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快讯】保利秋拍:李可染《丹霞秋色》2012.5万成交

(雅昌艺术网讯)2018年12月7日晚,北京保利2018年秋拍“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在北京四季酒店举槌,本场共90件书画精品上拍。其中,李可染《丹霞秋色》1750万元落槌,加佣金最终以2012.5万元成交。(拍前估价:1800万-2200万元)

GlMp7Mig1ebZjtOnl73ePwvoBEUKs6DCeboCDitY.png

李可染《丹霞秋色》1964年作 镜心 设色纸本

画67×46.5cm;诗堂26×46.5cm

本件《丹霞秋色》为李可染于1964年在北京所绘制。《丹霞秋色》绘制前一年,李可染曾创作《丹霞枫林》(1963年1月作),与《枫林》比较,画面构图、山峦江面布置,色彩处理等各方面均有极大的相似性。我们可以将这两幅画进行比照,连同此时期所绘制的其它重要画作,深入体会当年李可染绘制时的心路历程与思想轨迹,进而理解《丹霞秋色》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

《丹霞秋色》画面的山石丘壑来自于粤南丹霞地貌,这与六十年代处李可染数次去从化的经历相关。1962至1964年,李可染三次南去北归,往返北京与岭南从化,作为画家长期跋涉、行脚生涯的憩息之地,也是他养精蓄锐、精神安顿升华的处所,那里有许多故知新交,附近丹霞山色亦成为他画笔下题材。在画家李可染的眼中,从化附近的丹霞地貌无疑是天然图画,厚重的红色砂岩与山石的结构层次,正是李可染在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创作过程中所孜孜探求的表现形式。1963年,李可染画《丹霞枫林》题曰“一九六三年一月,吾来岭南从化修养。三月,抱病随六七友人游粤北丹霞山,别传寺外西望得此一景。归后数月,草草写其意,并点缀枫林,改作秋色,虽与实况不尽相同,然符丹霞情趣,不让赤城霞也。”丹霞本无枫树,枫林与红叶则是北方秋季景致,李可染将来自岭南的丹霞地貌与北方的秋景枫林进行了完美的融合。

“采一炼十”是李可染山水创作一个核心特征,在李可染先生看来,是把“写生”看作面对大自然,去采集原生态矿石。把“创作”视为“百炼钢化绕指柔”,高度提炼、纯化的过程。1964年,李可染再画《丹霞秋色》,我们可以由此鉴赏和把握可染山水转型,变“写生”为“意构”,化“写境”为“造境”的具体契机。与《丹霞枫林》相比,《秋色》画面远景的层峦有所删减,画家移去了此前《枫林》的长题,使得全画的的视角更加开阔,气氛愈加明朗。虽然左侧仅题单行数字,却同样维护了画面的整体效果,而不减画面的通透效果,更能体现画家“采一炼十”的艺术追求。

vv9cRWduzZBxoVzkGhUdOvRQecw7uAtR9FKbrmeu.jpg

左:李可染《万山红遍》1964年

李可染画作拍卖世界纪录 保利2012春拍 成交价:RMB 293,250,000

右:李可染《丹霞枫林》70×46cm 1963年作

2011年秋拍 成交价:RMB 36,800,000

《丹霞秋色》中所具备艺术元素,与《万山红遍》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万山红遍》系列诞生的前奏和序曲。李可染在1962年至1964年间共创作了七件《万山红遍》题材的作品,第一幅、第二幅均画于广东从化,时间是1962年、1963年,剩下五幅皆在1964年创作于北京西山。《丹霞秋色》色调偏暖赭,不似《万山红遍》采用朱砂那样如火如荼;它尝试“积墨法”、“积色法”——黑、红、赭三色交融交织。全画采取“S”形构图,江水由远及近,江面上一线鱼贯而行的小船和帆桅,占据了全图“画眼”的中心位置,画中江面的留白,与两岸厚重的山峦形成强烈的对比,与《万山红遍》画典型图式的“飞瀑直下,错落小屋”迥异,倒是与《漓江》初探“以大观小”的构图法同理同趣。

iJ697MfpSCaTE8dF3BBSG0xBm4tZVxcrIQmSEgnj.jpg

陆俨少题诗堂

《丹霞秋色》后由山水画家陆俨少题写诗堂,两位画家于现代中国画坛素有“南陆北李”之称,二人同画山水,风格迥异,又惺惺相惜,陆俨少称此件为“可染妙笔”,堪称艺坛之佳话。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