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10-18 00:00
“艺术长沙”发起人谭国斌
隆隆的礼炮响过,在漫天飞舞的金色彩片中升起的“艺术风向标”,意味着第五届“艺术长沙”双年展正式拉开帷幕。这个很多人期待已久的长沙聚会,终于在新迁入“湘江一号”的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在成为“保留项目”与众多人心心念念“长沙好时光”代表的谭宅夜宴中再度完成。作为这一切的主人,“艺术长沙”发起人、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谭国斌,也在又一次事无巨细的亲身忙碌与“身先士卒”的带团观展中,将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心与关注带到长沙,带到故乡。
著名主持人汪涵连续第五届为“艺术长沙”站台,既因为他与谭国斌的友谊,也证明着他对“艺术长沙”的关注、认可与热爱以及谭国斌对“艺术长沙”赤忱的支持 “艺术长沙”属于世界
10月17日下午,第五届’艺术长沙”在长沙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以“2015艺术长沙——连接中国的桥——弗朗切斯科、王广义、王友身、朱加”为名,本届“艺术长沙”展览由长沙市人民政府、湖南广播电视台、湖南省文化厅主办,湖南省博物馆、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承办。受邀参与主展的四位艺术家分别是:来自意大利的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王广义,以及在当代艺术领域颇具影响力的王友身和朱加。
艺术家王有身、王广义、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朱加(由左至右)在开幕式现场 以个展的方式完成一种集团化展览的组合,“艺术长沙”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或许这在某种意义上映衬着谭国斌的个人性格,在“艺术长沙”期间,谭国斌始终在每一次团队出发之前都要抵达众人出行的现场,几乎是一个一个地将嘉宾送上等待出发的车队。这当然是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关照,也代表着谭国斌对“艺术”真正的热爱与尊重。所以谭国斌的“艺术长沙”没有群展的概念,而只有“一个一个个展”——这当然也是对艺术家和艺术的尊重,同时也是“艺术长沙”寻找学术定位的方式。“艺术长沙”要有更强的学术性,这是谭国斌对它的期许,也是“艺术长沙”的发展未来。
谭国斌在开幕式现场
升起的“艺术风向标”与漫天的金色纸片 Hi艺术=Hi 谭国斌=谭
“国际化”——第五届“艺术长沙”亮底牌
Hi:最初创办“艺术长沙”的初衷是什么?
谭:最开始,我是看到很多艺术家,还从来没有过在公立的美术馆或者博物馆的展览经历,在当时,体制对于很多当代艺术家还是很排斥的。我当时跟方力钧、李路明,以及参加了第一届“艺术长沙”的毛焰、王音他们都非常熟,我跟方力钧说,想给他在长沙做个个展,他当时就说,做一个个展没意思,步入叫几个人来一起做一个展。后来我又想,做几个人的群展,步入每个人一个个展的形式来做,这样让地方也对这些当代艺术家有一些了解,也可以为他们做一些博物馆的展览。所以,第一届“艺术长沙”,我们是在省博物馆,用几个人的个展组成的。
Hi:在你看来,这一届“艺术长沙”与之前相比有哪些不同?
谭:肯定要有很大的区别。我希望每一届都比前一届有进步。在前三届,我的要求就是一届强过一届,在包括布展、学术等方面的探索和积累之后,从第四届开始我们的要求就越来越严,到现在的第五届,最大的特点是我们邀请到意大利艺术家克莱门特,而不再是只有中国艺术家了。参展艺术家的不同是这届的最大特点,也由此意味着我们的下一届可能会有更大的跨越。还有一个特点是这届展览的内容更丰富,像我们这次展览有架上绘画,也有装置、新媒体等艺术形式,此外,这一届“艺术长沙”也是外围展、平行展最多的一次,以前只有两三个,这次有十个,所以这次是有点及面的一次——从这座城市的一个点,到这座城市的整个面。
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个展在“艺术长沙”的亮相代表着“艺术长沙”国际化的第一步
克莱门特展览现场,中间为克莱门特以“湘江”为题创作的长卷作品
现场展出的克莱门特作品,可以看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流行的艺术风格的影子
Hi:这一届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国际化”,这个思路的由来是什么?
谭:因为第四届的时候,“艺术长沙”在国内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了。但是我始终觉得,不能只局限在中国,而应该是面向世界。所以当时就考虑,应该邀请国外的艺术家。
Hi:为什么选择克莱门特作为“艺术长沙”的首位西方艺术家?
谭:其实很多人不了解。克莱门特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方非常有名,也影响了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改革开放时期很多当时的学艺术的学生都收到过他的影响,那些人后来也都是中国当代艺术非常有名的艺术家。所以,在“艺术长沙”展出克莱门特是很重要的,作为一个桥梁,让那批艺术家能够以“对话”的形式参与到同一个项目中来,让这一批受到过克莱门特的艺术家可以与他有一个直接的对话,这还是很难得的。
在“艺术风向标”上留下自己名字的克莱门特将会给“艺术长沙”开启怎样的国际化进程呢? “场地限制”造成青年艺术家缺席
Hi:无论是外围展、平行展还是主题展,这届“艺术长沙”似乎都缺少对青年当代艺术家的关注?
谭: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关注青年艺术家。第三届“艺术长沙”就展出了王光乐、段建宇、马秋莎等人的作品,他们也都是青年艺术家的代表。这两届“艺术长沙”没有做青年艺术家的展览,主要的原因是场地原因,因为省博在重建,所以没有那么多场地来展出,但是下一届一定会有的。未来两到三年的时间里,长沙应该会有十几万平米的展示空间出来,像省博物馆会有四万多平,长沙市博物馆也有三万多平,那时候做更大的展览一定会更好的。
Hi:下一届“艺术长沙”会用到全新的省博的场地吗?
谭:这个还是到时候再说吧。但是下一届一定会更大,现在还不能说,但是我心里是有想法的。
Hi:平行展、外围展的筛选方式是什么?
谭:是申请,我们做审批,肯定要有一些程序,要做评审,不能让展览参差不齐。
Hi:这届“艺术长沙”得到了官方更多的支持吗?
谭:应该说是更加关注了,也有很少的一些资金支持。我希望政府能够深入地介入这个项目。“艺术长沙”并不是我的,而是中国的。我希望中国能有一个像卡塞尔文献展那样的好的、学术的平台。我已经做到了第五届,做这个事没有经济支撑肯定是不行的,资金压力也确实很大,如果政府能够参与进来的话我想“艺术长沙”肯定会更好的。
华灯初上,“湘江一号”的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外点起“欢迎来到艺术花园”的灯光 “艺术长沙”的核心不是“长沙”
Hi:在你看来,“艺术长沙”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你期待“艺术长沙”的未来是怎样的?
谭:还是由很多,现在“艺术长沙”还是处在初步成长的过程当中,还要经过未来不断完善自己。希望未来“艺术长沙”成为艺术界很期待的一个事,让全世界的艺术家都愿意来参加,当然这个还是很远的。
“艺术长沙”吸引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四川等当代艺术核心区域的两百余位业内人士的同时,也由明星效应吸引着众多本地人的关注
“艺术长沙”开幕现场有着极为高涨的人气
Hi:做“艺术长沙”是在完成一个个人的艺术理想吗?
谭:不是,这不是我个人的,对于我来说,只能说确实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我去看过很多博览会,一直在想,为什么中国没有一个很知名的、外国人都想来参加的艺术大展。我想可能就是一个“话语权”的问题,就像“中国画”的话语权一定是在中国的一样,在很大意义上,西方确实控制着当代的“话语权”。但是我想,中国一定要有这样一个平台,所有西方艺术家都愿意来参加,只有这样,(在国际艺术世界的关系)才是对等的——而不是只有我们中国艺术家每两年都要跑到威尼斯去参加双年展或者外围展。所以“艺术长沙”一定要走学术路线,像卡塞尔文献展一样,没有任何商业,全是学术,只有这样才能长远。
Hi:“艺术长沙”有模板吗?
谭:我不会照搬谁的模式,照搬是一定要“死”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自己努力,要有很棒的艺术家,做很棒的展览,有很棒的展览模式,有很棒的批评家、策展人,那我们一定会拿到话语权的。同样的,“艺术长沙”也一定不是可以复制的,至少很难再有谁愿意做这样一个没有盈利目的的大型展览,同时,“复制”模板也没有什么意义。
Hi:所以“艺术长沙”的核心不是“长沙”?
谭:是的,从一开始的时候,这个展览就不是一个地方性的展览,不是一个本土的展览。“艺术长沙”不是长沙的,不是湖南的,也不是中国的,而是世界的。当然我们也会考虑做一些本地化的服务,比如进入到高校中,请高校的学生来看展览,或者带当代艺术家、批评家给他们做一些讲座。
来源:HI艺术人物 作者:滕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