一步强化了对精神、心理的分析研究,由此带来更明显的哲理意味。《烟灰缸》比《春天来了》构图更简洁、表达更细腻,袁庆一似乎开始跳离开针对现实真实性的描写转而沉浸于某种精神冥思的状态,并借助自己的创作去实现精神世界的自我审读和象征诉求;《视》看似是以一对男女的互视关系作为视角而展开的,但是这样的关系不就是现实世界的关系本质?而相互的对视既是彼此间沟通的渴望,同时也是彼此间漠视的惯习。至于《绳》和《蓝色o酒杯》同样不是对于现实真实性的刻意描摹,袁庆一有意识地抽离掉这些对象原在的环境背景和使用价值以呈现出事物自身的“源代码”,并在这一不断的叩问之中寻找到自我精神的“寂然独立”。事实是80年代中后期的袁庆一总像是个“单干户”,即便当时的湖南美术出版社还有像李路明、邹建平等“同道之人”,而在出版社的窗外当代艺术的“湖南现象”也愈演愈烈。亦如自己的创作趋向,袁庆一选择了内敛式的边缘状态,情愿“离群索居”也不愿“随波逐流”。1988年袁庆一更以出国游学的方式与国内艺术界告别,坚定而孤独地走上了自己的求索之路。


袁庆一在作品《绳》创作期间的留影

  一别二十年的袁庆一如今重现国内艺坛,袁庆一面对的是沧海桑田的变化,与之截然相反的是我们对他的了解却仍停留在了二十年前的那一刻。袁庆一以他不间断的创作告诉我们,他仍是一个艺术家,艺术也仍是他最擅长的表达方式。袁庆一说他二十年间的很多作品都是普普通通的,是自己想画的,或者是别人想要的,正像国外的生活那样,没有压力,没有负担,有的只是放下的释然和自我的诉求。袁庆一说“现在说落叶归根还为时过早,而回来的初衷就是想接受回来的挑战”。为此,袁庆一认真准备去画一批新画,并以举办个人画展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勇气。这些作品大致有三十多件,“尽可能去呈现多元化的思考和立场”。在一些作品中,袁庆一选择了某种“自我对话”的淡然方式,譬如说他重新绘制了《春天来了》和《视》,试图以此重新审视自己,并将这一重新审视刻意放置于时间的轴向之上,从而有效建立起与历史文化进程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进而体验并确知当代变化的价值和意义。袁庆一还以更开阔的视野去审视周遭的生活,这里既有“久别重逢”的新鲜感,也有“似曾相识”的熟悉度。袁庆一也开始以聚精会神的叙述和独特视角的演绎去重新展现生活中的平凡感动,在看似轻松的娓娓道来之中夹杂着画家生命经验的厚度和温度。当然,袁庆一也想着去重续那个春天的故事,因为对于他而言这个故事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但还远没有到“收场”的时间。“我希望它有一个好的结尾”,袁庆一如是说,而我们同样也期待着它的一场一场的接续,直至在华丽的高潮中逐渐走向美好的谢幕。

作者:赵力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