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今天,画山水画的人越来越多,但能真正从源头上找活水,“用最大的功夫打进去的人却少而又少。前人学山水,均离不开宋元各家之法,然后研究明清诸贤,心摹手追;再到造化中去陶冶心胸,汲取天地精神,方能逐渐进入山水正道。而要有更深造诣必须日日读书,锤炼书法,修养人品性情,悟得静中三昧。这些,在今天看来,都是比较难做到的事,尤其对一个青年来说,于平淡中做功夫,更不容易。“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念”,在前贤看来,心静不下来,什么事也做不了,更遑论笔墨。笔墨的核心,就是“静”、“净”二字。
程阳阳自幼酷爱读书,尤爱文学,更喜好绘画。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后选择了美术学专业,成为著名史论家周积寅先生弟子。毕业后从事美术出版工作,曾担任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总编辑。编辑工作之余,随翟墨先生读史论在职研究生,著有《任伯年研究》《鲁迅的装帧思想》《走近大师--毕加索》《毕加索和格尔尼卡》《马蒂斯》等数十万字的著述。同时,从事山水画研究和创作凡十五年,笔耕不息,已见可贺成果。
程阳阳的山水画从宋元入手,注意从大势取景,章法多饱满而奇诡。留白往往不在天地而在山水云石之间,节奏自然,气脉平缓,多有平中见奇的效果。他的笔墨从龚贤筑基,参以吴镇、董其昌,厚朴中偶见空灵之气。他喜以淡墨层层点染,笔笔以中锋出之,许多画点染堆加往往在数遍之上,故能留下浑厚且拙朴的效果。他用色清淡而不浮薄,色不掩墨,墨色交混形成醇厚而华滋的韵致。他的画往往数日而成,有的用数周时间,推敲琢磨,真的去履行“五日一石,十日一水”,在慢中做文章。
他重中锋,无一笔轻率。自幼能背临《告身帖》,颜书的劲朴与《张迁》《石门》的拙厚融于笔端,形之于线,颇能显现中国画线条魅力。线也即笔,很见画家的素养性情,更见功力积累。程阳阳于此途从不讨巧,日有所得,步步为营,于“骨法用笔”中体现亦柔亦朴、淡而弥厚的风格特征。在青年一辈的山水画家中,这种拙厚的笔力是少见的。“天道酬勤”是笔墨艺术的规律。
程阳阳阅读兴趣广博,中外文论及美学新见均有兴趣。读书思考,更觉中国画源头可贵。“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画的源头活水是书法,是来自上古三代的书写之美,也即所谓金石之趣。源头活水同时也是赵孟頫倡导的“画贵古意”,康有为解释这个“古意”为求真、求朴、求简,是绚烂后的平淡,是造化深处的静谧和深邃。这种境界在今天已经很难见到,有人借口“时代变了”,火热的时代,哪可以再表现安静。于是山水越画越火、越画越躁。虽是“时代的最强音”,却与山川精神相悖,离中国画的本质越来越远了。
程阳阳于工作间隙常到大山中体悟,寻觅前人曾付出的智慧,同时,发掘自己的心得,经年思考,对山川的感悟已形成独家面貌。
程阳阳现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工作。工作之余,浸染丹青,大量的展事和学术活动,更利于他的思考参悟。相信行进在源流正脉中的程阳阳必将越画越好。中国画大器晚成,把读书、修为、养生与笔墨的锤炼结合,把对古人的研究和借鉴与山川体悟日常生活结合,几十年下来,必得大成。
作者:哲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