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张羽,字郁人号石雨,其在九十年代引领中国水墨先锋艺术,创作作品《灵光》系列,试图探索中国水墨的变化。其组织编辑《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系列杂志,是水墨领域的重要期刊,其间记录了90年代的水墨盛况,时至今日仍然是实验水墨进程重要的参考图书。
初识张羽老师便感受到其来去随心,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而由他亲自操刀设计布置的工作室又体现出这是一位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完美主义者,这两点在他生活中的两大爱好中则更得到了确切的佐证。
饮茶和音乐,看似普通的爱好到了一个完美主义者的身上便注定不是那么简单了。
茶,成了一剂药引,不治病,而是引领他的思绪融入这个纷乱的世界;音乐,则在他追求极致的音响布设下构成一种场域,包裹他的肉身。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并发,融济天下。
而纵览他的个人创作,这种生活中的感悟似乎正是他艺术创造的不灭源泉。如涓涓细流般,虽绵绵缓缓,却源远流长,时而促成溪流,时而构成湖河,极致聚汇成海,再升腾萦绕,反哺回万物。
生生不息,循环往复。
目前,张羽从实验水墨思维发散,其对于水墨思考进入了“水”的新阶段,“上水”作品的表达方式正如他在五台山“上水”时所言,“上水”并不完全在于上水本身,而在于与其语境的关系所构成的关联所实现的表达所指。水,既是自然万物的根本,将生命的根本的水作为一种“上水”的行为显然构成的是一种礼仪方式,即一种追求人类向往友善与和谐的美好方式。
上水—五台山翠岩峰(行为装置)2016
上水2014.10.10-11.7-1(局部),500×200cm,宣纸、虎跑水、龙井茶,2014
一只装满了一千刀安徽净皮单宣宣纸的亚克力箱子,分时间、若干次注入大量的水和少许比例的墨,由于宣纸被持续浸泡在亚克力的水墨箱槽中,宣纸被水墨慢慢地浸染,同样宣纸也会对水和墨慢慢的吸纳,宣纸由于在水墨的浸透中水质和纸质的作用,我们只是看到宣纸外在所呈现层层的深浅墨色,还有橙色和黄色的痕迹。而一千刀宣纸内部的发生与生成留给了这个空间,水、墨、纸的交互关系。
上墨20150724—对话郭熙(装置),宣纸、水、墨、亚克力、钢丝、影像,关渡美术馆,台北,2015
当茶水,当墨水,当酒水,当清水,在每一轮的注入与蒸发,下一轮的再注入与再蒸发的过程当中,就好似人生的来来去去,无往不复,生生灭灭,生生不息。用更哲学的话来说,最终每个容器当中的水,皆会从满到“空”,最终归于“无”。张羽的艺术充满着“存在感”,尽管这个“上的系列”艺术乃是自然呈现的,但最终“呈现”的仍是人的存在本身。
2017.4.张羽创作陶泥作品1
《指印——入泥入土的肉身》陶泥,2017
《指印——入泥入土的肉身》通过观念对认识的改变,不仅在于打破了对雕塑的认知,也是对所谓美学的改变,肉身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对永恒性的表达,还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性。这样就跳出雕塑概念下那种旧式的美学经验。张羽手里的那块泥,就那块泥,他既不做雕之“减法”,也不做塑的“加法”,而是不增也不减,更准确地说,是不雕也不塑。
张羽一直认为艺术自身具有一种“无常态”,这种“无常态”是艺术的活力所在,它总是激发艺术家不断地打开思维背后的其他关系,使艺术充满着不断改变的可能性。
作者:任硕,张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