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李飒:对于生存,人性是必须的吗?

2017-06-30 18:52

  对于生存,人性是必须的吗?

  一切都是为了生存,生存才是第一位的需求。

  一、人和机器人做爱将成为主流

  2017年下半年,美国的一家公司就将生产出第一代人配有工智能并具有不断自我学习能力和升级功能的性爱机器人就将下线,开始销售。制造者声称,未来数十年内,随着性爱机器人仿真程度的不断升级和迭代,她/他几乎可以满足你的几乎所有能想到的需求,也许数十年内,人和机器人做爱将成为主流,取代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性的存在最先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繁衍,如果人类的繁衍不再需要性(比如无性繁殖、克隆技术),或者人有更多的欲望满足的方式来源,人类可以不死,那么“性”还有存在的理由么?繁衍还需要么?甚至疼痛还需要么?

  二、类人机器人的产生

  最近,人工智能机器人Sophia参加了英国“早安英国”节目组的主播访谈节目,其面部表情与人脸的逼真相似程度,以及对话过程中的流利的表达,达到了让人非常吃惊的程度。机器人将越来越像人,随着越来越快的迭代升级,机器人与人的差别(无论从外形还是表达、沟通)将趋近于零。

  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类人机器人具有不断地自我学习能力,如果人和机器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流畅,那么人对和他人之间复杂的情感交流就会需要的越来越少(可以参考科幻电影《HER》)。

  三、人工智能将为我们做出越来越多的决定。

  这个时代,个人所有的信息都会被记录在案,人工智能经过对个人所有信息的整合之后,它会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它知道我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更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更能做出有利于我们自己的决定。比如在电脑屏幕上人工智能(大数据)已经在根据我们过去的浏览数据来更加精准地推荐商品,它知道我们买什么样的东西更合适。

  它甚至能为我们做出更多的决定。相对于人的主观性存在的失误更多,人工智能经过对相关海量信息的分析,能够知道什么样行为对我们更有利,比如上什么样的学校,选择什么样的工作,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住在什么样的地方更有收获,更有价值。这些会比我们随意性的选择更精确。

  甚至结婚对象,和什么样的人结婚会更长久?是你更熟悉的,有共同兴趣的,还是不同专业的陌生人?你的观点和人工智能很可能是相反的。大量的数据分析显示,和有共同兴趣的人在一起头10年会感觉更好,但另一种10之后则更长久。人工智能的判断能够规避主观性带来的错误。

  为了在生存的竞争中提高优势,最终越来越的决定会由人工智能替我们做出,因为它比我们更了解自己,它的决定也更有效率。

  四、婚姻和家庭的存在

  由于社会的发展,婚姻、家庭、过去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的东西有可能会被改变。家庭过去一直是社会的基础,大多数人要依赖婚姻、家庭而存在,但如果将来多数人不需要工作,不需要依赖他人就可以生存,婚姻和家庭的作用会越来越小。现在,在日本,不工作、不结婚、不买房的人已经越来越多。

  五、人脑和人工智能的相连

  由于人工智能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人表示担心。埃隆·马斯克,这个当今最聪明、最有能力的人之一,认识到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已经无法阻止,已经开始把人脑和人工智能的相连的研究。一旦人脑和人工智能相连接,人类的智能被飞速地开发,获得飞跃性的突破,个人的智慧和能力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结果是什么?会惠及普通人么?还是被少数人所掌握?人脑和人工智能的相连之后形成的“新超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人?

  六、“无用阶层”的产生

  刚刚,中国的科大讯飞公司发布了全球首款实时中英互译工具“晓译翻译机”,依据大数据处理,中文进,英文出,瞬间同传。这意味着将来同声传译(翻译)这个工作很可能将消失了。很快将是一个爆炸式发展的时代,或许正像马云(微博)所说,今天你的一技之长,明天有可能变成“无计可施”。正像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预言的那样:未来大量工作将被机器人或人工智能所取代。大量的人将不需要工作,一个新的、庞大的“无用阶层”将产生,或许人们会认为大多数人可以从此更“安逸”地生活,真得如此么?

  这牵涉到一个重要的伦理和价值问题:工作带来的意义。

  根据亚当·斯密的定义,现代社会的意义在于,每一个人都在通过个人的努力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带动了社会整体财富的增加。这意味着:每一个人,每一个工作的人,都参与到了社会分工当中,每一个人的工作都有助于社会财富的整体提高,每一个人都在整体的社会链条当中发挥了作用(除了少数丧失工作能力和不愿意工作的人)。但一旦大多数人都失去了工作的机会,退出社会分工,从根本上这意味着他们不再为社会所需要,他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他们真得可以“安逸”地生活么?

  工作不仅仅是劳动,而且是一种伦理和价值。一旦大多数人不需要工作,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伦理上和价值上改如何解决?

  不论你愿意与否,这一切正在发生:

  越来越多的的决定将由人工智能替我们做出、人和机器人做爱将成为主流,无性繁殖技术、婚姻和家庭的作用逐渐减弱或解体,人工智能与人类大脑相连、人机合体的技术、大大延长寿命或长生不死的技术(库兹维尔在《奇点》一书中预测人类将在2045年获得不死技术,霍金也预言在这一年)、一个庞大的“无用阶层”(没有工作的阶层)的产生,以及更多的新的技术和变化的出现。

  对于生存,对于这个世界,

  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没有什么是必然存在的,

  没有什么是不会改变的,

  目前这个世界唯一能确定的是:一切都在快速变化之中。

  “人性”是人类从动物转变为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当中,需要协调更多的人(伙伴)一起合作,建立共同的目标,改造周围的环境,为应对新出现的更复杂的社会环境而形成的一种特质。“人性”是为了应对生存而产生的,但对于生存条件和环境的改变,“人性”仍然是必须的吗?

  还记得前两年的电影《超体》中的一个片段么,获得超能力的女主人公露西(最终她进化成了一个超级电脑和U盘),影片的最后她一直带着一个警察,警察疑惑不解地问她:你为什么要带上我,你根本不需要我?斯嘉丽回答:为了提醒我正在消失的人性。

  当然,这一切只是一种预测。

  李飒

  2017年6月28日于雅典

来源:新浪收藏当代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