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带你看展览&视频】2018中国大同雕塑双年展:直面当代雕塑的“不同”现场

IQss4xQzpRJRNVjzU2HCmSXqxYothCoPI4GTS2Ga.jpg

“这个展览彰显了中华文化自信,此外,改革开放40年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中国雕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在观念上和形式上的改变,都凸显了中国雕塑多元化的倾向。另外,这次展览还凸显了中国雕塑的前瞻性和探索性,艺术家们用一种‘不同’的世界观、方法论来呈现‘不同’的表现,凸显了对未来雕塑发展尤其是可能性的探索。”2018大同雕塑双年展总策展人之一吕品昌讲到。

第四届:塑造中国雕塑的“大同”品牌

2018年11月23日,“不同·2018中国大同雕塑双年展”在大同中国雕塑博物馆开幕,本届双年展主题为“不同”,由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博士、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担任总策展人,是继2011年的“开悟”,到2013年“延伸”,再到2015年的“新态”之后,对中国当代雕塑最新面貌和创作状态的细分和深究。

7uHEuGyRgx80PhjZJ7F4P6k1bFtWKrZ4jFHLOduy.jpg

展览现场

U42DzKdHrEkgDZ17I7wTuY0gX1ODd72ypiMRFB19.jpg

展览现场

展览分为“器物”、“具象”、“材料”、“户外”、“科技”5个板块,展出作品共250件,均为2015年以来的新作,展览邀请了5位分策展人:《中国雕塑》杂志执行主编唐尧(科技篇),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副院长郅敏研究员(材料篇),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张伟教授(器物篇),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主任胡泉纯教授(户外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马文甲博士(具象篇)。

“本届双年展的五个板块,是具有创新意义的,也是全国范围内第一次亮出这五个板块,每个版块的背景非常清晰,针对的问题也相对很清晰。他们要做什么,告诉别人什么,都很清晰。所以说什么是学术,我们觉得这就是学术,就是把问题理清楚,归纳呈现出来,然后再去思考解决。”总策展人之一孙振华讲到。

O4232hx2oGqnt5y24mEyrzzRXNOHGKcq4VAeRafK.jpg

展览现场

o02xmwet3ygZVNb1pHOKy03sgpWLa7MkPY9SxS4m.jpg

展览现场

他表示,此次展览还强调新作,展出的作品强调的是2015年以来的新作,过去国内的一些雕塑展经常面临的问题是,这也和雕塑创作的特点有关,就是周期长,造成的结果就是一件作品会出现在不同的展览中,或者几年展示的一件作品,而本届双年展特别强调这一点,甚至对以往的双年展规则也做了一些改变,比如往年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委员,他们也是各个地方学术带头人,所以可以直接参展,本届双年展不行,一定要是最新作品参加,如果没有新作品,即便是学术带头人也不行,这样做的初衷就是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机会,展览机制上,继续沿用了之前的总策展人制度,但在分策展人的选择上,启用了五位相对年轻的力量,他们都是从事创作的,同时又从事理论研究,还有最重要的是他们来自一线,对自己所在的领域非常熟悉,所以能够敏锐的把握每个版块的最新现象,然后呈现在双年展中。

“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策展人机制,策展人独立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展览规模和作品,按照一定的学术思路来进行展览的策划,这是大同雕塑双年展最不同于其他展览的地方。大同在中央美术学院学术支持下,树立了一个品牌,今年是第四届了,这非常不容易,中国有句老话叫‘事不过三’,不是说过了三就不做了,而是说过了三届之后,就成熟了,可以很独立了,可以让人另眼相看了。”

五个板块:划分更加精确,更符合中国雕塑的实际

而在具体的策划上,孙振华讲到,器物雕塑的提出,是这些年中国自身文化建设中生发出来的成果,器物这样一个古老的概念,重新赋予它雕塑的概念,这种跨越本身可以看做是中国雕塑界这些年很重要的一个具有原创性和原发性的成果。这是一个新板块,它连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前经常叫传统雕塑,从本届双年展之后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叫法,它把中国传统艺术精髓性的东西抓到,而且展示出来。

具象板块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这几年似乎本人们给遗忘了,很多时候大家也会有个疑问,具象写实雕塑是不是该抛弃掉了?它的路是不是已经走到尽头了?本届双年展让我们看到了具象雕塑还有很多的可能,同时也引发我们的思考,具象雕塑在今天究竟是怎样的?有没有拓展?

材料板块,关于材料的思考从改革开放之后就一直存在,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但材料在今天依然方兴未艾,材料在这些年的探索中究竟出现了哪些成果,是这一板块值得关注的地方。

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对雕塑艺术的冲击也非常的大,3D打印、动态雕塑以及大量声光电的介入,我们怎样做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科技转化?科技如何与人文、艺术和审美更好的融合?技术如何更有温度?是科技板块提出的问题,这一板块也是第一次出现在双年展中。

关于公共艺术板块,究竟什么是公共艺术?我们的公共艺术价值观、价值取向是什么?是需要正本清源的。此外,公共艺术要解决的究竟是什么问题?是一个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亦或者是一个娱乐大众的秀?还是公共艺术立足在中国大地上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就像策展人胡泉纯提出的直面现场。我们要直面现实,让老百姓有切身的参与,所以本届双年展第一次将公共艺术纳入进来,强调它的研究性。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马文甲博士作为具象板块的策展人,在谈到此次参展的作品时,为我们介绍了这一板块两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王瑞琳的《金风玉露》和李象群的《道》。

MEEtmA0wLsaJ94171SEke8V4En51LBneiQJKSuCA.png

具象板块《金风玉露》 树脂着色 230x390x118cm 王瑞琳

马文甲表示,选择王瑞琳的作品有深刻的含义,现在青年艺术家从事具象雕塑创作,他选择的颜色、线条、造型和语言有着当下的时代品味,创造了一种时代审美和整体景观视觉,在具象单元这具有代表性的意义。从颜色到形式、主题都体现着传统美学,王瑞林这件作品,用的线条跟工笔画有关,颜色运用参考了山水画,这些具有中国人独特的艺术语言,在他的作品里给雕塑审美增加了很多新意。

hkbWpYAas23e3Jyfzm0482D9nFTt9m36ivV5x6R7.png

具象板块《道》 不锈钢 200x100x170cm 李象群

《道》是雕塑家李象群的作品,我们知道李象群是中国具象雕塑的领军人物,他创作了大量领袖像和非常有新意的文人作品,作为著名艺术家,他在个人创作上仍然不懈的努力去挖掘新东西,这也是马文甲选择艺术家标准之一。视觉表现方面,李象群一直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语言,在材料的选择上,比如不锈钢铸造等等,他在创作上的坚定探索给我们很多的信息,作为参展艺术家,他的意义在于,著名艺术家仍然在不懈的努力,我们这个时代,年轻人有这么好的环境、资源,他们应该做什么,对于艺术的追求应该向哪方面靠拢,向谁学习,像李象群这样的艺术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公共艺术板块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主任胡泉纯教授策划,他在介绍作品时,选择了吕品昌的《鄱阳日出》和琴嘎的《义工计划:百姓幼儿园》。

K2mHcgWqAvV9bmkfybsZteVeRTrFYnpcYHHMmGaa.jpg

公共艺术板块 《鄱湖日出》作者:吕品昌。材质:不锈钢结合声光电及LED环绕视频技术。尺寸:长54米,宽20米,高22米。落成时间:2015年5月。落成地点:江西上饶市中心区文化广场

艺术家吕品昌的《鄱阳日出》为什么具备有代表性呢?胡泉纯表示,当吕品昌面临这样一个艺术委托创作的时候,这也是城市雕塑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在城市广场上创作一件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知道很多时候与公众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作为公共空间中展示的艺术品,就必然要与公众产生联系,所以吕品昌创作的独特性就在这里,这件作品获得了公众很大的认可,自从完成以后到现在,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这件作品的前面就聚集了大量的观众,甚至周边县市的民众驱车前来观看,为什么一件作品会有这样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就是吕品昌在创作的时候,跟以往的艺术家不太一样,不管是选取的题材,要表达的意境等等都是贴合当地的文化和环境,与当地人的记忆、印象产生重叠;另外一方面,这件作品也不是传统的城市雕塑概念,比如声光电等科技手段的运用,当公众来到作品面前的时候,不仅仅具有审美的愉悦,同时在听觉、触觉上也有很好的体验,公众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是无限拉近的,而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一种姿态,要让观众来瞻仰,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与其说这是一件艺术品,不如讲它是一个载体或者媒介,这也是公共艺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沟通,吕品昌在限制性的条件下创作这样一件作品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将这种类型的创作成为“物件”,因为它的形态还是一件作品。

LHyQJUZPc7phJldJHmDLBWOFfKAYMvGaXE93w6en.jpg

公共艺术板块 项目发起人琴嘎 义工计划-百姓幼儿园项目(2015.10.06-2017.08.18)

公共艺术中还有一种创作,胡泉纯将之称为“事件”,比如琴嘎的《义工计划:百姓幼儿园》,将一件作品放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是什么?作用于人,那么作用于人的意思是什么?是作用于人的情感,然后引起共鸣,琴嘎的艺术计划同样是作用于人但更具生命,他在西北的乡村,通过实验去探讨当代艺术在农村的这种可能性,与乡村小朋友交流、互动,希望通过艺术的意识去影响他们的成长,因为在乡村,这些小朋友几乎没有接触艺术的可能性,我觉得他是直接与人沟通,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影响人、培育人,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这一类公共艺术事件或者公共艺术计划也是这次策展很重要的方面。

“从公共艺术创作类型来讲,一个是物件性,一个是事件性,为什么叫物件?想跟以往的城市雕塑有区别,物件有尺度、造型、材料、明确的艺术符号,是永久的,固定的,可识别的;事件就是一种参与式的,互动式的,也可以是一种长期的,临时的创作方式,这两种形式是现在或者未来公共艺术创作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胡泉纯讲到。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张伟教授在谈到器物板块的策划时表示:“器物是一个最新的概念,我在选作品的时候会有一个简单的甚至是降低一点的要求,第一眼就是个器物,是大家似曾相识或见过的东西,直接明了,然后离近看,发现它又不是什么,形成一个思考,是雕塑吗?能用吗?这里边就关系到我们一些传统的思想,传统对物的理解和对器与道关系的深层次思考。”

LTwm5eWbriu4W9Pls5SUQIN635gRIGXyscwgtCVO.jpg

器物板块 张伟《五供》传统彩塑 50×50×110cm五件 红泥贴金彩绘 2018

他以自己的作品《五供》举例,它是供品,放在陵墓、庙宇、纪念场所的一个供品,是永久盛开的五盆花,他用的方法是最传统的彩塑方法,里面有骨架,用稻草扎、铁丝窝,然后用最普通的红泥做,做完了它会裂,裂了再补,里边有棉絮、稻壳,让它缩胀,经历十个月才完成,传统的匠作系统都是用手、心,一点点长年累月弃而不舍的磨出来做出来的。给我们带来的不能说是一个纯粹的雕塑作品,张伟希望这个板块能够带给大家一些新的思考,

“这一板块的艺术家们都很安静、内敛,此次展览是一次聚力,如果把作品放在其他的展览里面,会被埋没掉,但放在这里,就显得非常有力量。”

GhOw7HSR5vPC6Em6PitneiFxm0dEqQb293Oyb3kB.jpg

器物板块 周雷《物系列》60X40X40cm木雕2018

比如艺术家周雷的作品,置身在这里就像是来到了博物馆,埃及文物、汉代文物等等,看起来非常的像,但走近一看又不是,都是些非常个人的,和传统有关的个人思考,非常耐看、耐读,这是器物这一板块作品的特质。

科技板块,策展人《中国雕塑》杂志执行主编唐尧为我们介绍了汤杰的《中心说》和 SIGMA艺术小组带来的作品《悬界》。

5f6BL4n8KAPGGyh7haYxYJ2yLpxSFdPvCjGEzHzz.jpg

科技板块 汤杰  中心说

汤杰的作品用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机械传动,只有中间那一片电机带动,靠这样一个非常微弱的带动,传播出一种宇宙的涟漪,极富诗性,极其优美,用一种最低的机械方式传达出一种宇宙诗性的作品。

ZhWWE9pqvB6UHcdpRdrau6FCGuBEfAONc6q22li1.jpg

科技板块 sigma 悬界

SIGMA小组的作品,是九位艺术家的组合,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吹一首埙曲,有做激光的艺术家,做木雕的艺术家,还有现代舞的舞者,还有动态投影,是各种元素组合在一起的像山海生灵一样的场域,有一种人和自然相互融合的理念,既很古老,又很现代,甚至也很未来,身体语言、影像语言、AI、灯光、液体、雕塑造型,表达了一种他们的价值观。

在材料板块策展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副院长郅敏研究员看来,这一板块两件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分别是孙昀的《一平米》和耿雪的《童年是人生更美好的阶段》。

TCLuPJtMy4KWnLZzwxVViHYdmPaKlXhqvorqkA9e.jpg

材料板块 孙昀作品

1KCmIdaEx53WMxMN2ClWpqUvG4J9HZ1XVcONsWDP.jpg

材料板块 孙昀作品

孙昀的《一平米》是羊毛做的,为什么有代表性?它凸显了几个特质,第一是新材料的运用,之前羊毛这种材料还很少用来进行雕塑创作,而毡这种创作手法有时很古老的一种技术,艺术家创作的技法是一种叫做扎扎乐的手工,就像十字绣一样,羊毛可以在网上买,是谁都可以参与的,但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像孙昀这样的,这也是郅敏选择艺术家的标准之一:技术难度,看似很寻常的一种技术,但是在雕塑家手里面,产生了不可思议的物质表达,孙昀从身边很小的事情看世界,比如一块砖,砖旁边的墙,墙是硬的,墙上还有苔藓,苔藓微微的绿是不是有种生机的感觉,回味无穷。

“艺术家的创作非常复杂,每天工作8小时,每件作品需要制作几个月,像修炼一样,不到一万个小时就出不了作品,我觉得这是一种潜能的挑战,一种极限的挑战,将深层的自我极致的物化成为雕塑作品,同时又感染很多人,这是一组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

2sxaFruDobyedXdF3ZgZcvbFf4arCpQHg3l6CC39.jpeg

耿雪 童年是人生更美好的阶段 木、影像 尺寸可变 2018年

耿雪的作品,有木头做的玩偶,同时配上声音,在这里声音是不是一种材料,是很有意思的思考,她用雕塑系的噪音、机械的声音和世界上同步发生的叙利亚战争的枪声融合,对人性展开思考,其实物质的运用一定是情感的表达,她费这么大周折,最终是对人性的呼唤,所以郅敏觉得这两件作品很能表达材料板块的一些核心的问题,也是之前没有触及到的一些问题。

此次展览五个板块,策展人将中国当代雕塑发展的路径指向的非常明确,雕塑家的创作也非常的深入、具体,在不断的向着深度和高度迈进,就像总策展人之一孙振华讲到的那样:“五个板块划分更加精确,更接地气,更符合中国雕塑的实际》”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