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画是一种以表现主观心绪与情感为主的浪漫的表现艺术。所以托物抒情,以画言志。我们综观中国绘画史,从最初的魏晋南北朝山水画的发端到当今流派纷呈的态势,各时代的笔墨技法、风格语言,经历了一个艰辛探索和不断发展的过程。尤其唐宋以来,历代山水画家接前人之精髓,采山川之精灵秀,寄恢宏之意趣,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迹,令人叹为观止。任何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画家,总是受益于传统并借古而开今的。有选择地汲取其艺术精萃,从中得到启迪,在实践中加以融化和变革,生发出新的艺术生命,使传统的山水画艺术不断地丰富、拓展和完善。
众所周知,中国山水画家关注的是:如何突破旧有的山水画传统臼科?又不隔绝中国山水画传统技巧的高度精纯,知难而进。如果终日足不出户,枯坐画室,固然可能获得笔墨的精研,谙熟传统,但毕竟缺乏来自大自然真山真水的天趣而激发出灵感,作品难以摆脱千人一面的陈旧程式。所以每一位有成就的画家都应走进大自然,领悟大自然、“内发心源,外师造化”,“搜尽奇峰打草稿”是也。另一方面也要借助自然山水的无限生机充实和改变自己的思识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依据现实,抓住妙旨,提炼升华,进而物我交流,笔下神奇再造,得来相似客观却又超乎自然。《晓色初动》此幅作品是我在太行山一个多月的写生中,通过多稿修改再创作而完成的。太行山区山顶多平缓而峭削,山峦层层叠积,浑厚雄伟,沟壑纵横,绝壁万仞、而险峻异常,她震惊了我,故我十分认真地把她描写下来。写生仅仅提供了创作的素材或灵感的触媒,从写生到创作还必须有一段悟变的过程,北方山水不比江南草木繁荣以峻拔巍奇为气,以积重雄浑为骨,追其神韵,本人采用小斧劈皴法、积墨点染,气骨本质,表横绝宇宙之精神。不敢说仙水仙山,而不至于堕入俗气,知宇宙本体生生不息的运动,包容天地生命的萌动大自然-----生命-----精神的统一与崇高。
1994--1995年我在中央美院学习时有幸随姚鸣京老师一起去太行山写生,每当明月高挂天边,我总是独自坐在原上遥望着星空,看着巍巍的太行山……虽是深夜,但天空总是那样明朗,大山总给人一种深致,由此又化成一阵凝重的声响。正是这声音,反衬出一个更为深邃的境界。当我进入梦香时,又被由远而近的吱吱声吵醒……哦,原来是山民把山货沿着崎岖的山路,推着原始的单轮车到城镇去赶集,他们一般两、三更就要起床出发。我被他们的勤劳所感动。但看到他们的落后而感忧伤,后来我听山民说,现在年轻人由于勤劳致富也用上机械化做为交通工具,开始用摩托车来赶集了,这又让我兴奋不已。当然对于城市来说,这又算什么,但对于生活在太行山区的人来说这已相当不容易了。所以我在这幅作品的右下角画上两代人赶集的场面,虽然先辈们交通工具还是那么的原始落后,但也看到年青一代人的路是光明的。摩托车那束灯光不证明了这一切了吗?……
当然有了创作意图后,不但要注意画面的视觉主体、笔墨及构成。还须要了解山水画的艺术语言是靠具体的笔墨技法表现出来的。用笔的轻重缓急和顿挫转折的不同,会给画面带来不同的笔墨形态和节奏韵律。“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荆浩:《笔法记》)墨色的浓淡层次变化要靠用笔来表现,笔和墨是关联的。墨由笔使,笔由墨现。此幅作品力求构图饱满,很少留白,这符合太行山的真实景象。用笔上主要以浓重密集而变化多姿的中侧锋并用,兼小斧劈写成,细察笔笔骨力劲道,朴素荒率,点线交织,错落的致,远看层峦叠起,茂林清泉历历在目,层次丰富而不累赘,境观阔大而幽深,给人前景和中景的树木以本人经过多年探索画雪技法“雪点纷披”表现出雪景,而远山用传统技法小斧劈不厌其烦的千辟万凿再以淡墨渲染云彩来过渡,使画面单纯而不单调,表现出冰肌玉洁般的月夜,冬林在酣眠中渐渐苏醒。烟岚飘没的幽深景色,略加泼墨,再以破墨法辅助以成。在构成上注重大的体面和层次,强调整体的视觉效果,以“大整大肃”的几何大体块构成,浑为大观。月亮在徘徊,清泉在流淌,林木在律动,山光岚气在颤动,人们在古道上涌进,沉稳的大山与寂静的夜在缓缓地被打破。浩瀚的宇宙与我平静的心一齐动。静是相对的,而动是永恒的。
横空欲出千峰气,大野能摧几客心。
二〇〇二年四月十五日
于福建省画院展
作者:杨东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