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
一月
星期一
今天,是大寒。
大寒,是冬天里的最后一个节气,《授时通考·天时》中写到:“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全国各地早已是一派冰天雪地的“冻人”景象。
作为压轴节气,虽然大寒天气冷,但因为接近春天,所以温度并没有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严寒难耐。与此同时,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即将开始,意味着中国人最讲究的春节就要到来啦!所以在万象初新之际,民谚就有“大寒过了就是年”这一说法。
大坛小知识
二十四节气,自立春到大寒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它是中国古人对自然世界立体的认知,里面除了时光变迁和天地间气息流转,更包含了气候冷暖、物候变化、农业生产以及中国古人朴素的世界观。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已经深深地植根在每个中国人的生命中,我们的祖辈们世世代代遵循着节气生活和劳作,他们安时处顺、感恩天地、祭祀日月,把自己看作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日子过得平和、坦然,这应该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界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与其他节气一样,大寒也有三候,分别是: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一候鸡乳:虽然大寒气温很低,但随着阳气的上升,母鸡开始抱窝孵小鸡。中国古人将人和鸟类的生育称为“乳”,兽类的生育则成为产,所以称为“鸡乳”。
二候征鸟厉疾:随着阳气的上升,鹰隼这样的猛禽变得迅速而猛烈,实际这个时候,猛禽的捕食也同样是为了孵化做准备。
三候水泽腹坚:从立秋的“水始涸”到立冬的“水始冰”,再到冬至的“水泉动”,展示了后半年在阴阳之气作用下,水的各种变化。大寒节气时,由于天气非常寒冷,湖泊中央的冰依旧坚硬。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但这并不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大寒节气的阳爻还在生长的初始阶段,阳气尚处于地下,未上升到地面——此时便是最艰难的阶段。就像禾苗在破土前,如果说地表之下的泥土还算松软的话,那么地表的泥土石块就像是一层硬壳,需要更大的力量禾苗才能穿过地面,茁壮成长。这时就像黎明前的黑夜,代表“黎明”的立春就在眼前,但大寒的寒冷也加剧了其所要面对的困难。这时,我们需要的就不仅是智慧,而是更需要埋头坚持,勇猛精进。
其实,万物的发展也符合这个大规律。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虽然方向已经明确,也有志向相同的亲友协助,但自身力量可能还很薄弱,依旧感觉困难重重的时刻。此时要做的,就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并坚定方向、置心一处向上发展。
正如马云的一句名言,“今天很痛苦,明天更痛苦,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
很多时候,人们都想要预测未来,想走捷径,想节省精力,最终都会发现,所谓的“预测”其实很难准确。捷径会成为瓶颈,省力之后需要更费力地弥补,世上所有的路都是曲折而行的,所谓“大道曲行”,只要大方向不改变,世上就没有弯路,所有的弯路都是成长的必经过程。
这一过程就像种子发芽后的成长,遇到了坚硬的石头,就想办法绕过去;找到了生长的缝隙,就拼命地向上生长;不论经历多少坎坷,生长的方向永远不会改变,越是遇到坚硬的土层,就越是勇猛坚韧。
在大寒节气说“勇猛”,是想表达阳气即将上升地面,但上升前会有一段更为痛苦、艰难的时刻,甚至会让人产生怀疑:是否真的能突破重围?人生中也会遇到不少这样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的你,恰恰需要的正是勇猛努力,向前拼搏!
按照历法,立春节气多在春节之后,所以民间就有了“大寒迎年”的说法。生活在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我们当然要好好地了解一下,究竟有哪些充满了仪式感的大寒习俗啦!
既然是“迎年”,不少朋友都会留意到,街头巷尾开始张灯结彩起来,到处呈现一派喜洋洋的气氛,人们除旧饰新,准备年货,热热闹闹……似乎就算天气再寒冷,也抵挡不住大家想要“迎年”“忙年”的热情。
《酬复言长庆四年元日郡斋感怀见寄》
元稹(唐)
腊尽残销春又归,逢新别故欲沾衣。
自惊身上添年纪,休系心中小是非。
富贵祝来何所遂,聪明鞭得转无机。
羞看稚子先拈酒,怅望平生旧采薇。
去日渐加馀日少,贺人虽闹故人稀。
椒花丽句闲重检,艾发衰容惜寸辉。
苦思正旦酬白雪,闲观风色动青旂。
千官仗下炉烟里,东海西头意独违。
习俗一:踩岁
据传在除夕之夜,人们需要把芝麻秸铺在路边或者院子里,然后会让孩子们在玩闹中把芝麻秸踩碎。因为因为“碎”“岁”读音相同,所以取谐音为“踩岁”。
除了好玩之外,踩芝麻秸还有着两个美好的寓意:其一,芝麻开花节节高,麻秸不是圆形而是带棱的,风干后踩起来声音特别脆响,所以有“岁岁平安”的含义;其二,麻秸外型直挺,一般有一米多长,也象征着“长命百岁”,人们一边“踩岁”,一边会许下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习俗二:祭灶迎新
祭灶的习俗从几千年前的周代就已经形成,最初叫"纪灶",以纪念教人吃熟食的"先灶者"。后来由于火的发现,人们才由茹毛饮血过渡到吃熟食。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对灶神的祭祀都十分虔诚。“祭灶”习俗,寄托着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不知道前两天的小年大家都是怎么过的呢?其实北方大部分地区,都保留着祭灶的习俗,人们会准备糖饼、糖瓜等进行拜祭,有的地方还会为灶王爷扎上编制好的马或轿,备上草料和水,撒上青豆等等来恭送灶王爷,希望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讲讲自家的好话。
习俗三:尾牙祭
如果你是一个南方人,这段时间听得最多的应该就是“尾牙”了。尾牙是每年十二月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这一仪式统称为“做牙”。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称为“头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也是最后一次做牙,所以亦叫“尾牙”。尾牙是农历年中最后一次的祭祀活动。
这样的风俗最初起于"牙商",牙商即指生意场上给人介绍生意的中间人(有点像现在的中介),通过撮合两方达成买卖,然后收取一定的利润。如今的尾牙祭,除了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保留原有的祭祀活动外,大多数则演变成为企业开年会,员工聚餐的习俗。今年你参加尾牙祭了吗?
还有一个关于大寒的小故事,那就是早在明代时,大寒节气前后,皇帝会专门派人来进行“藏冰”仪式。人们将冻得非常厚实的冰面切割成一个方型大冰块,然后用溜槽将冰块提到岸边,运至冰窖中封固起来,以便于来年的夏天到来之时,可以随时拿出来进行降温。即使到了清代,这个“藏冰”的传统习俗依然延续保留着,在北京有一条“冰窖口胡同”,就因其地原有清代内宫监冰窖而得名的。
除了以上比较常见的习俗外,当然少不了的就是吃货们的大寒节气“食俗”啦!这时,香喷喷的烤红薯,鲜甜的冰柿子、冻酸梨都是当季美味,还有各种糯米饭、消寒糕、春卷等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等着你来一一“应节”!
大寒早上吃糯米饭,是古代驱寒的“食俗”之一。其中,最经典的就是大家熟悉的八宝饭了。厨师会将糯米蒸熟,拌以糖、猪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浇上糖卤汁,吃起来可谓别有一番风味。
在广东佛山民间,如今依旧有人会在大寒时用瓦锅蒸煮糯米饭。他们在饭中加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材料,以此寄托御寒的“期望”。而“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基本也是用糯米制作而成的,以往在北京地区就有大寒吃消寒糕的“食俗”,人们以此来寄托吉祥如意、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
毕竟大寒时节,天气寒冷,大坛贴心提醒大家,日常的饮食也要以滋补暖胃为主哦,适当进食一些驱散风寒的药膳,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身体棒棒的才能吃饭香香的!
“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我们发现,除了大自然花草树木外,鸟兽飞禽也会按照气节的变换而更改生活习性,而这些看起来规律性的特征和行动,更成为了后人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之一。
寒之至,春之始,
冬天过后,春天还会远吗?
中华世纪坛 |二十四节气
节气是天地万物有节奏的呼吸,是天地间气韵的流转和变化。简山工作室设计的「二十四节气」标识系统,选择了一位来自西汉的农民孩子形象来呈现。希望通过画面的拟人化,表现出孩子从苏醒,到飞升,到万物的嬉戏,到下降,最后回归大地之现象,体现出“气”的运动和无穷的变换。
北京国际设计周希望能通过现代设计的手段,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传承与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同时,该活动还联合了故宫博物院、同仁堂集团、时尚集团、中粮集团、中华世纪坛发起成立“二十四节气”品牌联盟,共同发布“中国优秀传统生活方式振兴——二十四节气品牌行动计划”的宣言。
简山工作室设计的「二十四节气」识别系统,是北京国际设计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二十四节气”标识系统设计活动的专业组一等奖作品。
二十四节气标识系统版权归北京国际设计周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
更多“二十四节气”标识系统设计颁奖典礼暨“二十四节气品牌行动计划”发布会盛况,请点击这里了解。
更多二十四节气精彩专题,可点击👇
鸣谢
简山工作室
监制:昭一
责编:丝雨
撰稿:瓦莱丽、胖虎
校对:旁观者清
作者:中华世纪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