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状态之现状
河南中国画青年名家展
基本信息:
展览日期:2015年4月11-22日
开幕日期:2015年4月11日上午11时
展览地点:郑州市商城路与英协路交叉口东50米唐人街文化广场荣宝楼五楼
学术信息:
总 顾 问:丁中一
艺术监督:赵振乾、彭西春、李建设
学术主持:席卫权
理论指导:贾涛、史正浩
策 展 人:楚泓晋
组织机构:
主 办: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承 办:琅华艺术馆
协 办: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琅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郑州培训基地、九三学社河南省直文化传媒支社、河南誉浙雅文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西陂画馆、潍坊聚文堂、青州盎然斋、艺盛轩、烟涛书坊、宋州美术馆、雅风艺术馆、贤悦堂、挹珍阁、河南传美有限公司、商丘国立美术馆、高地美术馆、应天美术馆、兰亭会馆、艺盛空间
媒体支持:
雅昌艺术网河南站 河南电视台 大河艺术网 中原视窗网 壹收藏周刊 永和在线 国画家报 艺术中国 大河报
参展艺术家
巴云杰、王 冲、王 伟、王亚平、王一婷、代礼胜、付万全、付玉峰、田笑、李春兰、李东君、李海涛、齐鹏飞、刑玉强、陈文利、陈政、连俊洲、宋 威、苏檀丰、张富军、张建京、张军民、邹东升、郭建明、郭善涛、袁江洪、袁玲玲、楚泓晋(按姓氏笔画排序)
在当代美术生态中,一般而言,作为展览的形成,常常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由理论思考带动的创作展示;另一种则是作品本身引起的思考总结。虽然第一种方式更具有学术的前瞻性,但正是因为其学术的思辩、批评的态度、对创作现状的整体把握和推动价值,使其本身具有较强的难操作性。又若缺乏完整的理论支撑,则更难成行。后一种展示方式往往是由作品的内涵而引发的理论探讨,其研究和论述是回望和反观式的,虽然只是理论的补充和深化,但亦能达到学术追寻的功用和对作品的提升空间分析,尚又不失其研究的严谨和深刻,又有什么不可呢?
毫不讳言,“状态之现状——河南中国画青年名家展”也是这种反观式的——先组织作品,而后可能引发一种整体思考的模式。当然,对于任何一个展览,筹划之初或多或少或好或不好都有一个最基础的想法,这个想法虽然浅显,但作为相当于方向的指引,则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次参展的作者,本身已具有较强的创作能力和作品反响,结而集之,整体展示出来,能否引起我们对于河南青年美术创作现状的认识和未来的思考呢?或许这就是本次活动的缘起吧。
“河南”这一概念的提出,当然不是强化某种地域意识,也不是确立某种作品格致,而是平和的观望自我。平和的观望自我,既是向外的比较,亦是向内的参悟。那么这必然引起一个客观存在,就是艺术家的状态和区域美术发展的整体现状。这种不期然的个体和整体状态呈现对于艺术家是否有一定的思考,我想是不言而喻的。
当代媒体高速发展,使人与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极度缩短,在当代美术创作方面俨然已呈现出泛“中国化”的状态,即各区域间的趋同性,这种趋同性又显然弱化了地域性的画格和画派的特征面目。而作为当代美术生态的各种作品的创作,价值取向出现整体分类而不是以地域展现的状况。至少,这些主要的取向深刻影响着不同美术领域的创作观。
在当代的语境中,我们或许会思考一些问题:作为作品,是不是还需要思考其文化的取向、价值的取向、精神的取向?不同的图式法则和这些取向有何关系呢?传统图式所构成的审美内涵和现实生活是怎样的关系呢?当代是什么,是样式吗?是固定的“当代”概念吗?还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定义”呢?如果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那么它除了东方和西方两种文明的主要作用力之外还有其它吗?也或许我们什么都不用思考,耳濡目染,一切都在我们的创作中发生着呢!
邀请二十几位艺术家,他们皆是河南青年创作的主力,绘事善谋的翘楚。40岁刚过,30岁又不多,恰好春深,汇而畅叙,作品或许就在诉说着内容,呈现着状态吧! (策展人:楚泓晋)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