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文人与书法 | “君学”与“民学”——黄宾虹及其书法

2017-10-31 14:12

  今年6月,黄宾虹的山水画《黄山汤口》以3.45亿元的高价成交。本来是一个正常的商业活动,因拍卖价格远远超出预期,黄宾虹旋即成为社会焦点,议论声此起彼伏。有一个习惯性的观点——黄宾虹画作因色调浓重,常常被观众和藏家误解。这样的误解可以存在,但这不是面对黄宾虹画作的正常目光。作为一个时代的复合型文化人,他一直引人注目。

  黄宾虹是“南社”的首批社员。1909年11月13日,南社成立大会在苏州虎丘召开,会址在绿水湾头的张国维祠。坐落于虎丘山下的张国维祠,又称张公祠,是为纪念明崇祯年间任苏松巡抚的张国维而建。清军南下,张国维率兵抗击,失败后投水就义。“南社”在这里举办成立大会,寓意明了,即赓续张国维的爱国精神。这一天,黄宾虹与陈去病、柳亚子、陈巢南、沈道非等人在苏州阊门外阿黛桥登上一艘画舫,驶往苏州城外的虎丘。彼时,清王朝已气喘吁吁,新党旧府冲突激烈,新的曙光已在眼前。年仅22岁的柳亚子站在船头,看着朝气蓬勃的社友,口占一律:“画船箫鼓山塘路,容与中流放棹来。衣带临风池水绉,长眉如画远山开。青琴白石新游侣,越角吴根旧霸才。携得名流同一舸,低徊无语且衔杯。”

  虎丘是画舫的目的地。19位气度不凡的青壮年依次来到虎丘山下,合影后往张国维祠开会。19人中,有两人是宾客,其余为“南社”社员陈巢南、柳亚子、朱梁任、庞檗子、陈陶遗、沈道非、俞剑华、冯心侠、赵厚生、林立山、朱少屏、诸贞壮、胡栗长、黄宾虹、林秋叶、蔡哲夫、景秋陆。17位“南社”社员,有14位是中国同盟会会员,从中不难嗅出革命的气氛了。

  1936年,柳亚子写《南社纪略》,详细介绍了17位社员。提及黄宾虹时,柳亚子如此说:“黄宾虹,名质,字朴存,一字朴人,安徽歙县人。国学保存会会员、《国粹学报》主笔,现任上海市博物馆临时董事会董事。”

  “《国粹学报》主笔”“上海市博物馆临时董事会董事”是黄宾虹身份的关键词。《国粹学报》是什么样的报纸呢?汪精卫在《南社丛选》的序言中说得明白:“其一,根柢于国学,以经义、史事、诸子、文辞之菁华为其枝干;……无前者,则国亡之痛,种沦之戚,习焉已忘,无由动其光复神州之念。……且无前者,则大义虽著,而感情不笃,无以责其犯难而逃死。……其致力于前者,则有《国粹学报》《南社集》等。”黄宾虹是《国粹学报》的主笔,他的兴趣、志向与“南社”的思想倾向自然合拍。

  “南社”的发起人是陈去病、高旭、柳亚子。黄宾虹生于1865年,比陈去病大9岁,比高旭大12岁,比柳亚子大22岁。虽然年长,黄宾虹不摆老资格,以一己之力,协助社务。1910年1月,高旭编辑《南社》第1集。该书为16开本,粉红封面,光纸内芯,线装,在上海正式出版。这本书的印刷事务由黄宾虹负责。这时的黄宾虹笔耕不辍,一系列时事评论深得读者喜欢。作为有新思想的旧式文人,他内心暗涌着生命的激情。《南社》第1集出版,向海内外文化名流和反清志士赠阅。湖南傅尃看到后颇受震撼,即刻赋诗称颂:“静掩银屏更漏长,新诗一夜费平章。何期万木凋零后,尚见南枝数点香。”

  黄宾虹热爱“南社”,自己对“南社”的隐忧也坦然向柳亚子说明。对此,载于《南社》第13集的黄宾虹致柳亚子的手札可以印证:“近惠赐《南社诗文集》,阅悉。采辑宏多,猥以下走恶札,羼刊其间,滥竽之懼,前函本非饰词。先生顾不见谅,且重下走之侃,君子爱人以德,果如是耶!窃以学问、道德、文章三者,皆不可假以虚誉。故古人寻常酬应之作,取入刊集过多,已足损品,况以瓦缶之鸣,而杂笙璈,其必不能动人清听明矣。鄙意文字贵于精美,以关道德学问为归,非此宁阙毋滥,宁鲜毋旧可也。下走学植荒落,无由进德,唯蜷缩尘世中,岑寂如崖谷,仅摩挲古金石书画,间与一二欧友相研求,稍剖前人拘泥穿凿之惑以为快。自谓古人之道与艺,皆于是乎存,而不知其僻隘也。益以世氛日嚣,人生靡乐,故交之士,遭戮辱罹祸乱者,不可偻计,伤何如之!然成务而偾踣,立异而触冒,此非尽庸人,而沈几未深,豪杰与有责焉耳。邦之兀臬,来日大难,先生其何以拯救之!”

  黄宾虹不赞成将平庸之作编入文集,推崇诗文的文采、学识。同时,黄宾虹还反思了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与问学方式:三五好友把杯问盏言古今趣事,尽管快活,毕竟“僻隘”;何况当下中国苦难几多,风花雪月,不合时宜。

  新旧交替,黄宾虹有“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作为诗人,黄宾虹如此;作为画家、书法家,黄宾虹亦如此。

  20岁时,黄宾虹在科举考试上再次失利,便把兴趣转移到书画领域。他深入研究《说文解字》《尔雅》《仓颉篇》,从文字学入手,探析书法奥妙;对文字结构有了理性认知后,就进入系统的临帖过程。他钟爱篆书,把朋友送给自己的周代《师寰簋》拓片一直带在身边,得闲时便细读玩味,不断临习。因喜爱古文字,他戮力研究秦玺汉印,从中体会刻画文字的独特魅力。筑基其中,他的书法有了高古之气。书法由不同书体组成,篆书是其中之一。黄宾虹以腕下的篆籀之气,再临习汉隶、唐楷,以及明清的画家书法。黄宾虹兴趣广泛,写作、画画、写字、搞鉴定、编刊物……彼时,一个读书人能干的工作,他都干,并且干得很好。关于书法,黄宾虹曾说:“古圣制作,书画同源,书成会意,画在传神。其始皆起于象形,而曲尽精微,尤不斤斤于形似。”象形,又不斤斤于形似,那就是对书法神韵的探求。黄宾虹晚年常作篆书,笔调婀娜,长袖善舞,文气、观赏性俱佳。其篆书对联“花错尊罍参画趣,光生璜璧见文章”就是代表。这是黄宾虹78岁时的作品,笔力劲拔,妙趣横生。虽然长线居多,却没有拖沓之感。篆书对联《驹影龙文》是黄宾虹89岁时的作品,可谓老笔纷披,形神兼备。此作结字宽博,用笔松活,上下呼应,左右顾盼,古意盎然。书家以行书题写释文,笔笔不苟,尽显老辣苍劲、起伏跌宕之韵。

  黄宾虹成长于碑学兴盛的历史阶段,对六朝碑版、秦汉金石极尽热情。他从金文入手,旁及北碑、墓志,故笔沉墨实,力透纸背。

  黄宾虹《驹影龙文》联

  黄宾虹《花错光生》联

  黄宾虹的行书也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他的题跋、手札,波澜不惊,唐宋遗风浓厚。我研究傅雷手札,必然要读黄宾虹手札。两相对照,难分伯仲。对于自己的行书,黄宾虹很自信。他说:“我的行书曾借鉴于唐太宗《温泉铭》,因存晋人‘书肇自然’之风貌,吸取笔意,不袭其貌,形成自家风格。故此,我的书法胜于绘画。”其实,他的行书不仅仅从《温泉铭》来,他对颜鲁公、对画家书法也格外青睐。不过,黄宾虹所言“书肇自然”很重要。这是他的书法美学。他曾坦言:“君学重在外表,在于迎合人。民学重在精神,在于发挥自己。所以,君学的美术,只讲外表整齐好看,民学则在骨子里求精神的美。涵而不露,才有深长的味道。”(《国画之民学》)进而他强调:“就字来说,大篆外表不齐,而骨子里有精神,齐在骨子里。自秦始皇以后,一变而为小篆,外表齐了,却失掉了骨子里的精神。西汉的无波隶,外表也是不齐,却有一种内在的美。经王莽之后,东汉时改成有波隶,又只讲外表的整齐。六朝字外表不求其整齐,所以六朝字美。唐太宗以后又一变而为整齐的外表了。藉着此等变化,正可以看出君学与民学的分别。”

  “君学”与“民学”的观点体现了黄宾虹的价值观。由此看他的一生,何尝不是“民学”风范呢?文章、诗词、书画、篆刻,凌厉中的坚守、粗粝中的豪迈、放达中的不屑、沉默中的傲慢,分明就是中国文人的姿态。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他的《黄山汤口》何以受到隆重的追捧。这说明,世易时移,黄宾虹的知音犹在。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张瑞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