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他当过教师、做过艺术经济、策划,为海南青年美协主席,难众人之所难,尽不可能为可能,从沙龙到学术到展览,极大的推动着海南青年美术的蓬勃发展。可他心底里最放不下的还是找一个诗意的角落,拿起画笔耕耘他的艺术世界。他就是林国华,一个性格非常热情豪爽,总是对周边的人照顾无微不至的朋友。很荣幸17年与他一起去庐山写生,因此对他的艺术算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受恩师王家儒先生的影响和熏陶,他常年出去实景写生,光阴荏苒他写生的步伐也由南海迈到北疆。
林老师的绘画可从宏观和微观去浅析,从宏观上看,他秉承印象派艺术风格,但这种印象既非简单的模仿也非借鉴的印象,而是由鲜明的地域特色发展而来的印象。微观既是具体的细节,也是构成宏观的组成部分。宏观代表一种气势、韵味与诗意,微观则是具体的画面构成,如追寻阳光的植被,如交织叠加的笔触,在自然的交响中焕发生命的旋律。深究印象其实是一个不好定义的词,它不是简单在外摄取光色,也不是眼睛一撇后的印象记录,它应该是艺术家真正深入自然中所达到的某种主观意志、精神和情感的再现。
在印象派的艺术里,在一个色块中,最大的困难不是纤毫毕露地画出轮廓,而是要画出内在的东西。很好的观察空气透视,不是根据条条框框的规则和原则进行,而是画出观察到的和感觉到的。豪迈果断的去画,因为最好不失掉感觉到的第一个印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自然是一位永远可以请教的大师。
显然,林老师写生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的再现或表现,而是画出自我的审美思考,有时候不好把握审美与喜好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喜好本身也是审美,而生活的审美也要贯穿其中。林老师确实把这两者结合了起来。他的画能展现出审美的印象,首先在其画面的存在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单纯的描摹自然,审美的要素占据了决定性作用。画家与写生对象是互动的,画家通过画面赋予景色以生命,生命在画面蓬勃展开,为审美灌注新的生命,最终实现审美的再超越。就写生对象而言,林老师看重的并不是真实照片似的形态,我们看见的不是逼真的画面效果,他吸收印象派,特别对毕沙罗的小笔触技法,在他的运用下为质朴无华、生动的场景注入了自然新的生命。林老师的长处就在于写生对象的色彩和光感表现与对地域特色的明察秋毫。虽然有得益于恩师王家儒教授的言传身教,但这也来自他对故土的深情眷恋。因此他的色彩先是依托于在场的对象与他知根知底的相伴,是一种纯粹感觉的色彩,响亮的色彩与层层叠加的笔触交织出浪漫诗意的空间。在他的作品中,空间变化莫测,写生对象被赋予独立的生命,如同那些整体统一的画面,在自然空间中自然如何存在,空间又如何分割,生命似乎在里面自由地生长,空间与生命彼此共存。在林老师的画中有这样的生命力很令人惊异。画如其人,在这里讲的是人的生活方式与艺术态度。他在生活中真挚热诚犹如岛屿热土,当生活与艺术高度统一时,才会使画面有那种顽强生命的活力。
实际上,对于印象派风格是很难把握的,因为其间有太大的“在场特性”,澄怀观道”“妙悟自然”其关键就在于事物的内在精神。不以自然的再现为目的,而以生命对自然的体验,对自身经历与经验的探究。正是海南这方热土孕育了他的成长。“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是最高的审美境界,也是最高的人生境界。个人的心理与精神而通过风景再现于画面。林老师的作品是他独有的创造,其不可互换和移置的根本就在于这是他的精神和审美的显现方式。
久知图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我师”(赵孟頫),在广袤的自然间寻找着自我和梦想的翅膀,几十年如一日,他是自然的妙悟者也是一位追光者,正以更加轻松自如的脚步伐迈进艺术殿堂。
2020年初夏(文/尹林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