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3-02-23 19:53
《石朴日课册》一书,内容包含石朴先生艺术之路的发展史、社会专业人士对石朴先生的评价、石朴先生对山水画的见解、以及石朴书法、石朴诗集的精彩展示等内容。石朴被邵大箴先生赞叹为“传统山水画继承与发扬的大艺术家”。石朴的山水画追求既有古意、又有现代感的“极古极新”境界,为画界所惊叹。林木先生将之定义为在全国独树一帜的“西北人文山水图式”。孙仲起先生称其为“当今不可多得的大器晚成的山水画家”。这本书汇集了石朴近年来的精品写生册页作品,并整理了部分手稿、笔记、年表等文献资料,收录了近几年著名理论家、艺术家给石朴写的评论文章,从自述、评论、画作、诗集、手稿资料等各个方面,全面梳理了石朴在国画道路上奋进修行的过程。
冬至镇日长,寒气入骨肌。
淡淡梅花喜,寥寥雁声悲。
榻拥兰芝翆,客待诗书题。
世事懒回问,只安梦依稀。
“守正创新”石朴山水画
当代一些画家说简、说繁各执一端,这便不对。说繁就要说简,说简就要说繁。老子说“相反相成”。简从简中来则没有内容,必须从繁中来。不管繁或简,里面都要有东西。
画画要有随方就圆的本领,宜方则方,宜圆则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作画时可以有个大致的构图,不能有一个详细的死套套。
学画先实后虚,乃可虚中有实。如才开始就求虚,便落在空处,误己终生。虚处难者在于虚中有实。如虚只是虚,便不足论!
画有妙处,乃是不即不离。不即不离即合道,偏执便不合道。画有了妙处,才算进入了道的层次,有让人不可捉摸、不可测其高深之感。
缥缈能使人感觉到大,细节能使人感觉到真。这两个矛盾如何统一起来,我也一直在探究。
画之大小不在尺幅,在于内容,在于气、在于意。画虽小,气势磅礴乎于外,则大。意境能深、能远、能厚,亦谓之大。否则,尺幅虽大,而内容空泛,则不足论也。
轻舟已过万重山 40cm×28cm 2008年
风正一帆悬 46cm×34cm 2010年
乡人出行 46cm×34cm 2010年
薛永年题石朴画 40cm×56cm 2008年
如果画之所画限于实相和具象,限于眼中所见,此画便有局限性。所以,中国画讲用心。所谓用心就要跳出眼睛所见之局限,这样作出来的画境界才可能大。
中国画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重在体现人的修为和境界,所以中国画讲天人合一。对中国画家而言,要善于借景造境,所画的景象并非实相。
境界是什么?境是你眼前看到的东西;界是边界、界限。看到这里,是一个境界;看到那里,便是另一个境界。你看是一个境界,他看是另一个境界。以人来看,境界是变的。以境界本身来看,它是不变的。年龄不一样,看同样的景物,境界也不一样。老人和年轻人说同样的话,其内涵、境界都不一样。
我们中华民族艺术上最讲形象思维,像唐诗宋词,讲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更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讲浪漫的因素,那你的境界就大!你就不能被具象的东西束缚住。
细雨骑驴入剑门 70cm×40cm 2010年
落叶秋风 46cm×34cm 2010年
关中风情图 46cm×69cm 2011年
梅 34cm×46cm 2012年
流水觅知音 44cm×31cm 2012年
画画要画出自己的东西,从自己的感受出来,更生活,更自然,更见真气。
画画不能每次都反复使用自己所习惯的语言,一定要有个主题,明白要表现什么。语言要根据你的主题、立意、内容加以选择地使用。
中国山水画进入到艺术创作阶段,是要靠感悟与功力完成的,是渐悟的阶段。同样的理论个人感悟不同,层次与境界便不同。有人说高级阶段是在画修养,即是此意。
画画要保持一画的感觉,一幅画一个大势。只知章法而不懂取势,则有拼凑之感,杂而乱,而且画起来非常费事,不容易达到气韵生动。
绘画的规律,除了大规律之外,还有很多小规律。在具体运用中会出现非常复杂的情况,从感觉很困难到解决困难,就是悟性的逐渐开化。一旦进入“道”的层次,画便进入了妙境。
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东西?首先要学习别人的东西,先要无我,而后才能有“我”。待到把基本的东西掌握以后,其风格、形式的变化将会随着自身的认识而变,随着心境而变,随着性情而变。只要是性情中人,自然就有自己的东西。
做学问要有独立自由的精神,才能把学问做好。作画也是一样,没有独立自由的精神,就不是一个有出息的画家。
画不讲脱离群众,讲脱俗,要脱离庸俗的那一部分群众。群众中也有很高雅的人。只要是真善美的作品,大众肯定会接受。
雨晴云散 40cm×28cm 2012年
黄土人家几度秋 70cm×31cm 2012年
汉阴山村图 40cm×28cm 2021年
别时依依 40cm×28cm 2013年
白云伴耕耘 45cm×32cm 2021年
山村人家 46cm×34cm 2013年
为什么我经常用武术来阐释作画呢?因为它们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武术首先要循理,若违背了法理,就会一败涂地。将武术训练的严格性运用于绘画技能的训练中,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觉得艺术是慢慢积累的,不要想一下子一鸣惊人。艺术要耐得住寂寞,简单而执着就会丰富而博大……
好的画家符合真善美的标准,有真情。读了他的画能陶冶性情,净化人的心灵,使人感情升华,使人有尘外之想。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言:不识画中真面目,只缘身系此画中。画者,外在之相也。作画者既要能入得画中,又要能跳出画外。自画外观画,又见一番天地,方能见画之真面目也。
画也是一种精神食粮。把画画当做吃饭,不能天天吃面条,天天吃自己就腻了。有些人老是给自己设计一种面貌,我不知道他们腻不腻。
乱石云岗图 45cm×32cm 2021年
人间仙境 45cm×32cm 2021年
试上终南九华山 40cm×28cm 2013年
当前画中国山水画步入的两个误区——一是不要传统,直接对景写生。这些画大部分呈现的是自然之表象,缺乏文化内涵,没有深意,不耐看。有人称之为模仿自然。
二是对传统生吞活剥。机械僵硬地模仿传统,缺乏生气、活力。
此二者吾皆不取。
我的道路是将传统与自然相融合,但这并非易事,搞不好会出现种种弊端,如拼凑、生硬、不和谐。这就需要一个长期地溶解、消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
为心而画,非为画而画。为心者,自性天真流露,回归人性,纯真善良,质朴无华,乃吾心中之世界耳。
为画而画。为世俗而需要,为时风所需要,自己失去了灵魂,被外力牵着走。其自性何在哉!
作画要用本心。名利心束缚人,所画皆俗;本心是真心,赤子之心,所画见真情。真情与自然相近,境界最高。
作画要用性灵去画,大胆去画。不要有太多的杂念,越单纯越好。多一丝杂念,就多一副枷锁。
东想西想,杂念丛生,这对作画极为不利。一句话,画自己的感受,什么都不管。思想越单纯越好。
黄土坡上的秦家沟 46cm×34cm 2013年
崆峒山中寻仙缘 46cm×34cm 2014年
拟石鲁南泥湾 46cm×34cm 2014年
即使再好的作品,也不是人人都接受的。自己不能计较别人的毁誉。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不是名利驱动的,就应坚持,这就是终有“我”在。这个“我”是忠于艺术的我,忠实于自己内心感受的我,是不断要净化的我,一个纯真的我。
不深入生活,就没有感受,不可能有好画;完全照搬生活,即使画得再细致、周密,也只是表面的东西。
© 石朴
石朴,1950年生,陕西岐山人。当代中国画家,擅长山水、书法、太极拳。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笔耕墨耨,以书画为寄。其山水画,取法宋元明清各代名贤,沿着纯正的“中国画脉”精进修行。沉寂半个世纪后,其艺术成就渐渐为世人所知。著名美术理论家杨仁恺、薛永年、孙克、林木等对其推崇有加,并撰文评述。2005年杨仁恺先生曾这样评价:“论各方之修持水平,石朴绝不亚于陈子庄、黄秋园。” 2020年8月,邵大箴先生撰文称叹石朴为“传统山水画继承与发扬的大艺术家”。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