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展览预告】在画笔与钢丝中感受“诗意的重逢” 何多苓、师进滇双人展即将揭幕

左起:艺术家何多苓与师进滇

左起:艺术家何多苓与师进滇

  何多苓,师进滇是几十年的同道老友。

  两人在艺术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近似固执的坚持自己的创作观念。只不过,一个是顽固的坚持自己的绘画手艺,另一个希望创新至语不惊人死不休。还有一点相似:都有社交恐怖,只是程度不同。都是隐士,一个是享乐主义的,一个是原教旨的,都无法与人进行深入交流。一个是酒肉穿肠,一个是躲起来,拒人于千里。二人看似南辕北辙,生活上都有极简倾向,创作都敏感而脆弱,所以彼此心心相惜。

  有一天,师进滇去何多苓工作室看他画画,一个下午都在研究何多苓的绘画。出来后感慨:何多苓天生是个画画的人,根本不需要学习。他的手感,加几十年文化艺术修为,旁人难以超越。何多苓在艺术上其实是很兼容并蓄的,对师进滇的创新非常认同。他认为师进滇通过自己的不锈钢丝语言将重,实,尖硬的物体转变为敏感,脆弱,易碎的物质非常好,很有新意。

“诗意的重逢”何多苓、师进滇双人展海报

“诗意的重逢”何多苓、师进滇双人展海报

  9月22日下午3点,这两位老友将在D空间(蓝顶艺术三期85栋一单元一号)举办“诗意的重逢”何多苓、师进滇双人展。之所以将活动主题定为“诗意的重逢”,也与两位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气质相符合:

何多苓 《春风已经苏醒》

何多苓 《春风已经苏醒》

  何多苓是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画家的代表,上世纪80年代初即以《春风已经苏醒》、《青春》、《雪雁》等作品轰动时代,成为“伤痕美术”的代表,后来从《婴儿》系列到《家族》系列到《杂花》系列、《俄罗斯》系列,每个时期的变化不同,惟一不变的是他属于神秘诗意的当代气质。

师进滇2018年于D空间个展“随风至静”现场

师进滇2018年于D空间个展“随风至静”现场

  作为善用钢丝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师进滇被称为“中国现当代艺术领域独具特色和价值的艺术家之一”。艺术家经历了从传统雕塑到现代艺术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是一个具有持续创造力的艺术家的“有机知识分子”特质,使他成为今天中国现当代艺术领域独具特色和价值的艺术家。

何多苓 《乌鸦是美丽的》

何多苓 《乌鸦是美丽的》

  何多苓的艺术具诗意的特质,在他的绘画中,始终都有一种文学性。并非具体的情节,而是像是一种隐含在画面之外的故事,这种气质始终贯穿于艺术家的创作线索。

何多苓 《失乐园》 150cmx120 2009

何多苓 《失乐园》 150x120cm 2009

  作品中的孤独的人物和寂静的空间充满了诗歌的意味,让人看到他如同一位忧伤的诗人,在走向自然的旅程中看到自己孤独的身影。实际上,何多苓正是一位极具诗人气质的画家,他对诗歌的喜欢和理解支持了他的绘画,他作品中那些可视的形象实际上是一种诗歌的意象,他在描绘人物的时候描绘了人物存在的环境,人与环境完全交融在一起,如诗人行吟时不间断的行句,有精灵般跳跃出没的闪光。很显然,何多苓十分善于调度视觉语言来营造诗的气氛,他既用简洁的构图形成单纯的背景,也用细腻的笔触和细微变化的灰色色调传达丰富的感受,这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诗的意境。

何多苓 《杂花写生No.8》

何多苓 《杂花写生No.8》

  有别于其他艺术家的地方,何多苓并不是哪一派,而是有着属于他自己的画法。重绘画性,唯美、优雅、感伤,他追求的是无拘无束的自由度。艺术家既能超然于当今绘画艺术的种种潮流和风尚之外,从事纯然个人和主观的绘画创作,又能对一代人的绘画意识、趣味及想像力的形成和衍变产生持久的、深邃的、实质性的影响。

何多苓 《俄罗斯写生写生》

何多苓 《俄罗斯写生写生》

  何多苓是一个始终把技艺的发挥和挑战当作思想的过程来享受的独特画家,他不断难为自己、反对自己不断得到又不断放弃。许多作品不仅可以欣赏,而且在欣赏的同时为观者提供了阅读、倾听和遐想的可能。他的创作与他所喜爱的音乐、诗有一种深处的联系。他总是孤独的、伤感的、优雅的,但又总是从孤独、伤感和优雅所形成的自我中抽身离去。

师进滇 《枯山水1》 不锈钢丝、木炭 240x120cmx3    2012

师进滇 《枯山水1》 不锈钢丝、木炭 240x120cmx3 2012

  师进滇不喜欢厚重的材料,对细腻轻盈的材料却一见钟情。作为举重若轻、具有东方美学追求的艺术家,钢丝着色构成了师进滇作品的基本艺术手段,不管是铜板还是钢丝到了他的手下都仿佛具备了思考能力,直接而质朴地勾勒出一种真实的虚拟。他的雕塑清透、空灵,材料的运用简洁纯净,形成一种轻薄、朴素的视觉景象,如同千万道流经他生命的“线条”构成了反复多元的视觉奇观。那些看似轻盈无重量的线条中却蕴含着深沉的诗意,如同回到万物最初的源头寻求事物本心的追寻,在空灵中充满了禅意。

师进滇作品

师进滇作品

  不善言辞的师进滇更像一个诗人,一个只会用创作实践诉诸内心世界的现代派诗人。朴素,安静,忧郁,细腻,不乏智性。且凭一种执著,将“偏见”推至极致。似宗教一般的情怀和精神,但又绝非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价值祈求。相反,他选择的恰恰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师进滇的世界并不“大”,日常生活经验是他主要的创作资源。他从不考虑什么历史担负,也从不顾及什么价值立场,他只在乎艺术本身,即如何通过媒介和形式的不断变化建构新的空间关系。这一方面消解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另方面则又拉开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一方面通过创作促使某个日常生活的切片变得触目,另方面空间及其诗学话语的再造,消解了生活内在的矛盾和张力。

师进滇 《数字—哈雷》  不锈钢丝着色  270x58x110cm   2015

师进滇 《数字—哈雷》 不锈钢丝着色 270x58x110cm 2015

  摩托,汽车,石头,提琴,身体,……这些在我们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物象通过他的编织、抽空、蜕化与再造等简单而又繁复的工艺,型塑为一个个看似平常又非平常,看似经验又非经验的新的物象,艺术在此成为一种边界。那些看似轻盈无重量的线条中却蕴含着深沉的诗意,如同回到万物最初的源头寻求事物本心的追寻,在空灵中充满了禅意。交错重叠的线条畅游于多维的空间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当今纷乱浮躁的城市生活中,往往产生出骚动不安的艺术,而在喧嚣的环境中师进滇的内心却越来越倾向于平静。

师进滇作品

师进滇作品

  他的作品轻薄而稳定,幽静中有生命渐渐幻灭的寂寥,犹如时间的萧然逝去。在记忆的恍然易逝中,感知艺术最初带给我们的快乐本真状态。

  画笔传达出柔美的诗意,钢丝塑造出别样的意境。当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出现在同一空间中,当观众走进这些艺术作品,正可谓是“诗意的重逢”。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李璞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