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众生·百相】看廖婉凝画

  

  秦巴子

  诗人、作家、知名职业办刊人。1960年10月生于西安。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迄今已在中国大陆、台港及美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海内外报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随笔、评论等数百万字。曾为多家报刊专栏撰稿。曾获文学奖数十多次。作品被收入海内、外数十种诗、文选集。部分作品被译成英、俄、日文。曾被《亚细亚诗》、《女友》、《当代青年》评为“十佳诗歌作家”、“十佳青年诗人”。出席《诗刊》社第十一届“青春诗会”(1993)。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2002年3月播出介绍秦巴子的专访。获得新世纪诗典年度大奖(2012)金诗奖。

  在照相术已经发达便捷到疯狂的年代里,为什么仍然有画家执着于人物肖像?做为一个外行我也知道,艺术家们不只是想用画布和油彩让人物看上去更有质感与起伏,我觉得他们甚至很蔑视画得像照片一样像,即便不只是形似而是非常传神那也不是今天的一个油画艺术家应该追求的。

  如果说好的人物照片是对人物在某一个瞬间的情态捕捉定格,那么人物肖像传达的时空厚度肯定要大的多,起码是人物某一个时期某一段时间的生活经历与内心世界在画面上的压缩与凝聚;对于艺术家来说,形神兼备这样的评价可能太基本也太低水平了,那大概只够说明画家的基本功不错,隐含着的意思里似乎还有贬低一个画家为匠人的嫌疑;一个画家画得像照片跟一个书法家写得像字帖或者一个作家写得像课本里的范文一样,外行人以为这是夸人功夫好,内行人听着则像是在骂人;而我做为十足的门外汉,虽然有一些画画的朋友,不能说完全没有耳濡目染,但也不敢对画家们的作品说三道四,说三道四当然我还没有底气,确切说是不敢轻易夸人,主要是怕夸错了,被夸的人还以为我在变着法儿损人呢。

  再者,我做为外行,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什么构图啊光线啊色彩啊全都理不出头绪,所以我只是看,到画展上看,到朋友的画室里看(有时候好奇还斗胆去摸),其实看不出什么名堂,只是凭着眼睛和头脑去感觉,能让我有感觉的便是好画,没感觉的在我眼里那就只是画出来的照片,仅此而已。

  廖琳的画我看过不少,是能让我有感觉甚至有时候还会感到震撼震惊震慑震动,所以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她画得好。譬如那些堪称惊艳的色彩艳丽的性感而又孤寂的女人,她们有些原形是画家的朋友,还有些可能是心象与梦境,这些画大多在初看之下似乎有着强烈的装饰风格,但仔细回味,却又全然不是这样,扭曲的身体与夸张的表情传达着画中人内心的冲突与撕裂感,甚至有些宗教画里受难者的质地,实际上我感到的是当下这个时代一部分中国人的心理处境与精神状态;又譬如那一组叫做《网》的系列作品,似乎很有些象征意味,网下的面孔,美丽、疏离、漠然、空寂,但在这些冷之中,画家又别出心裁地放置了一些它物,蝴蝶、眼镜、花朵、果实……与画中女人蜡像一般的表情形成尖锐的冲突;再譬如那些端庄凝重的人物,《邓丽君》《杨丽萍》《新娘》《瑛子》等,画面看似宁静,但人物却像是摒住了呼吸在扶持着自己身体和内心的气韵流动之感,宁静的画面与庄重的表情后面,画中人在说着什么呢?

  廖琳的画当然远不止此,在我看来,好的人物肖像油画,不仅要传达画中人的情态与内心世界,更重要的一点,还能让看画的人,看到画家对画中人物的态度,并且进而通过画面表达画家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与态度,而从廖琳的画中,我能感觉到她是一个对这个时代这个世界有感知、有思考、有态度的画家,我想,这样的画家才不会是匠人,才可能也才可以被称为艺术家吧。但是在今天这个浑账的艺术生态系统里,匠人和媚俗者似乎更容易得到掌声并且获得利益,不过也不独此世今天,梵高在他的时代也是这个待遇,这似乎也是许多艺术家宿命性的处境:在与时代的切割摩擦对立中玉汝于成。

  回到廖琳的画,以我的粗略印象,她似乎始终对人物情有独钟,从她早先的毕业作品《祈祷》《自画像》等,一路下来,风格在变,手法在变,画中人在变,不变的是对人的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这是否和她的文学素养有关,我不得而知,不过总是和文学阅读的影响有些关系吧,作为一个画家,她好像倒是深得“文学即人学”的真髓,毕竟我还没有听说过“艺术即人学”这样的说法。对人的强烈兴趣,实际上是一个画家内心世界丰富的表现,尤其是对同时代的身边人的探究与追问,是一个画家对内心对时代发声的最直接的路径,这些人物在画家这里并不是她的麦克风(否则她就是不画家了),而只是她“左眼看见的”和“右眼看见的”投影与镜像,然后被放到画框里了。这样的画家,在我看来,是了不起的。

  作为外行,我看画其实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即:要有趣味,有意味,有意义。趣味是生趣,是有趣,是好玩,是强烈的可感性和吸引力,但不是刻意的搞噱头;有意味是内蕴,内涵,是画面同时也是画面后面的东西,构图、色彩、明暗,情态、骨肉、血脉;意义既可以是一幅画创作时的出发点,也可能是完成时的指向性,明晃晃的载道是意义,不载道更是意义,但什么都没有的空洞则很可疑,那就是匠人所为了。说到这里我得坦白,我实际上是把自己对好诗的要求用来看画了,廖琳的画,无疑是有趣味、有意味、有意义的作品,所以才会令我在观看时有震撼震惊震慑震动之感,然后,我才觉得可以喜欢这些画。

  2013/12/29下午

作者:秦巴子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