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三七六 随夏与参先生学习的后几年,夏与参先生常出考题,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认真答题。夏与参先生一一点评。一书法家拜访夏与参先生后来征求我对他的书法的意见。我讲了几点。该书法家感叹:“难怪夏老师说你眼力很好。”
三七七 夏与参先生驾鹤西去后,同学相聚,评论一作品。我说完。大家沉默良久。一同学感叹:“如果夏老师在,也会这么说。简直和夏老师说得一模一样。”我所学皆受之夏与参先生。我只是夏与参先生艺术精神、思想、技法和训练方法的传播者。只是,我常恐说得没有夏与参先生那样恰如其分。
三七八 中国民间传统工艺的传承,传男不传女,不传外人,而且只教一人。由于传承人的选择范围和悟性限制而且没有竞争、交流,造成民间传统工艺不仅技法上创新越来越少甚至一些传统工艺丢失,因此,往往一代不如一代。
三七九 民间工艺不能取得更大发展的另一原因是受制于艺人的文化水平。艺术所能达到的高度最终是由文化决定的。现代美术教育制度下,有的学生因文化课不好考美术学校,将来到底能有多大成就是值得怀疑的。
三八〇 传承文化,不是一家一门一派私事,是事关国家、民族、世界的大事。滔滔江水,由涓涓细流汇集。世界文化,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因此,聚贤堂对于门生,有教无类,尽授平生所学。
三八一 艺术和人生的高度是由文化决定的。聚贤堂不仅将《老子》列为必背书目,而且,要求门生广泛阅世界名著。不仅要读文学名著,而且要读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等各学科的名著。当然,这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终身阅读的过程
三八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果认为兴趣都是天生的则未必正确。有的兴趣与见识有关,如从未见过书法的非洲儿童不会喜欢书法;有的兴趣与个人的抱负有关,一个只求温饱的农民估计不会去研究杂交水稻,只是想到世界上还有很多人饿肚子的农民才会去研究杂交水稻;当然,有的兴趣还与学识有关,一个农民虽然有让全世界人都吃饱饭的抱负,但要有能够研究如何提高粮食产量的基本技能。
三八三 我大学毕业四年后,因领导经常批评我的字才决定学习书法。开始只是一种习惯,认为天天练习才会进步,时间长了,才有兴趣。可见,有的兴趣是外部力量强加的。
三八四 我刚学书法时,先父说:“你如果能成为书法家,那是一个奇迹。”后来,奇迹似乎真的出现了,但先父已不能看见。不过,先父一直坚信,我将来文章有成是天经地义一样的事儿。
三八五 在村里的书法界,先父是有地位的,如果算不上生产大队级的名家,位列生产小队首席书法家无疑。凡生产队购置各种器具,必由先父亲书“第三生产队”字样之类明确所有权。那时,大号毛笔难觅,先父抓一把棉絮布块之类蘸上墨汁,一挥而就。先父以其书法成就判断我的书法前景黯淡。
三八六 先父吹拉弹唱皆能,尤其是演奏凤凰琴受年轻人追捧。先父创建本村乐队,自任首席教员,但未曾授我一技,常批评我“唱歌跑调,写字如同用火柴棒叠成”,以致我年轻时无一技之长。
三八七 先父不仅会背农村剧团所有传统保留节目的剧本,更喜读古典小说。我读五年级时,先父向一位堂叔为我借来一部《三国演义》。书荒时代,方圆几十里可能仅此一部。这也是我上大学之前读过的唯一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
三八八 先父年轻时在农村剧团饰演将军。这位拥有《三国演义》的堂叔饰演马弁。“马弁”不仅在舞台上尊崇“将军”,舞台下对“将军”尊崇有加,听说“将军”的大公子要读《三国演义》,当即双手敬奉。
三八九 先父把《三国演义》交给我时,说:“你把它背下来。”这么厚的两本书,有十本语文书厚,而且,字比语文书上的小,也能背?不过,先父会背那么多剧本,我也可能也许或者因为所以但是,好吧,我就背吧。
三九〇 那时,草是农民集食料、饲料、燃料于一身的珍宝。学生放学后的任务不是写作业,而是去割草。物以稀为贵。物也以贵而稀。一个学生放学回家背个菜篮子出门到天黑回家也未必能装满。
作者:骆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