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藏家故事|刘传生:中国当代家具的古典创造者

2013-04-20 00:59

  导语:艺术品收藏随着社会结构和文化选择的变迁而改变,利用资本和建立平台进行广泛运作的藏家逐渐形成新的收藏体系和社会功能。他们同时具备收藏、研究、推广运作等身份,除了个人的收藏之外,通过建立学术体系、运营模式成为社会公共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由资本的力量去推动,寻求建立新的平台和出口,成为突破传统藏家与投资者意义的“新”藏家。古董家具收藏家刘传生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伴随着中国古董家具收藏的三次热潮,三十年的时间,他从从地地道道的农民到成为中国明清家具收藏的大佬,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么些年一浪高过一浪,我始终没有被拍死在沙滩上,我很庆幸”。

  研究:中国当代家具的设计者

  即将开拍的北京保利2013年春拍中,国际知名设计师专场还在等着家具收藏大佬刘传生的作品,与往不同的时,刘传生并没有拿出市场上火爆的紫檀和黄花梨的古董明清家具,这一次他把目光放到了古典家具的设计上,金丝楠木的材料,不能和价值不菲的紫黄相提并论,但是在刘传生的手下,古典的设计加上现代的理念,让一把金丝楠木的现代设计圈椅与众不同。

刘传生设计的玄关案

  “现在没有一个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设计的东西能代表当代中国的家具,我也只是在摹古,为的就是把好的传统留下来,把不好的点加以改进,这才应当说是中国当代家具的内涵”,谈及到为什么从古董家具收藏转向设计当代家具,刘传生如是说。三十年,经他之手的名贵紫黄家具上千件,有比较的东西,也有些老物件或多或少的有一点不足,在这些不足的地方,加上自己的展览和理念,再把当代人的审美加以发扬,中国当代家具的综合美就提上去了。

  王世襄先生撰写的《明式家具研究》之后,让中国古典家具走向了一个收藏的高峰,越来越多的老家具从农村被铲地皮的人送到城市里,价格逐步的不菲起来;另外一方面也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一个疑问,中国传统家具做到今天这个地步,是否还有改良的余地,将来这套体系怎么发展?当代的中国人不可能都用传统家具?这个问题其实看似简单实为复杂,十几年过去了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是刘传生在过手上万件古董家具之后的想法,就这样他开始了北京保利拍卖设计专场的合作,成为一名中国当代家具的设计者。

  在刘传生位于北四环外的一个家具仓库中,在工人们赶制作品的工作室里,处处弥漫着木头的清香,地上随处可见的是刘传生手绘的设计稿,和工人工作间相对的院子里,则是一些已经完工的作品,但是都已经被定制出去了,在刘传生这里,一对金丝楠木的圈椅的价格是八万块,在家具市场中,这种类型的家具的价格最低只有两万块,差价如此之大,让记者不禁诧异两者之间的差距在哪里,而这也正是刘传生为什么从古董家具收藏中找寻设计的快感的原因。

 

  让自己的设计走向大众市场,同时也找寻方法让中国古董家具的设计理念能够得以延续,这是最近几年刘传生心中的大事儿,什么是公众教育是普及的最好的办法?于是做展览和给学生上课成了常态。

  2010年11月,刘传生发起的首届 “凿枘工巧”中国古代艺术家具展在798艺术区开幕,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开始向公众推广中国古典家具文化,显然他和同行们的藏品足以让这个展览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并且会成为中国古典家具届的一件大事儿,但是谈及这次展览,刘传生还是有着一些遗憾,他说:“直白地讲在展览上策划中,没有明确地主题,只有一个大主题:各种材质不限,是各个地区不限,各个品种不限,各个年代不限,在四不限的基础上要最精、最好的,力求最精、最好。”首次的展览是借助雅昌艺术网论坛网友会的东风,动员了雅昌艺术论坛明清家具版的网友的藏品,为公众呈现出中国古典艺术家居的全貌,在匆忙的准备中,甚至连展览图录都没有书号就印刷了,遗憾的是没有能够发行。虽然并没有能够发行展览的书,但是这第一次的展览费用也高达68万元。

刘传生藏品中得意的一把圈椅

  两年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中国古代卧具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幕,除去中华世纪坛提供的免费场地,这第二次的展览又花费了一百多万元。选择从中国古典家具中的卧具着手,也是考虑到为了要配合中华世纪坛的大场地,卧具的体积感和重量感能够撑得起大规模的场合。其二是尽量的还原中国古人的生活场景,能够让现代人能够快讯的融入到其中。最后是借由一些现代的科技手段。在第二次的展览现场,公众看到了张涵予收藏的床榻、刘传生收藏的床榻等等,还给公众创造和国内外家具研究大师交流的机会,如马未都先生和柯蒂思先生等。

  收藏:古董家具的收藏大佬

  谈及和古董家具的结缘,刘传生至今都记忆犹新,一次懵懵懂懂的带路经历,让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84年的冬天,父亲让他带一个朋友家去表姐家看家具,当时他只是充当带路人的角色,对于家具没有任何的认知。在表姐家,一个在当时看来做工考究的写字台,父亲的朋友围着看了一圈之后,当场掏出了120元买下了这个不起眼的写字台,这是第一件让刘传生目瞪口呆的事情,紧接着,在回去的路上,这位朋友大方的给了他40块钱的带路费,当时他一个月的工资才37块钱,面对着40块钱,刘传生有点不敢相信,这件写字台到底有什么魔力价值120元?借由家具赚来的第一桶金就这么简单的到手了,这反而刺激了刘传生的神经,同时也给他打开了一扇门。

  此时的中国正在掀起一轮改革的狂潮,这轮狂潮带来的冲击就是下海挣钱,当时刘传生还是一名普通的初中老师,他眼看着中国古典家具的第一轮热潮就这么来了,其实对于家具收藏,在当时还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大多数人处于一种养家糊口的状态,最早兴起的就是黄花梨和紫檀家具,以名贵的材质和考究的做工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并且在第一时间被西方人认知,在这种有感召力和诱惑力的前提下,大家跑到全国各地的犄角旮旯里有找寻这些老物件,这就是中国传统家具的第一批铲地皮的人,但是这第一轮热潮,也仅仅是限于一买一卖的环节,并没有所谓的收藏,这一时期中国古典家具的收藏量最多的是西方人。

 

  一无所知的刘传生找到当地公认的旧家具行家去请教,一张黑纸、一个铅笔头,勾勾画画的,教刘传生认识什么是圈椅,什么是书桌,之后就拿出来两块木头,告诉他黄花梨什么味道,紫檀什么味道。就靠着这一张写满标示的黑纸和两块小木头,刘传生也开始铲地皮的生活。一年多的铲地皮式的磨练,让刘传生见识到中国古典家具的各种各样,庆幸的是那个年代还没有造假,都是实打实的老物件。刘传生真正开始做老家具的转卖时,是和六个朋友一起出去大概一个星期,买了十件黄花梨,回来以后把本钱和费用都抛出去以后,一共卖了一万二,每人剩了一千七百多,这在当时是刘传生一年多的工资。刘传生说,在老家河北青县,当时只要是不傻不焉的人都开始做铲地皮的生意,这中间的利润越来越少,当时他就决定不在铲地皮,而是做二道贩子,当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尤其在南北方很容易就会有差额产生,刘传生正是抓住了这其中的机遇。

藏品

  当越来越多的刘传生式的人加入到中国古典家具收藏的大军时,第二轮热潮开始了,这次并不是单一的紫黄家具了,就涉猎到了漆木家具,漆木家具虽然在材质上不及紫黄名贵,但是在对于美和工艺的考虑上比较多,这一阶段还是西方人和台湾人最先认识到了漆木家具,出于收藏和消费的需求,需要出口大量的漆木家具,在这种需求下形成一种市场,大家就逐步的跟进去,当时包括吴宝庆、张桂林等这些现在的家具研究专家都开始在北京做漆木家具,到了1997年的时候,差不多已经把漆木家具当做是一个企业在做,工厂的工人高达三、五百人,之后全部投放到国外,北京、上海、珠海的家具市场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这个过程大概延续了十几年的时间。

  也就是这一时期,刘传生认识到了一些港台的商人,并且有了生意上的往来,当时刘传生的业务还主要是以紫黄为主,从经营理念上来讲,这一买一卖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自己了,刘传生说:“逐渐地除了在享受到能够带来生活上改变之余也能带来精神上的享受,你去推敲它、琢磨它就有意思了。有的时候有可能,这个利益和你所追求的精神享受不是分开的,不是孤立的,它是有联系的”。当年和自己一样铲地皮的人,还在重复着买来多少钱,卖出去多少钱,赚多少钱的伙伴儿们,一辈子没有逃出这三个“多少”来,也没有走出刘家庄。在北京家具市场最好的时候,刘传生搬来了北京,高碑店和双桥是刘传生经常呆的地方,这两个地方经常会有从老乡家里收来的旧家具,而且常常是一些缺损的家具,也经常会有人拿着东西给刘传生看,当时的他已经成为旧家具圈子里面的大哥了,早已树立起了个人的品牌效应。

  刘传生坦言,现在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激动了,在中国家具市场最火爆的时候,自己的分店遍布北京城,而经历了非典的寂静之后,中国古董家具的第三个高潮来了,这次是在中国的高潮,伴随着西方经济的衰退,以及西方家具市场的饱和,古董家具就发展到中国国内来了,这其中最大的表现就是拍卖公司的家具专场中一件件天价的老家具,一个紫檀的笔筒都能卖到4800万元的价格了,而刘传生早已经看淡了其中的人为投机因素,反而是逐步的关注市场热度并不是太高的大漆家具的走向。

 

  建立:大漆家具的市场推广者

  家具收藏中形成的三类群体,一种是专收黄花梨、紫檀一类的硬木家具;一类是收柴木家具;还有一类就是在这两者之间的专门收藏大漆家具的。行里人说:“大漆家具算是补了一个缺,买这类家具的人属于没钱买贵的硬木家具,又看不起价格低的紫木家具。打个比方,如果当时一把柴木椅子卖800元,紫檀的价格就能到80万元,大漆的椅子价格大概在5万元左右。因为大漆家具保养不易,当时国内的收藏家都不收,所以市场上有的基本上都流散到港台地区或欧美去了。

藏品

  “一个黄花梨的面条柜大概一米七、八高的,没有一点毛病的东西,各大拍卖场闭着眼大家能给一千万,但是现在有一个明代的满大漆撒罗钿的面条柜,香港的一个老行家藏了十七年,我花了二百万买回来的,现在五百万估计也没有人要,这就是大漆家具和紫黄家具的价格差距”刘传生说,在维材论的家具市场上,也会有一两件价值上千万的大漆家具,如香港佳士得拍卖的清宫廷大漆家具,但是从整体的市场来讲,大家对于大漆家具的认知不够,首先是在材质上,大漆家具的确没有紫黄名贵,紫黄家具是经典的,其次在大漆家具的文化内涵上,由于受到宗教和美学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大漆家具鉴赏的门槛,这是很多人认识不到大漆家具的重要原因。

  从经手的上千件紫黄家具之后,刘传生并不排斥紫黄家具,但是在他看来大漆家具更有文化内涵,大漆家具的范畴比较广泛,全国各地跨越的时间也比较长,现在传世的大漆家具起码能见到元代明确有纪年款的,但是黄花梨和紫檀却没有。另外大漆家具对于工艺的要求比较高,镶嵌的、雕的、剔红的等等各种,在这一点上,西方人走在了中国人的前面,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西方人首先从美学造型上认识到大漆家具的魅力,并且开始大量的购买和研究中国漆木家具。刘传生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接触到漆木家具,当时香港有一个漆木家具收藏的人叫曾鹏,当时是和刘传生做紫黄家具的生意,但是也零碎的做一些柴木的生意,几乎都是不怎么赚钱的生意,一件紫黄的家具能赚上万块,一件柴木的家具往往才赚一千多块。刘传生一开始并不乐意做这样的生意,只是帮着朋友做点交情生意。

  刘传生大规模介入大漆家具是在几年之后,当时大家对于大漆家具的认知也比较少,刘传生说:“当时有紫、黄比着都不认识大漆家具,包括我在内,我都不想赚那个钱,慢慢认知一步步提高,随着整个商业链变化它也跟着变,变来变去的,到大家现在有一些漆木不是说买家具,有一些人买漆木就是买古董,大漆高材买绝品,就是古董,虽然由低往高走,我认为从08年以后到现在已经走得非常不错了,但是并没有到达顶点,尽管现在由一开始的几百、几千发展到几万、几十万,现在有几百万,但是过千的漆木家具有,很少见”。

  对于大漆家具的推广,刘传生有着更详细的打算,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在第三次的展览中,或许会以大漆家具为主线展开,大漆家具从明代到清代是怎么传下来的?除此之外还要展示一下大到每个地区之间的制式的变化,小到同一地区的传承和发展的脉络,同一类器物在同一地区它由明代到民国的发展脉络,大到两个地区的差别等等。刘传生说:“如果有条件,将来我想建立一个大漆家具博物馆,如果大漆家具博物馆能如愿的话,我敢保证对于以前对家具没有认识,只是对紫、黄有认识的人来讲,让他们看到大漆家具这种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感觉,绝对它的吸引力胜过清一色的紫檀和黄花梨,我坚信这一点”。

作者:王林娇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