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10-16 17:19
艾敬,沈阳人,17岁离开家乡沈阳,当年唱红了一曲《沈阳啊我的故乡》,其后推出震撼当时乐坛的原创专辑《我的1997》,风靡亚洲。历经数十年漂泊,如今艾敬已经从歌手转到视觉艺术的创作,在海内外博物馆和美术馆举办多次个人艺术展。2018年10月27日艾敬将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举办“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个人艺术展,展出场地是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卫工街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在一个老旧的铸造车间内,艾敬将带来其全新的创作。
本次展览的主办方为鲁迅美术学院,协办方为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以及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展览将展出十几件艾敬最新创作的作品,包括雕塑作品《怀抱一》《怀抱二》《女孩儿与秋千》以及一件直径9米的球形大型装置作品《母亲的味道》,这也是艾敬首次创作有关气味儿的作品,灵感来自于其母亲曾经使用的一种发油的味道,此气味经法国香薰大师提炼而成,将被放置到装置内部定时输送出来。另外还有三个系列的架上作品《I Love Color》《 The Strings》以及《My Mom》。场馆内艾敬将移植大片的草原,还原艾敬童年生活过的艳粉街周围的草原局部面貌。艾敬意图把童年的欢乐定格在厂房中,把小时候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如工厂里叔叔阿姨们青春洋溢、快乐激昂的表情和气氛定格下来。展览场景将会是一个超现实的画面,《女孩儿与秋千》雕塑作品中的女孩儿将会在场馆内的草原上荡起秋千,这个“荒诞”的场景是艺术家的浪漫情怀,既是对曾经美好的工厂景象的追忆也是一次内心的唤醒与激活。
三年前,艾敬的母亲去世,享年仅仅65岁。母亲的离去给艾敬和她的家人带来巨大的悲痛和打击,艾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旅途——生与死,我们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同时,她也反思为何自己要年少离家去追寻梦想,或许自己的梦想就在家门口的那棵杨树下……人们常说要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对今天的艾敬而言却是子欲孝而亲不待……此时,艾敬想要回家,想要表达一份对亲人和家乡的深情厚意,既是为了祭奠母亲也是为了感恩家乡。
作为一个工人子弟,艾敬曾经有过广为流传的音乐作品《艳粉街的故事》《外婆这样的女人》,歌曲描述了工人子弟的梦想和情怀。如今,艾敬选择在她童年生活过的地方——铁西区工业厂房里做这个展览,希望通过自身的创作和实践,以旧貌换新颜,把旧物件通过创造力重新焕发其价值,以此歌颂和赞美工匠精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的信仰和信念是坚定的。精气神决定了创造力,这是老工业基地——沈阳“老大哥”应有的一份担当。艾敬希望通过此次由两位中西方策展人米歇尔.波德松(Michel Baudson)、朱青生先生,学术主持人何桂彦先生以及海内外艺术史论家、批评家共同参与组织的研讨会——“工业文明与当代艺术”,来梳理中国近现代工业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为沈阳留下一些阶段性的总结和话题。
艾敬把对母亲的思念化作一份力量,把个人的情感经历转换成能够与大众互动沟通的语境,这也是艾敬一直以来所做的——以微观见宏观,以小我成就大我。艺术的创作源泉来自于生活——民间和日常,来自于对人性的反思以及对未知的探索、对自由的渴望,从而引领和开创多种可能。艺术应该服务于民众,使人们相信创造力和爱的力量,相信生活里的美好,这需要我们共同协力去创造。
本次展览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那就是音乐。“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艾敬中国工业博物馆艺术展开幕音乐会正在紧张筹备中。届时艾敬将邀请著名音乐家三宝指挥辽宁交响乐团,拉开一场以“母亲和家乡”为主题的交响音乐会,音乐人、摇滚歌手栾树将演唱《草帽歌》,爵士钢琴演奏家孔宏伟将演奏由艾敬的妹妹艾丹谱写的钢琴曲《蓝》,男高音歌唱家张喜秋将演唱《那就是我》,艺术家艾敬也将现场演唱她的代表作《外婆这样的女人》以及曾经唱红大江南北的那首《沈阳啊我的故乡》。音乐会上,艾敬还请到了辽宁交响乐团的少年合唱团参与本次演出。整个音乐会将会由两段精心策划拍摄的视频短片贯穿,著名主持人刘芳菲将朗诵一首经典的诗歌烘托出主题音乐会的气氛。开幕音乐会由沈阳广播电视台和艾敬工作室共同策划,并在沈阳广播电视台播出。
艾敬,这个有着满族血统的女子,从小被母亲唤做“儿子”,是母亲心目中的长子;而沈阳老工业基地,也曾被称作“共和国的长子”。作为“长子”任重而道远。岁月蹉跎不了人们的意志,尽管回家的路走了很长的时间,回家的路走得很艰难,但艾敬仍以其坚定的信念和一份使命感回到了家乡,漂泊多年的艾敬终于发现——沈阳才是她的世界。
感谢社会各界对艾敬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欢迎大家莅临参观艾敬回乡个人艺术展——“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
艾敬个展筹备委员会 艾敬工作室
2108年10月9日
“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艾敬中国工业博物馆个人艺术展
时间:2018年10月27日一2019年1月27日
策展人:米歌尔·波德松(时)、朱青生
学术主持:朱青生 何桂彦
开幕时间:2018年10月27日
开幕仪式:15:00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卫工北街14号
主办方:鲁迅美术学院
协办方: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中心、艾教工作室
朱青生:艾敬“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展览主题陈述
工业社会的衰败和信息社会的崛起,是我们这个时代遇到的最大的转折点。随着人工智能、生物工程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旧的工业区像一个承受了无数的艰难和负担的母亲,当她养育的孩子长大之后,自己即将衰老,甚至走向了蹒跚而没落的境地。这多像中国的沈阳所遇到的情况。与其说沈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的长子,更不如说它是一只承担了过重的共和国发展负担的年老雄鹰。由于岁月的流转,整个社会的财富和精英已经随着毛羽鲜亮的孔雀向东南飞去,这只雄鹰,横击长空几乎耗尽精力,曾经气盖山河,如今却依旧盘旋在清冷的旧地,慢慢重新学着开屏。工业城市本身处在了一个困难的状况,但是这个困难并不是沈阳一处的困难,而是全中国、全世界已经或将要遇到,并且想要解决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艾敬办的这个展览把问题非常鲜明地提示了出来。
展览似乎发自天然,出于眷恋。所谓天然,就是因为艺术家正是在沈阳铁西区这个地方长大,而这个地方就如母亲一样,是在无比自豪、非常亮丽的时刻抚养她长大,让她变成一个闻名于世的歌唱家、一个耀眼的著名艺术家。她长大之后,也离开了这个地方,对这个地区的那个时代的眷恋和对母亲的怀念就深深地扎进她永远的记忆里。她要回到这个地方,就构成了这样一个展览的契机。这是艾敬的“家乡”,这个地方还有父老乡亲,还有广大的人民,无论今天生活多么地沉重,条件多么地衰退,但是对于光荣和对于发展,还有梦想。这个女性艺术家把自己的展览安排在一个巨大的废弃工厂的厂房里,铁锈与机油的残余的味道铺满了草原,草原在工厂还没有建成之前已有芬芳,被梦幻般地带进了巨大沉重的机器之间,野花开放似乎又像当年,还是坐着爸爸妈妈的自行车驶向工厂的小路,带着阳光、带着希望、带着歌声来看待的一种生长。春草转黄,长风吹起,心里的温暖却会生长,长成绒线,缠绕于人,不断叙述爱的故事。艾敬借助对往日光明的追忆,带着母亲逝去之后留下来的一种对往昔的眷恋,以带了一丝温暖的女性味道,试图激起当地人对令人留恋时代的自我回忆,再从个人的怀念,上升为对整个的时代、对于工业时代的怀念!回报和感恩的复杂感情与土地和工厂的混合意象交织,带起了乡亲和陌生人共同感情的回荡。展览中间一直有当年的歌声透过工厂的机器轰鸣,这歌声是从这里孕育出来,曾经在全世界的上空回荡,现在又呼唤大家回头思索到底该怎么样来解决当下的问题。于是展览的主题很快就转化为责任和展望,重要的还是在于展览之后要让问题指向哪里。对于这个问题的反省,使得艾敬的展览与一个地区问题和时代问题结合起来了,那就是:“面对工业社会的衰败和信息社会的崛起,面对时代变迁,我们应该如何转折?”
老工业区要促进生产的复兴和信心的再生,这不仅是艾敬的问题,不仅是这个展览的策展团队的问题,也正是鲁迅美院的问题,而且是沈阳所代表的所有的工业区锈带的问题。展览同时也将要用一个国际讨论会来对此重大的时代课题进行多方面的论述,将要邀请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知识背景的人来参与这个讨论,讨论会的题目确定为“工业文明与当代艺术”。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有不少的人做过很多的工作,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有几代艺术家曾经为工业文明立传,他们已经留下了很多重要的业绩。然而,他们的作品和作品所反映的工业逐步遭遇了转型的压力,需要重新面对。也正是鲁迅美院培养的艺术家,把已经废弃了的工业区的人的问题和心态作为题材,就像王兵的《铁西区》,但是这样的地方的记忆和当地人的尊严到底应该如何成为题材,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权利、平等、人与生俱来的爱和尊严需要着落,需要再度唤起。
这个问题能够通过这一次展览和讨论会获得专门的讨论,并且这个讨论还计划延续下去,讨论就不仅是务虚,也是一种展望和设计,是从工业时代转向信息时代的一个可能性,从旧的厂房、旧的废墟里走向未来的前瞻创意,是在用一个展览重新激活一个地区的生存和重光。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