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今年初在日本东京参观了太田纪念美术馆,这是一家专门收藏浮世绘的私人美术馆,我去参观时正在展出明治维新150周年纪念展“幕末·明治——激动人心的浮世绘”。在看这个展览的过程中,我竟然想到了海派绘画,两个画派在我的脑海中隔空相会,连我自己一时也感到惊奇,但细细想来,两者确实是有某些相似之处。
浮世绘是一种平民艺术,它脱离了幕府、武士阶层,改变为亲近庶民。海派绘画也是如此,它离开了宫廷画、文人画,转而关注起市民的艺术欣赏爱好。因为两者都是平民艺术,所以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民间、民俗的气息。在日本,尽管有许多绘画名家参与了浮世绘的创作,但是对于“正统”的画坛而言,浮世绘时有被一些人认为是庸俗的艺术。同样,“海派”这个名称最初的含意也不高雅,它原是指对外来的东西择需而用的实用主义,故而“海派”在一段不算短的时间里是作为贬义词使用的。但是两者在追求变革,面向社会,服务民众等这些方面却是共同有着积极意义的。
海派绘画的先驱多为擅长花鸟、人物画的创作,对中国画的发展,比如色彩、审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大家在谈海派绘画时往往会忽视一个重要方面——插图艺术。清末明初的《点石斋画报》在反映时代变革上是中国其他绘画种类无可比拟的。这种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急剧变化的及时反映,牵涉到绘画的功能、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新的线描艺术和面向大众的消费意识。当然海派绘画还包括了更多的品种,如月份牌年画、商品广告画等。因而海派绘画是一种都市的艺术,在这一点上,浮世绘也是如此。它们都是处于城市迅速发展过程中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但是海派绘画与浮世绘也有一些迥然不同的地方,最大的区别在于:浮世绘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当明治维新开始后,安定的社会秩序被打乱了,从外面涌进来的各种新奇东西夺走了浮世绘在社会中占有的份额,加上浮世绘本身的保守态势,其消亡便是无可挽救的结局;而海派绘画的兴起却正是由于国门的打开,西方国家的经济输入和文化渗透引发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惊醒与变革,这种情况对于处于开放前沿的上海来说尤为突出,体现时代潮流的新派艺术——海派绘画便应运而生。
“海派”是一种没有组织,没有宣言的“画派”,确切地说,它其实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中产生的一种艺术思潮,它反映了上海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一时期中逐渐形成的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当年海派画家的立身之本表明了他们不再是传统文化中的文人墨客,他们得为自身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鬻画,为适应顾客的需要和市场的竞争而推陈出新,标新立异,敢为人先。所以说海派画家的创新精神是在上海这座开放性的城市里养成的一种秉性。尽管对于“海派”的正面与负面影响争议了半个多世纪,最终它的负面影响被它的正面作用所替代,“海派”在上海文化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现今的上海和东京均已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了,有时,一种艺术,一个流派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往往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动力,甚至成为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当下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海派绘画,亲历着城市的美丽更新,尤须以满腔热情来拥抱时代。
作者:朱国荣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