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文字是人类记录自己言行事件及所观所思的符号,亦是将这些文化信息传承后世的载体。自人类有了文化的传承起,才是文明曙光的真正开始。
东西方各民族都先后有了自己的文字。世界上的文字有各种形态,却只有中国的汉字书写,逐渐演变为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
在漫长的两千年文字与书写的交替演变中,它从商周甲骨、钟鼎的硬笔刻凿,到汉代蒙恬制造毛笔后出现的柔笔书写,尤其是在随后的岁月里无论是简牍、尺素的实用,还是中堂、册页的欣赏,书法由实用而提升为艺术,又由艺术而影响着实用。它是在这样一个不断的循环中演化着书体的形态、递进着书风的嬗变,从而逐渐地塑造着中国人的书法审美境界,培养着这个民族的书法欣赏习惯。周秦的朴拙、汉唐的雄奇、魏晋的风骨、宋元的意趣,明清的古风,在这前朝后代的世风浸润下,书法又被王羲之、颜真卿、怀素、苏东坡、黄庭坚、米芾、文征明、王铎、徐文长等历代书法才子们,个性化地演绎为群光闪烁的书法艺术星空。
中国的一支毛笔,被这些先贤们摆弄了两千年,与他们读书、写书、行事、修身终生相随,书写着中国文人们的代代人生,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千载文脉。
民初,国门打开,世风大变。西方文化的涌入,不仅是对“道”的颠覆,还随着“器”的变化而改变着国人的生活状态。我们蓦然发现在辫子剪了,电灯、电话、机器来了的同时,毛笔也被挤退到了二线。钢笔、铅笔、圆珠笔因其使用的便捷而冲到了一线成为了主角,于是还产生了一个书法艺术分支——硬笔书法。
硬笔书法也是“书法”,但这个状态仅仅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今天我们又跨入了手机、微信、互联网,甚至无纸化办公的信息时代,如今无笔无墨的鼠标基本上代替了所有的笔。毛笔甚至硬笔几近全部退出了实用书写的历史舞台。
然而,我们却迎来了书法艺术真正意义上的回归。
我们今天欣赏书法艺术,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品茗把盏而进行的一种灵魂的喘息;我们研习书法是在电脑与人脑的工作转换中,而进行的中国式的身心修炼。打开书帖中的晋唐典章,描摩拓本中的汉魏刻石,是在先人书写的衍变中捕捉美的信息;用祖先留下的这只神奇的毛笔去临习碑帖,揣摩一点一划的转折、一撇一捺的运笔、篆楷的建筑结构、行草的剑舞旋律,是在体悟人生的哲理处事的学问,叩问自己中华血脉中的笔墨精神。
我们欣赏《兰亭序》的秀美、《祭侄文稿》的悲愤、《满江红》的激越、《自叙帖》的潇洒,是在抚摸中华魂魄的文脉律动。感受民族精神的正气高扬。
作为中国人,就应该写好中国字。我们感悟中国汉字和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既是自己修身养性的必备日课,也是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的不断培植。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山东画院书法院应运而生。书法院是为根植于齐鲁大地上的书法家们开拓的一方清新天地,来研究和实践这门古老而又不断递进的艺术;亦是为当代书坛塔建的一个朴实平台,以不断展示这个从历史深处走出来的文化生命中,不断焕发出的时代风采。
本展是第一批院聘研究员作品的首次展示,亦代表了山东当代书法的基本风貌。他们的作品基于对书法艺术的本体认识,根于齐鲁文化的深厚沃土,融于当下开放的时代精神,既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书法之美的认识和鉴赏,亦为交流于众同道求教于诸方家。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廿九日
作者:孔维克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